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育评价体系 守好学校体育改革本心
让体育课强起来、让中国少年强起来,必须来一场观念的解放和变革。

完善体育评价体系 守好学校体育改革本心

来源:人民网2020-10-22

在很多中国人成长过程中,体育课被语数外等主科占用称得上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话语权之外,“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等调侃也显示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地位。

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是学校教育里老生常谈的棘手问题。相关政策一直在出台,体育课“走过场”的现象却仍屡见不鲜;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迅速发展,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贡献却屈指可数,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也在过去30年间持续下滑。

让体育课强起来、让中国少年强起来,必须来一场观念的解放和变革。体育课不只是跑跑跳跳、打打闹闹,而是要掌握本领、学会项目;体育课不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还要有课余的“作业”和人人参与的竞赛;体育考试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几分、十几分,而是要逐步加量成为“主科”。

学校体育加强和改进方案发布后,有人认为,把体育课一下子提到“主科”的位置,是不是步子有点大?这显示出轻视体育的旧观念根深蒂固。

对于少年儿童眼镜化和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身健体就是“野蛮体魄”。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两者都不能偏废。只有把学校体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才能让更多孩子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当然,对于加强体育课考核、体育中考提分等举措,不少家长仍有顾虑:体育中考变成100分,会不会给孩子和家长“增负”?会不会扩大不同地区的教育差距?

家长的担忧,给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的落实和细化提出了考题。学校体育要防止陷入“应试化”,避免体育课被考试牵着鼻子走,也要防止走过场,变成人人都得高分的“大锅饭”。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中考体育考什么、如何考、何时考,相关的考察机制应坚持科学记分、综合评价、稳妥推进。让孩子从体育课中收获快乐,与文化课学习相互促进,才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本心。

与此同时,强化学校体育绝不仅仅是提高测试分数这么简单。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各地的体育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配备并不平衡,学校体育的短板需要尽快补齐。把体育课开齐开足、提高体育老师的地位、加强器材建设,很多工作都要做在前面。

这几年,青少年体育常常成为热议的话题。一方面,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身体素质愈发重视。在许多大城市,送孩子参加体育兴趣班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固定教育支出。但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的地位却仍显尴尬。在一些地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甚至遭到家长集体反对和投诉。

青少年“野蛮体魄”,学校体育不能缺位。让昔日“隐型”的体育课腰板硬起来,这场观念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刘峣)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完善体育评价体系 守好学校体育改革本心

2020-10-22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在很多中国人成长过程中,体育课被语数外等主科占用称得上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话语权之外,“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等调侃也显示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地位。

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是学校教育里老生常谈的棘手问题。相关政策一直在出台,体育课“走过场”的现象却仍屡见不鲜;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迅速发展,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贡献却屈指可数,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也在过去30年间持续下滑。

让体育课强起来、让中国少年强起来,必须来一场观念的解放和变革。体育课不只是跑跑跳跳、打打闹闹,而是要掌握本领、学会项目;体育课不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还要有课余的“作业”和人人参与的竞赛;体育考试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几分、十几分,而是要逐步加量成为“主科”。

学校体育加强和改进方案发布后,有人认为,把体育课一下子提到“主科”的位置,是不是步子有点大?这显示出轻视体育的旧观念根深蒂固。

对于少年儿童眼镜化和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身健体就是“野蛮体魄”。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两者都不能偏废。只有把学校体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才能让更多孩子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当然,对于加强体育课考核、体育中考提分等举措,不少家长仍有顾虑:体育中考变成100分,会不会给孩子和家长“增负”?会不会扩大不同地区的教育差距?

家长的担忧,给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的落实和细化提出了考题。学校体育要防止陷入“应试化”,避免体育课被考试牵着鼻子走,也要防止走过场,变成人人都得高分的“大锅饭”。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中考体育考什么、如何考、何时考,相关的考察机制应坚持科学记分、综合评价、稳妥推进。让孩子从体育课中收获快乐,与文化课学习相互促进,才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本心。

与此同时,强化学校体育绝不仅仅是提高测试分数这么简单。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各地的体育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配备并不平衡,学校体育的短板需要尽快补齐。把体育课开齐开足、提高体育老师的地位、加强器材建设,很多工作都要做在前面。

这几年,青少年体育常常成为热议的话题。一方面,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身体素质愈发重视。在许多大城市,送孩子参加体育兴趣班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固定教育支出。但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的地位却仍显尴尬。在一些地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甚至遭到家长集体反对和投诉。

青少年“野蛮体魄”,学校体育不能缺位。让昔日“隐型”的体育课腰板硬起来,这场观念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刘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