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1”特色育人模式 唱响国际合作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1”特色育人模式 唱响国际合作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5日15时45分讯(通讯员 徐伟)在近期举行的2020第五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峰会上,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负责人徐伟以《聚焦人才培养  唱响“一带一路”》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就学院“‘水文化育人’和‘3+1’人才培养特色,突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海外办学、海外留学等多种方式,将师生送出去、请进来,实现学校办学国际化”等重要办学经验与参会嘉宾交流分享。

会议现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若水文化”育人育德

作为水利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学院基于“校名有水”“服务面向水利水电行业”的实际,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精神,打造以“若水文化”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办学理念体系、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之中,构建了极具特色的水文化育人体系。

学院秉承“上善若水,学竟江河”的校训,意在培养师生“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持。以“水的灵动滋养生命,以水的波澜汇聚智慧,以水的宽厚沉淀德性”,着力在教育教学中塑造学生“若水德性”,形成学生特有的水文化能力。2015年9月开始采取“境、堂、戏”模式进行“水文化”特色育人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多年办学基础上,逐渐探索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由学院副院长陈吉胜提出的基于人职匹配的高职水电类“3+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过3年检验,成为十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起源于2013年,由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研究为理论基础,构建了“3+1”人职匹配就业模型。所谓“3+1”,其中的“3”指三个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岗位分析体系、人职匹配结合体系,“1”指一个变量:环境因素。

“若水”人才“3+1”培养模式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根据对人职匹配理论和“3+1”人职匹配就业模型的进一步研究,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3+1”人职匹配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于2017年起,陆续开始在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3个专业进行改革实践,于2018年起逐步在该校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以及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27所学校、71个专业推广,参与教师397人、受益学生5600多人。在7家合作企业推广,培训员工4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试点和推广经验。

该模式主要针对高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四个问题:培养目标与质量规格“重职轻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显轻隐”;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重校轻企”。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改革方案提出了四个解决策略:打造“若水文化”育人环境;建构“三阶三型”课程体系;实施“多线导航·五环四步”教学策略;推行“校企双鉴”评价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个、课程标准26个、教材27种、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2门(市级、国家级),国家级生产性实践基地1个、示范协同创新中心1个、资源库3个。与此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10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6篇,出版《河长制的实践与探索》等著述4部,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2项。论文核心观点被引、被下载各529和30127次。

该成果在实践中,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效显著。通过麦可思公司调查分析:2017级毕业生与2016级相同三个专业和2017级学校其他专业学生比较,企业融入力分别提升52%和85%,职业胜任力分别提升35%和56%,生涯规划力分别提升67%和88%,岗位发展力分别提升125%和155%。从毕业生就业的薪酬看,分别增长3.8%和5%。从学生在校期间参加重庆市级以上竞赛的奖项数看,分别增长123%和151%。

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有重大突破,对提升育人质量有重大贡献,对全国水利类职业院校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在全国其他高职院校中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学院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奠定了深厚的办学基础。

“一带一路”职教合作探索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化人才,结合学院优势资源和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在2018年成立了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渠道,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技术服务的国际化,着力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国际合作渠道突破

1、国际合作取得“点”的突破

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以中国“一带一路”与“泰国工业4.0”为契机,与泰国教育部职教委签署合作协议,成为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取得了国际合作的突破性进展。

2018年年底,学院与泰国黎逸技术学院共建的大禹学院(渝水院海外学院)挂牌,双方开始探索共享共建、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短期游学、交流奖学金设置等多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2、国际合作渠道“面”的拓宽

2019年与泰国五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及合作项目补充协议,2019年1月与越南清水职教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6月与乌克兰日托米尔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与这些“一带一路”国家职教合作,学校国际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国际合作的机制已经逐渐成熟,为学院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合作制度化

为了使国际合作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以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为依托,通过对国内示范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调研,完成技术输出服务管理制度、外籍专家聘任管理制度、外籍学生来校留学管理制度等红头文件制定与出台,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留学生的招生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师资培养国际化

