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一条扁担两肩挑” 小山村成了网红打卡的“桃花坞”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结合高校优势与当地实际情况,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聚焦乡村振兴|“一条扁担两肩挑” 小山村成了网红打卡的“桃花坞”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0日5时22分讯(张华)在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的东南部,有一个名叫龙滩村小村落,每逢村上220亩蜜桃树开花结果时,游客们总会慕名而来,赏花品桃,拍照留念。而其中一处名为“桃花坞”的地方更是成为了每位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在蜜桃采摘节的时候,每天都会有80多名游客来我的‘桃花坞’拍照留念,好不热闹嘞!”

周渌城是龙滩村三组的村民,今年81岁,他口中所说的“桃花坞”,其实就是自家的房子,墙壁上是关于桃花文化的巨幅画像。

龙滩村来了驻村第一书记

小山村从此变了模样

其实,在一年多前,周渌城的房子还只是普通的土房,碰上下雨天,房前的道路就变成坑坑洼洼的烂泥路。“我自己也很不满意这样的居住环境,但作为农村人也没得太多讲究,就算把灶台搭在猪圈旁,在农村都是很正常的事。”

2019年3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江涛成为了派驻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龙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来到龙滩村后,江涛的足迹遍布整个乡村,结合高校优势和龙滩村实际情况,他制定了“产业+旅游+文化+经济”的扶贫思路,首先入手的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让村民们自发参与到这场人居环境整治战役中。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江涛认为,只有文化艺术才能唤醒村民们心中对美的追求,提升村民们的审美情趣,激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而让大家发自内心主动去改善居住环境。

周渌城家的“桃花坞”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2019年7月,龙滩村成功申报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项目后,江涛便通过联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结合乡愁文化、农耕文化、村史文化,于2020年5月合作建设成3D文化墙面共计800平方米,并修建文化艺术庭院5座,设计文化创意组合2尊。

游客到龙滩村旅游打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周渌城家的墙上的巨画就是其中之一。这幅画50平方米大,画面中河水潺潺,水中倒印着绿洲上无数盛开的桃花,在岸上满簇桃树的深处,几栋民房整齐排列,宜人宜居的乡村丽景浓缩在这幅画中。同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周渌城房前的土路铺平了,除掉杂草修上了白色的栅栏,房屋右侧也栽上十几株桃树,与文化墙上的桃花相映成趣。由此,周渌城的房子被美誉为“桃花坞”。

小山村变了新模样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人居环境大变样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龙滩村这个“大家”的整体环境变美了,人居环境的整治意识也渗透进每个村民的“小家”之中。大家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江涛(左二)和工作人员一起谋划乡村旅游产业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龙滩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换来的是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今年前来龙滩村体验水果采摘和农旅文化的游客数量较2019年提升了近40%。

据了解,在江涛的带领下,龙滩村已经成为了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示范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潼南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重点示范村。

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一条扁担两肩挑”

龙滩村的经济盘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在抓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龙滩村的乡村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了。

“龙滩村是古溪镇乡村振兴试点核心区,绿色植被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潼南区饮用水源鹭鸶溪环绕全村。我想依托现有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据江涛回忆,龙滩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引进投资企业12家,形成了柠檬、水晶蜜桃、苕尖、油牡丹四个主导产业,水稻、油菜、高粱、花椒四个辅助发展产业,中药材黄柏一个启动扶持产业的新兴态势。

江涛带头参与产业发展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由此,江涛以“产业+旅游+文化+经济”思路破题,独创“一条扁担两肩挑”产业发展模式,即以成功申报的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项目为“扁担”,巧妙融合高校、新闻媒体等各领域文化力量,一头“挑起”以“乡愁文化、农耕文化、村史文化和产业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有力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绿色康养等新兴产业的质的发展。一头“挑起”220亩水晶蜜桃树“产采销”一体的集体经济产业。

同时,江涛引进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成功申报的国家级“互联网+智慧农业”项目,带领村支两委和贫困户积极发展反季节草莓的智能化无土栽培,计划实现年底亩产3000斤的目标。

如今的龙滩村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1个,发展星级农家乐2家,成功举办3届油牡丹旅游文化节、桃花节和采桃节等乡村特色旅游节会。近三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综合收入1000万元。带动当地居民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0余万,带动周边劳动力3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60余万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聚焦乡村振兴|“一条扁担两肩挑” 小山村成了网红打卡的“桃花坞”

2020-11-20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0日5时22分讯(张华)在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的东南部,有一个名叫龙滩村小村落,每逢村上220亩蜜桃树开花结果时,游客们总会慕名而来,赏花品桃,拍照留念。而其中一处名为“桃花坞”的地方更是成为了每位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在蜜桃采摘节的时候,每天都会有80多名游客来我的‘桃花坞’拍照留念,好不热闹嘞!”

