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逆风而行,走一场教育“戈行”

华师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逆风而行,走一场教育“戈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1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0日10时34分讯(晏艳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从上海到重庆,从浦东新区教育研究院到华师附,从“院长”到“校长”,这位深耕教育四十年,三所示范性高中创办者,上海教育圈的“风云人物”,却只身来到重庆,还住进了华师附的学生宿舍。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逆流而上,逆风而行。这位上海的教育大家,在重庆开始了一场教育的“戈行”。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建校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这所向未来的学校,与陈珍国校长聊一聊他的心路历程。

孩子们在汽车实验室学习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方向:从PISA说起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高地,也是教育高地。陈珍国则是上海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执行着和见证者。

2009年,上海参加了PISA测试。结果一鸣惊人,全球第一。接下来,上海连续五年斩获第一。PISA,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测试项目”,从阅读、数学、科学三个领域对15岁孩子进行素养测试,每三年一届,是目前全球最有公信力最有权威的教育测试。

那么,上海的优势优势在哪?

上海的优势之一在于地理。注重国际视野,在课程改革中更重视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才能把握国际各个领域发展趋势;第二个优势在于时间。上海早于全国启动课程改革,学科课程强调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研究型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因此,上海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相对于全国来讲,呈现出优化的态势。

那么,PISA测试的结果,给予华师附有怎样的启示呢?

“PISA测试的不是知识,而是素养”。“素养”在PISA的话语体系中是这样被定义的: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形成的态度、技能,以及去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下问题的能力。

测试的结果表明,在中国中高考的大背景下,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可以实现的,这也是华师附的办学方向。

一场旅行:不一样的“关系”

2018年9月,陈珍国作为中国校长考察团的队长,前往全球教育的“网红”国家——芬兰,开始在芬兰的考察之旅。

芬兰,一个北欧小国,因课程改革被大家所熟知。基于现象的学习,成为了芬兰教育的主要特征。陈珍国也是问题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倡导者,但这次芬兰之旅,他更加关注课程改革背后的东西——家校关系。

无论是至下而上,还是至下而上,教育改革都需要土壤,或是“群众基础”。在芬兰,陈珍国看到最多的是信任。“芬兰的文明程度很高,当地教育也存在着一个高频度的词叫‘信任’,整个社会都十分信任教育系统,信任教师,并且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创造性、教学专业性。”陈珍国说,“芬兰社会把教学看作一个专业。教师能在学校的课程变革当中,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充分体现专业性。”

有了这样的“关系”,课程改革将会变得顺利许多。

“芬兰教育是非常强调回归生活的,家长相信学校会设计对孩子发展有价值的活动。”2014年以后,芬兰倡导基于现象的学习,强调学生从真实生活当中去发现跟自己的成长相关联的现象,然后展开跨学科的学习。一年5个学期,各校自行主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选取其中一学期集中开展基于现象的学习。

华师附所倡导的A-STEM教育,具有很强的开创性,这也许需要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孩子们在校图书室合影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种理念:A-STEM课程

A-STEM,即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教育。该课程立足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领域知识,倡导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实践,从人文精神的高度对STEM课程的发展。

打破学科边界,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就是A-STEM的魅力所在。陈珍国表示,A-STEM教育以培养具备中国心、世界观、创新力、美好心灵、强健体魄的未来杰出人才为使命,在五维目标中,中国心被放在了首位。

“要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华师附课程方向基于国家需要怎么样的人才,重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跟芬兰教育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自己主观的方向。”陈珍国如是说,“学校不同的学生发展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学校里面也给他们提供基于社会现象的现代化学习,比如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未来田园实验室、汽车实验室。”

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华师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同于西方的以学生为中心,也不完全等同于以学习者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陈珍国从几方面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进行了介绍。

从课程设计上来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可选择性。于是,根据孩子发展需要,学校设计了五大书院课程,让学生完全自主选择,尽可能地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此外,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出来的就是“因材施教”,例如英语学科方面,就为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层次的走班学习,并将选择权交给家长与孩子,这是对孩子的自我激励,也是尊重孩子差异性的体现。

从教学上来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评价的确定等方面,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评价的多元性。

陈珍国解释说,“孩子是成长发展的,华师附作为一所向未来的学校,学校把‘向未来’分解成三个层次的内涵——面向未来,引导孩子走向哪里;为了未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强调学生全面的、和谐的、生动的、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未来,孩子是创造未来的主体,未来不仅是孩子要去的地方,也是他要创造的地方,孩子一天天累积、创造自己的未来生活。而培养创造未来的、具有领导力的中国未来人才一直是华师附的人才培养目标。”

