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云访谈”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正式开播

视频|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云访谈”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正式开播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21

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云访谈”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开播啦。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小川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幼斌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曾传芳教授、留学生部主任张泽民教授做客“云访谈”直播间,共同讲述川外70年以来沟通世界、联通中外的故事。云访谈通过四川外国语大学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哔哩哔哩号四大平台,面向海内外校友同步直播,吸引上万名观众观看互动。党政办主任古晶主持访谈。

image.png

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嘉宾合影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川外历届领导和院系主任在办学过程中一直都有强烈的,或者说浓厚的国际化观念,这已经深入到川外的骨肉和血脉当中。”访谈中,李小川全面概括了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及川外的国际化建设特色,描绘了川外国际化交流的全景图。他指出,无论是国际化办学发展目标和方向,还是人才培养、师资保障等方面,川外都处于西部前列。学校还积极肩负起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社会使命,能够积极地服务地方外事工作,具有直属国家外事工作的教育服务平台、独有的海外教育文化机构和海外考试中心。除此之外,川外还有多样化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这些都是川外国际交流的特色和优势。

“多平台、多渠道、多模式”,张幼斌对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特色进行了深入诠释。她说,川外目前和22个国家的76所高校开展了上百个校企合作项目,有上千名师生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学校还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技能、专业提升、社会实践、涉外合作平台拓展等多方面大力营造多品类校内国际化氛围。随后,她介绍了川外外教师资的情况。她指出,学校在重庆市高校中首创外教职称评聘、博导聘任,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外教。“入得川外门,便是川外人。”

“川外国际大厦是小小的联合国。”曾传芳介绍了国际大厦里的机构设置。随后,她通过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合作大学排名情况、海外学生的学业表现、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中澳项目”的国际化体现详细介绍了川外的“中澳项目”。她谈到,中澳项目培养的大批杰出的毕业生,受到了中澳双方的一致称赞认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校方提到川外的学生,都竖大拇指。”曾传芳欣慰地说道。

张泽民就川外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总体情况以及如何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进行了分享。他指出,目前川外的来华留学生应该可以说是遍及世界六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为国际学生介绍中国文化以外,学校也十分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多种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也注重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中外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留学生融入川外的校园文化,也让川外学子不出国门,感受世界。”

“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李小川在谈到川外人才培养的特点时指出。李小川谈起自己90年代初到国外学习的经历。他表示,相比当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听“中国故事”,我们越来越需要“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人才。他为川外未来的国际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川外要注重培养“语言+专业”的人才,打造全英文授课的多门专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本土学生。他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川外的国际交流合作之路能够越走越宽广!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视频|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云访谈”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正式开播

2020-10-21 09:49:31 来源: 0 条评论

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云访谈”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开播啦。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小川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幼斌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曾传芳教授、留学生部主任张泽民教授做客“云访谈”直播间,共同讲述川外70年以来沟通世界、联通中外的故事。云访谈通过四川外国语大学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哔哩哔哩号四大平台,面向海内外校友同步直播,吸引上万名观众观看互动。党政办主任古晶主持访谈。

image.png

第三辑《沟通世界 联通中外》嘉宾合影 四川外国语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川外历届领导和院系主任在办学过程中一直都有强烈的,或者说浓厚的国际化观念,这已经深入到川外的骨肉和血脉当中。”访谈中,李小川全面概括了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及川外的国际化建设特色,描绘了川外国际化交流的全景图。他指出,无论是国际化办学发展目标和方向,还是人才培养、师资保障等方面,川外都处于西部前列。学校还积极肩负起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社会使命,能够积极地服务地方外事工作,具有直属国家外事工作的教育服务平台、独有的海外教育文化机构和海外考试中心。除此之外,川外还有多样化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这些都是川外国际交流的特色和优势。

“多平台、多渠道、多模式”,张幼斌对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特色进行了深入诠释。她说,川外目前和22个国家的76所高校开展了上百个校企合作项目,有上千名师生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学校还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技能、专业提升、社会实践、涉外合作平台拓展等多方面大力营造多品类校内国际化氛围。随后,她介绍了川外外教师资的情况。她指出,学校在重庆市高校中首创外教职称评聘、博导聘任,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外教。“入得川外门,便是川外人。”

“川外国际大厦是小小的联合国。”曾传芳介绍了国际大厦里的机构设置。随后,她通过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合作大学排名情况、海外学生的学业表现、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中澳项目”的国际化体现详细介绍了川外的“中澳项目”。她谈到,中澳项目培养的大批杰出的毕业生,受到了中澳双方的一致称赞认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校方提到川外的学生,都竖大拇指。”曾传芳欣慰地说道。

张泽民就川外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总体情况以及如何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进行了分享。他指出,目前川外的来华留学生应该可以说是遍及世界六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为国际学生介绍中国文化以外,学校也十分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多种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也注重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中外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留学生融入川外的校园文化,也让川外学子不出国门,感受世界。”

“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李小川在谈到川外人才培养的特点时指出。李小川谈起自己90年代初到国外学习的经历。他表示,相比当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听“中国故事”,我们越来越需要“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人才。他为川外未来的国际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川外要注重培养“语言+专业”的人才,打造全英文授课的多门专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本土学生。他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川外的国际交流合作之路能够越走越宽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臧春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