周渌城是龙滩村三组的村民,今年81岁,他口中所说的“桃花坞”,其实就是自家的房子,墙壁上是关于桃花文化的巨幅画像。

龙滩村来了驻村第一书记

小山村从此变了模样

其实,在一年多前,周渌城的房子还只是普通的土房,碰上下雨天,房前的道路就变成坑坑洼洼的烂泥路。“我自己也很不满意这样的居住环境,但作为农村人也没得太多讲究,就算把灶台搭在猪圈旁,在农村都是很正常的事。”

2019年3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江涛成为了派驻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龙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来到龙滩村后,江涛的足迹遍布整个乡村,结合高校优势和龙滩村实际情况,他制定了“产业+旅游+文化+经济”的扶贫思路,首先入手的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让村民们自发参与到这场人居环境整治战役中。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江涛认为,只有文化艺术才能唤醒村民们心中对美的追求,提升村民们的审美情趣,激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而让大家发自内心主动去改善居住环境。

周渌城家的“桃花坞”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2019年7月,龙滩村成功申报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项目后,江涛便通过联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结合乡愁文化、农耕文化、村史文化,于2020年5月合作建设成3D文化墙面共计800平方米,并修建文化艺术庭院5座,设计文化创意组合2尊。

游客到龙滩村旅游打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周渌城家的墙上的巨画就是其中之一。这幅画50平方米大,画面中河水潺潺,水中倒印着绿洲上无数盛开的桃花,在岸上满簇桃树的深处,几栋民房整齐排列,宜人宜居的乡村丽景浓缩在这幅画中。同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周渌城房前的土路铺平了,除掉杂草修上了白色的栅栏,房屋右侧也栽上十几株桃树,与文化墙上的桃花相映成趣。由此,周渌城的房子被美誉为“桃花坞”。

小山村变了新模样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人居环境大变样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龙滩村这个“大家”的整体环境变美了,人居环境的整治意识也渗透进每个村民的“小家”之中。大家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江涛(左二)和工作人员一起谋划乡村旅游产业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龙滩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换来的是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今年前来龙滩村体验水果采摘和农旅文化的游客数量较2019年提升了近40%。

据了解,在江涛的带领下,龙滩村已经成为了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示范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潼南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重点示范村。

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一条扁担两肩挑”

龙滩村的经济盘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在抓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龙滩村的乡村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了。

“龙滩村是古溪镇乡村振兴试点核心区,绿色植被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潼南区饮用水源鹭鸶溪环绕全村。我想依托现有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据江涛回忆,龙滩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引进投资企业12家,形成了柠檬、水晶蜜桃、苕尖、油牡丹四个主导产业,水稻、油菜、高粱、花椒四个辅助发展产业,中药材黄柏一个启动扶持产业的新兴态势。

江涛带头参与产业发展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由此,江涛以“产业+旅游+文化+经济”思路破题,独创“一条扁担两肩挑”产业发展模式,即以成功申报的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项目为“扁担”,巧妙融合高校、新闻媒体等各领域文化力量,一头“挑起”以“乡愁文化、农耕文化、村史文化和产业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有力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绿色康养等新兴产业的质的发展。一头“挑起”220亩水晶蜜桃树“产采销”一体的集体经济产业。

同时,江涛引进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成功申报的国家级“互联网+智慧农业”项目,带领村支两委和贫困户积极发展反季节草莓的智能化无土栽培,计划实现年底亩产3000斤的目标。

如今的龙滩村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1个,发展星级农家乐2家,成功举办3届油牡丹旅游文化节、桃花节和采桃节等乡村特色旅游节会。近三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综合收入1000万元。带动当地居民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0余万,带动周边劳动力3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60余万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