华师附教师培训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起点: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每个教师的经历、教育背景不同,针对教师发展需求的不同,给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教师培养上,陈珍国介绍到,华师附首先是培养教师的专业自觉,从外力驱动的培训走向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控制模式走向支持模式。

从支持方式上来讲,则强调团队合作研修,即协同研修,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场研修,通过观摩课堂、对话同行、借鉴经验;第二层次是在线研修,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盟校针对不同学科设有联合教研组,中旭教育集团也有联合教研组,让老师们浸润在联合教研的氛围中;第三层次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学校组织学习的协同,学校鼓励每个老师制定未来三年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提供机制,教研组设计集体教研活动,每周由老师自主开展挂牌课,跨学科老师都可以进行观课、议课,根据不同学科的共性要求,还组织了全国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校长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团队在学校教师的发展中主动承担起责任,主动设计教师发展课程,学校鼓励老师基于向未来的理念,孵化出支持学生、教师双重发展的项目,成为项目主持人。

在整体设计中,学校更对教师进行形象设计,营造教师发展文化,打造具有“仁爱丹心、专业匠心、拼搏雄心、合作同心、服务核心”的五心教师团队。依托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教育学会、重庆教育学会等,搭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级教师工作室、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名师工作室成长计划等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成就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成正态分布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华师附教师团队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梦想:造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样本

华师附建校一周年,基于重庆的地方资源,已建构起华师附在重庆的课程结构,也形成了支持华师附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教学成绩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更是组建了一只有理想的、向未来、有爱的教师团队,他们真正地践行着“爱满天下”的价值追求,对教育充满激情,给华师附的孩子们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

陈珍国表示:“未来,学校将完善教育体系,将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个完整体系的华师附,使得我们的教育理想能在体系中践行,努力能为中国的未来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样本。”

人物简介:

陈珍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政府督学,名师基地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等物理教研会副理事长。曾主持、参与三所示范性高中创建和一所上海市示范性教育学院创建。主持、参与国家及市区级重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复旦大学等出版社出版著作十余部,十三项成果获全国、上海市教学成果、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华师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逆风而行,走一场教育“戈行”

2020-11-10 10:42: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0日10时34分讯(晏艳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从上海到重庆,从浦东新区教育研究院到华师附,从“院长”到“校长”,这位深耕教育四十年,三所示范性高中创办者,上海教育圈的“风云人物”,却只身来到重庆,还住进了华师附的学生宿舍。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逆流而上,逆风而行。这位上海的教育大家,在重庆开始了一场教育的“戈行”。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建校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这所向未来的学校,与陈珍国校长聊一聊他的心路历程。

孩子们在汽车实验室学习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方向:从PISA说起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高地,也是教育高地。陈珍国则是上海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执行着和见证者。

2009年,上海参加了PISA测试。结果一鸣惊人,全球第一。接下来,上海连续五年斩获第一。PISA,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测试项目”,从阅读、数学、科学三个领域对15岁孩子进行素养测试,每三年一届,是目前全球最有公信力最有权威的教育测试。

那么,上海的优势优势在哪?

上海的优势之一在于地理。注重国际视野,在课程改革中更重视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才能把握国际各个领域发展趋势;第二个优势在于时间。上海早于全国启动课程改革,学科课程强调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研究型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因此,上海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相对于全国来讲,呈现出优化的态势。

那么,PISA测试的结果,给予华师附有怎样的启示呢?

“PISA测试的不是知识,而是素养”。“素养”在PISA的话语体系中是这样被定义的: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形成的态度、技能,以及去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下问题的能力。

测试的结果表明,在中国中高考的大背景下,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可以实现的,这也是华师附的办学方向。

一场旅行:不一样的“关系”

2018年9月,陈珍国作为中国校长考察团的队长,前往全球教育的“网红”国家——芬兰,开始在芬兰的考察之旅。

芬兰,一个北欧小国,因课程改革被大家所熟知。基于现象的学习,成为了芬兰教育的主要特征。陈珍国也是问题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倡导者,但这次芬兰之旅,他更加关注课程改革背后的东西——家校关系。