1、拓展出国渠道

为了有效加快学校“师资培养国际化”步伐,学校通过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职业技术学院合作,8名老师参加了2019年度澳大利亚海外教师工作站海外研修项目。为了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出国访学研修,学校创新拓展教师出国研修渠道,积极组织申报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卢燕、徐建两位老师参加了2019年度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留学学习。 学院本着“立足特色专业、对接产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力求务实高效”的原则,结合优质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建设需要,先后选派21名骨干专业人员参加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德国基地赴德国研修活动。

2、拓展学术视野

研修项目按照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实际需要的原则,通过派出教师开展外海研修项目,实地参与和感受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策略,学习本专业前沿课程和学生、教学管理经验,拓宽教师国际化和思维,深度领悟澳大利亚职教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国际领先性,结合个人专业、管理方向,设定研修规划,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参与学校专业、教学、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四)校企合作国际化

学院与浙江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并践行了与浙江邮电建设有限公司驻海外企业签订海外就业实习基地项目。成功与珠海市丹田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驻海外企业、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驻海外企业签订海外就业实习基地。

1、“走出去”

依托中泰职教联盟“走出去”,学院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选派2个批次共60名学生“走出去”,赴泰国莲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黎逸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学习。

此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扶重庆周边的中职院校“走出去”,2018年和2019年带动涪陵职教中心、大足职教中心、黔江职教中心等中职院校走出去,开展中、越、泰三国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教师和学生走出去,了解了“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与当地学生、民众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差异,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2、“请进来”

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与越南、泰国开展非学历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于2019年3月接收22名越南留学生为期八个月的汉语语言专业学习;于10月接收来自泰国18名留学生;接收六名西南大学的泰国留学生在学院实习学生为期三个月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学习。

在开展留学生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了跨文化育人的途径,结合学院“水文化”育人特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留学生进行熏陶,通过让留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水文化艺术节、上善大讲堂等文化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1”特色育人模式 唱响国际合作

2020-11-25 16:04:0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5日15时45分讯(通讯员 徐伟)在近期举行的2020第五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峰会上,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负责人徐伟以《聚焦人才培养  唱响“一带一路”》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就学院“‘水文化育人’和‘3+1’人才培养特色,突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海外办学、海外留学等多种方式,将师生送出去、请进来,实现学校办学国际化”等重要办学经验与参会嘉宾交流分享。

会议现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若水文化”育人育德

作为水利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学院基于“校名有水”“服务面向水利水电行业”的实际,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精神,打造以“若水文化”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办学理念体系、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之中,构建了极具特色的水文化育人体系。

学院秉承“上善若水,学竟江河”的校训,意在培养师生“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持。以“水的灵动滋养生命,以水的波澜汇聚智慧,以水的宽厚沉淀德性”,着力在教育教学中塑造学生“若水德性”,形成学生特有的水文化能力。2015年9月开始采取“境、堂、戏”模式进行“水文化”特色育人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多年办学基础上,逐渐探索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由学院副院长陈吉胜提出的基于人职匹配的高职水电类“3+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过3年检验,成为十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起源于2013年,由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研究为理论基础,构建了“3+1”人职匹配就业模型。所谓“3+1”,其中的“3”指三个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岗位分析体系、人职匹配结合体系,“1”指一个变量:环境因素。

“若水”人才“3+1”培养模式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根据对人职匹配理论和“3+1”人职匹配就业模型的进一步研究,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3+1”人职匹配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于2017年起,陆续开始在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3个专业进行改革实践,于2018年起逐步在该校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以及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27所学校、71个专业推广,参与教师397人、受益学生5600多人。在7家合作企业推广,培训员工4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试点和推广经验。

