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社会资源 为办学增添新活力
以家庭为原点、学校为核心、社会为支点,形成更具活力的中小学办学格局。

拓展社会资源 为办学增添新活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10-14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为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行动指南。针对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管得过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问题,《意见》不仅提出了“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等主要举措,而且提出了“注重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的保障举措。

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求学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应再关起门来办学,而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向而行,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建立联携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育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目前,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特别强调给学校注入新活力,从传统教育机构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格局,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衔接融合,让社会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进入课堂,助力学生成长。

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重复训练学科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模式在新时代需要改变。新的育人方式改革强调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给学生更多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这就需要突破教室的边界,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通过拓展社会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网络,让学生不仅从书本,而且从广阔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学习,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须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比如,在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的田地、山林、草场作为学农的实践基地,在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工业体验、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许多学生正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因此,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富资源。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不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而且是传承文化、反哺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推进研学实践、劳动实践和科普教育等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这些优秀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把教育资源转化为中小学的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重要改革。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从外部给中小学办学注入新活力,使学校不断向外延伸、拓展,打造出一种更广阔的教育时空。以家庭为原点,以学校为核心,以社会为支点,形成更具活力的中小学办学格局,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拓展社会资源 为办学增添新活力

2020-10-14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为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行动指南。针对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管得过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问题,《意见》不仅提出了“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等主要举措,而且提出了“注重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的保障举措。

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求学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应再关起门来办学,而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向而行,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建立联携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育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目前,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特别强调给学校注入新活力,从传统教育机构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格局,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衔接融合,让社会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进入课堂,助力学生成长。

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重复训练学科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模式在新时代需要改变。新的育人方式改革强调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给学生更多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这就需要突破教室的边界,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通过拓展社会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网络,让学生不仅从书本,而且从广阔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学习,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须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比如,在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的田地、山林、草场作为学农的实践基地,在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工业体验、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许多学生正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因此,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富资源。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不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而且是传承文化、反哺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推进研学实践、劳动实践和科普教育等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这些优秀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把教育资源转化为中小学的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重要改革。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是从外部给中小学办学注入新活力,使学校不断向外延伸、拓展,打造出一种更广阔的教育时空。以家庭为原点,以学校为核心,以社会为支点,形成更具活力的中小学办学格局,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