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会育人资源 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
将德育这项“铸魂工程”渗透到课堂教学各方面,延伸到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整合社会育人资源 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10-14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的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升级,适度扩大了托管服务面,线上办理托管手续,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载体,将德育这项“铸魂工程”渗透到课堂教学各方面,延伸到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

近年来,宁波整合社会育人资源,把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梯次推进。

在推动德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宁波牢牢抓住“德育课程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这条主线,推动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分层分类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读本,打造爱国主义课程体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同时,各学科课程和文化课程与德育课程横向贯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求。宁波编印了《养正毓德》等100余种德育特色校本读本,分层分类开发了600多个学科德育优秀案例。

宁波各级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成立了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宁波市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两中心一基地”,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融格局。

丰富德育载体,创建文明校园提升办学品质

新学期伊始,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以“争做光盘行动小使者”为主题开启了开学第一课。从上学期开始,该校就开展了“1+N”光盘称重活动,通过给班级的泔水桶称重排名,加强惜物教育。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每名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光盘称重的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宁波筑牢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基,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事业中。经过3年创建,全市市级文明校园总创成率达44%,区县级100%全覆盖,学校总数达到329所。

记者发现,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宁波“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并以德育内核驱动学校建设发展。

“创建文明校园,就是办高品质的学校。”宁波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校长孙忠心介绍,该校以“蒙以养正”为训,弘扬“做正事,树正人,弘正道”的教学理念,让传统文化与“养正教育”相融合,促进了学生良好素养养成,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宁波不断创新和丰富德育工作的载体,从德育课程系统化、传统课程主题化、社团育人多样化等多个层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经典诵读、道德模范、传统戏曲、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1500余场,开发优秀社团课程300多门。

文明校园创建还倒逼校园硬件环境和文化环境双提升。2018年至2020年,宁波新改扩建中小学78所,去年全市继续实施薄改项目19个,改造面积达19万平方米。在宁波的中小学,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雕塑等都转化为隐性的德育资源,营造了“一草一木可劝学,一墙一壁皆育人”的良好氛围。

拓展德育空间,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

宁波不少中小学纷纷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近年来,宁波持续推动“百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111家,市级示范性基地22个,开发市级社会实践优秀课程92门。

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德育教育的最大增量?宁波以此为契机寻求突破点,从今年秋季开始,校内托管服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家长和学生可以在线申请托管服务,进行课程选择,参与课程评价,让家校共育变得更加畅通、立体、高效。

每天早上,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门口,都有志愿者护送学生进校。这些志愿者是该校“红色联盟”党建共同体的成员,有社区村委、书记主任、党员教师、家长代表、社会志愿者等。该联盟成立后,在学校附近开辟了停车区,增加了近30个车位,并做到人人参与,基本消除了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

“我们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发挥‘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校内外推进德育工作的合力,共同绘制德育‘活’地图。”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整合社会育人资源 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

2020-10-14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的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升级,适度扩大了托管服务面,线上办理托管手续,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载体,将德育这项“铸魂工程”渗透到课堂教学各方面,延伸到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

近年来,宁波整合社会育人资源,把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梯次推进。

在推动德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宁波牢牢抓住“德育课程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这条主线,推动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分层分类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读本,打造爱国主义课程体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同时,各学科课程和文化课程与德育课程横向贯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求。宁波编印了《养正毓德》等100余种德育特色校本读本,分层分类开发了600多个学科德育优秀案例。

宁波各级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成立了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宁波市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两中心一基地”,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融格局。

丰富德育载体,创建文明校园提升办学品质

新学期伊始,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以“争做光盘行动小使者”为主题开启了开学第一课。从上学期开始,该校就开展了“1+N”光盘称重活动,通过给班级的泔水桶称重排名,加强惜物教育。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每名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光盘称重的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宁波筑牢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基,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事业中。经过3年创建,全市市级文明校园总创成率达44%,区县级100%全覆盖,学校总数达到329所。

记者发现,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宁波“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并以德育内核驱动学校建设发展。

“创建文明校园,就是办高品质的学校。”宁波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校长孙忠心介绍,该校以“蒙以养正”为训,弘扬“做正事,树正人,弘正道”的教学理念,让传统文化与“养正教育”相融合,促进了学生良好素养养成,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宁波不断创新和丰富德育工作的载体,从德育课程系统化、传统课程主题化、社团育人多样化等多个层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经典诵读、道德模范、传统戏曲、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1500余场,开发优秀社团课程300多门。

文明校园创建还倒逼校园硬件环境和文化环境双提升。2018年至2020年,宁波新改扩建中小学78所,去年全市继续实施薄改项目19个,改造面积达19万平方米。在宁波的中小学,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雕塑等都转化为隐性的德育资源,营造了“一草一木可劝学,一墙一壁皆育人”的良好氛围。

拓展德育空间,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

宁波不少中小学纷纷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近年来,宁波持续推动“百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111家,市级示范性基地22个,开发市级社会实践优秀课程92门。

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德育教育的最大增量?宁波以此为契机寻求突破点,从今年秋季开始,校内托管服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家长和学生可以在线申请托管服务,进行课程选择,参与课程评价,让家校共育变得更加畅通、立体、高效。

每天早上,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门口,都有志愿者护送学生进校。这些志愿者是该校“红色联盟”党建共同体的成员,有社区村委、书记主任、党员教师、家长代表、社会志愿者等。该联盟成立后,在学校附近开辟了停车区,增加了近30个车位,并做到人人参与,基本消除了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

“我们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发挥‘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校内外推进德育工作的合力,共同绘制德育‘活’地图。”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