该模式主要针对高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四个问题:培养目标与质量规格“重职轻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显轻隐”;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重校轻企”。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改革方案提出了四个解决策略:打造“若水文化”育人环境;建构“三阶三型”课程体系;实施“多线导航·五环四步”教学策略;推行“校企双鉴”评价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个、课程标准26个、教材27种、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2门(市级、国家级),国家级生产性实践基地1个、示范协同创新中心1个、资源库3个。与此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10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6篇,出版《河长制的实践与探索》等著述4部,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2项。论文核心观点被引、被下载各529和30127次。

该成果在实践中,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效显著。通过麦可思公司调查分析:2017级毕业生与2016级相同三个专业和2017级学校其他专业学生比较,企业融入力分别提升52%和85%,职业胜任力分别提升35%和56%,生涯规划力分别提升67%和88%,岗位发展力分别提升125%和155%。从毕业生就业的薪酬看,分别增长3.8%和5%。从学生在校期间参加重庆市级以上竞赛的奖项数看,分别增长123%和151%。

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有重大突破,对提升育人质量有重大贡献,对全国水利类职业院校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在全国其他高职院校中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学院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奠定了深厚的办学基础。

“一带一路”职教合作探索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化人才,结合学院优势资源和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在2018年成立了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渠道,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技术服务的国际化,着力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国际合作渠道突破

1、国际合作取得“点”的突破

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以中国“一带一路”与“泰国工业4.0”为契机,与泰国教育部职教委签署合作协议,成为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取得了国际合作的突破性进展。

2018年年底,学院与泰国黎逸技术学院共建的大禹学院(渝水院海外学院)挂牌,双方开始探索共享共建、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短期游学、交流奖学金设置等多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2、国际合作渠道“面”的拓宽

2019年与泰国五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及合作项目补充协议,2019年1月与越南清水职教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6月与乌克兰日托米尔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与这些“一带一路”国家职教合作,学校国际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国际合作的机制已经逐渐成熟,为学院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合作制度化

为了使国际合作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以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为依托,通过对国内示范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调研,完成技术输出服务管理制度、外籍专家聘任管理制度、外籍学生来校留学管理制度等红头文件制定与出台,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留学生的招生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师资培养国际化

1、拓展出国渠道

为了有效加快学校“师资培养国际化”步伐,学校通过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职业技术学院合作,8名老师参加了2019年度澳大利亚海外教师工作站海外研修项目。为了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出国访学研修,学校创新拓展教师出国研修渠道,积极组织申报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卢燕、徐建两位老师参加了2019年度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留学学习。 学院本着“立足特色专业、对接产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力求务实高效”的原则,结合优质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建设需要,先后选派21名骨干专业人员参加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德国基地赴德国研修活动。

2、拓展学术视野

研修项目按照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实际需要的原则,通过派出教师开展外海研修项目,实地参与和感受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策略,学习本专业前沿课程和学生、教学管理经验,拓宽教师国际化和思维,深度领悟澳大利亚职教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国际领先性,结合个人专业、管理方向,设定研修规划,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参与学校专业、教学、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四)校企合作国际化

学院与浙江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并践行了与浙江邮电建设有限公司驻海外企业签订海外就业实习基地项目。成功与珠海市丹田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驻海外企业、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驻海外企业签订海外就业实习基地。

1、“走出去”

依托中泰职教联盟“走出去”,学院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选派2个批次共60名学生“走出去”,赴泰国莲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黎逸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学习。

此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扶重庆周边的中职院校“走出去”,2018年和2019年带动涪陵职教中心、大足职教中心、黔江职教中心等中职院校走出去,开展中、越、泰三国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教师和学生走出去,了解了“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与当地学生、民众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差异,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2、“请进来”

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与越南、泰国开展非学历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于2019年3月接收22名越南留学生为期八个月的汉语语言专业学习;于10月接收来自泰国18名留学生;接收六名西南大学的泰国留学生在学院实习学生为期三个月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学习。

在开展留学生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了跨文化育人的途径,结合学院“水文化”育人特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留学生进行熏陶,通过让留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水文化艺术节、上善大讲堂等文化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