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国际教育高地 两江新区按下教育发展“加速键”
为新区发展汇聚更多人才,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打造高端国际教育高地 两江新区按下教育发展“加速键”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6日11时14分讯(通讯员 唐国利)继两江人民小学、南开两江中学落户后,国科大重庆学院、重庆哈罗礼德学校也来了,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院校也先后签约到此……名校“扎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和水土高新城,只是两江新区释放强大吸引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确立“高起点、高端化、国际化打造教育高地”发展目标,放眼全球集聚资源,突出品质彰显特色,助推城市发展,着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教育高地,为新区发展汇聚更多人才,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南开两江中学 梁长炯摄

打造高端化国际化教育高地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教育事关国计,更兼民生,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在满足区内居民接受全市乃至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的同时,两江新区也需要通过教育汇聚人才,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构筑起丰厚的人才储备,助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两江新区建立了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资源优先满足、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机制,教育投入不设上限,将公办学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足额甚至超额保障。两江新区对教育的规划建设也是高起点、超前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以中学标准建小学,满足学校长远需求。

近5年多来,两江新区每年投入10亿余元进行学校建设,每年建成投用3至5所学校,现有各类教育机构200多所,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等,在校师生约10万人。

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西大附中、人民小学、巴蜀小学、耀中国际、哈罗礼德等一大批名校,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建设未来教育之城  打造全市基础教育高地

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是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智慧之城两江新中心。目前,龙盛新城的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巨大。

水土高新城则是重庆的高新产业聚集地,智慧名城示范区。无论是满足组团内部常住人口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还是辐射周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区域教育提升都势在必行。

“学前、小学、中学、艺术教育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国际与国内、普惠性与精品化兼收并蓄,将龙盛和水土打造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教育的一张名片。”秉承着这样的理念,龙盛和水土正加速建设国内一流、西南领先的教育事业。

两江人民小学 梁长炯摄

目前,龙盛新城规划中小学48所,已建成小学8所、中学3所,其中两江人民小学、南开两江中学由于“硬核“的学校环境和名师汇集的软实力,迅速形成品牌效应。

目前,南开两江中学已开27班、人民小学已开8班,预计明年南开中学将达到47班、人民小学将达到14班。除此外,渝北实验小学项目主体基本建成,计划2021年开学投用;重庆哈罗礼德学校的幼儿园和小学也于今年9月1日顺利开学。

重庆哈罗礼德学校   哈罗礼德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水土高新城目前共规划建设学校24所,其中小学15所,中学9所,国家级重点大学1所,重庆市重点学校3所。国科大、西大附中“双龙头”教育资源聚集,构建从幼儿园到博士后全程优质教育体系,提供高水平、整体性、持续性的优质教育服务。随着西大附中(水土本部)今年9月开学,国科大重庆学院迎来首批学生,水土高品质教育的区域定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 水土园区供图 华龙网发

加速优质资源集聚 2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落户协创区

作为两江新区三大智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位于龙盛新城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正着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名校大院及高端人才团队,深入推动“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发展。

一年多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累计吸引2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落户,入驻高校和科研院所务实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产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一批自主研发新成果。

两江协同创新区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华龙网发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高校和企业高效对接平台,成功举办“协同创新·智汇两江”明月湖科技产品发布会,发布成果131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推动长安、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与落地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化能力,孵化科技创新企业21家。多项科研成果的落地,将不断助推重庆及两江新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打造高端国际教育高地 两江新区按下教育发展“加速键”

2020-10-16 16:47:5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6日11时14分讯(通讯员 唐国利)继两江人民小学、南开两江中学落户后,国科大重庆学院、重庆哈罗礼德学校也来了,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院校也先后签约到此……名校“扎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和水土高新城,只是两江新区释放强大吸引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确立“高起点、高端化、国际化打造教育高地”发展目标,放眼全球集聚资源,突出品质彰显特色,助推城市发展,着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教育高地,为新区发展汇聚更多人才,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南开两江中学 梁长炯摄

打造高端化国际化教育高地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教育事关国计,更兼民生,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在满足区内居民接受全市乃至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的同时,两江新区也需要通过教育汇聚人才,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构筑起丰厚的人才储备,助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两江新区建立了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资源优先满足、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机制,教育投入不设上限,将公办学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足额甚至超额保障。两江新区对教育的规划建设也是高起点、超前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以中学标准建小学,满足学校长远需求。

近5年多来,两江新区每年投入10亿余元进行学校建设,每年建成投用3至5所学校,现有各类教育机构200多所,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等,在校师生约10万人。

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西大附中、人民小学、巴蜀小学、耀中国际、哈罗礼德等一大批名校,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建设未来教育之城  打造全市基础教育高地

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是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智慧之城两江新中心。目前,龙盛新城的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巨大。

水土高新城则是重庆的高新产业聚集地,智慧名城示范区。无论是满足组团内部常住人口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还是辐射周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区域教育提升都势在必行。

“学前、小学、中学、艺术教育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国际与国内、普惠性与精品化兼收并蓄,将龙盛和水土打造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教育的一张名片。”秉承着这样的理念,龙盛和水土正加速建设国内一流、西南领先的教育事业。

两江人民小学 梁长炯摄

目前,龙盛新城规划中小学48所,已建成小学8所、中学3所,其中两江人民小学、南开两江中学由于“硬核“的学校环境和名师汇集的软实力,迅速形成品牌效应。

目前,南开两江中学已开27班、人民小学已开8班,预计明年南开中学将达到47班、人民小学将达到14班。除此外,渝北实验小学项目主体基本建成,计划2021年开学投用;重庆哈罗礼德学校的幼儿园和小学也于今年9月1日顺利开学。

重庆哈罗礼德学校   哈罗礼德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水土高新城目前共规划建设学校24所,其中小学15所,中学9所,国家级重点大学1所,重庆市重点学校3所。国科大、西大附中“双龙头”教育资源聚集,构建从幼儿园到博士后全程优质教育体系,提供高水平、整体性、持续性的优质教育服务。随着西大附中(水土本部)今年9月开学,国科大重庆学院迎来首批学生,水土高品质教育的区域定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 水土园区供图 华龙网发

加速优质资源集聚 2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落户协创区

作为两江新区三大智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位于龙盛新城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正着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名校大院及高端人才团队,深入推动“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发展。

一年多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累计吸引2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落户,入驻高校和科研院所务实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产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一批自主研发新成果。

两江协同创新区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华龙网发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高校和企业高效对接平台,成功举办“协同创新·智汇两江”明月湖科技产品发布会,发布成果131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推动长安、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与落地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化能力,孵化科技创新企业21家。多项科研成果的落地,将不断助推重庆及两江新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