无论是至下而上,还是至下而上,教育改革都需要土壤,或是“群众基础”。在芬兰,陈珍国看到最多的是信任。“芬兰的文明程度很高,当地教育也存在着一个高频度的词叫‘信任’,整个社会都十分信任教育系统,信任教师,并且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创造性、教学专业性。”陈珍国说,“芬兰社会把教学看作一个专业。教师能在学校的课程变革当中,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充分体现专业性。”

有了这样的“关系”,课程改革将会变得顺利许多。

“芬兰教育是非常强调回归生活的,家长相信学校会设计对孩子发展有价值的活动。”2014年以后,芬兰倡导基于现象的学习,强调学生从真实生活当中去发现跟自己的成长相关联的现象,然后展开跨学科的学习。一年5个学期,各校自行主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选取其中一学期集中开展基于现象的学习。

华师附所倡导的A-STEM教育,具有很强的开创性,这也许需要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孩子们在校图书室合影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种理念:A-STEM课程

A-STEM,即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教育。该课程立足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领域知识,倡导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实践,从人文精神的高度对STEM课程的发展。

打破学科边界,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就是A-STEM的魅力所在。陈珍国表示,A-STEM教育以培养具备中国心、世界观、创新力、美好心灵、强健体魄的未来杰出人才为使命,在五维目标中,中国心被放在了首位。

“要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华师附课程方向基于国家需要怎么样的人才,重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跟芬兰教育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自己主观的方向。”陈珍国如是说,“学校不同的学生发展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学校里面也给他们提供基于社会现象的现代化学习,比如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未来田园实验室、汽车实验室。”

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华师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同于西方的以学生为中心,也不完全等同于以学习者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陈珍国从几方面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进行了介绍。

从课程设计上来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可选择性。于是,根据孩子发展需要,学校设计了五大书院课程,让学生完全自主选择,尽可能地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此外,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出来的就是“因材施教”,例如英语学科方面,就为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层次的走班学习,并将选择权交给家长与孩子,这是对孩子的自我激励,也是尊重孩子差异性的体现。

从教学上来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评价的确定等方面,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评价的多元性。

陈珍国解释说,“孩子是成长发展的,华师附作为一所向未来的学校,学校把‘向未来’分解成三个层次的内涵——面向未来,引导孩子走向哪里;为了未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强调学生全面的、和谐的、生动的、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未来,孩子是创造未来的主体,未来不仅是孩子要去的地方,也是他要创造的地方,孩子一天天累积、创造自己的未来生活。而培养创造未来的、具有领导力的中国未来人才一直是华师附的人才培养目标。”

华师附教师培训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起点: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每个教师的经历、教育背景不同,针对教师发展需求的不同,给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教师培养上,陈珍国介绍到,华师附首先是培养教师的专业自觉,从外力驱动的培训走向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控制模式走向支持模式。

从支持方式上来讲,则强调团队合作研修,即协同研修,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场研修,通过观摩课堂、对话同行、借鉴经验;第二层次是在线研修,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盟校针对不同学科设有联合教研组,中旭教育集团也有联合教研组,让老师们浸润在联合教研的氛围中;第三层次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学校组织学习的协同,学校鼓励每个老师制定未来三年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提供机制,教研组设计集体教研活动,每周由老师自主开展挂牌课,跨学科老师都可以进行观课、议课,根据不同学科的共性要求,还组织了全国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校长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团队在学校教师的发展中主动承担起责任,主动设计教师发展课程,学校鼓励老师基于向未来的理念,孵化出支持学生、教师双重发展的项目,成为项目主持人。

在整体设计中,学校更对教师进行形象设计,营造教师发展文化,打造具有“仁爱丹心、专业匠心、拼搏雄心、合作同心、服务核心”的五心教师团队。依托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教育学会、重庆教育学会等,搭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级教师工作室、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名师工作室成长计划等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成就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成正态分布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华师附教师团队 华师附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梦想:造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样本

华师附建校一周年,基于重庆的地方资源,已建构起华师附在重庆的课程结构,也形成了支持华师附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教学成绩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更是组建了一只有理想的、向未来、有爱的教师团队,他们真正地践行着“爱满天下”的价值追求,对教育充满激情,给华师附的孩子们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

陈珍国表示:“未来,学校将完善教育体系,将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个完整体系的华师附,使得我们的教育理想能在体系中践行,努力能为中国的未来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样本。”

人物简介:

陈珍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政府督学,名师基地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等物理教研会副理事长。曾主持、参与三所示范性高中创建和一所上海市示范性教育学院创建。主持、参与国家及市区级重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复旦大学等出版社出版著作十余部,十三项成果获全国、上海市教学成果、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