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润有生 船行无限”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以赛促培 培赛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海润有生 船行无限”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以赛促培 培赛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0日11时34分讯(张华)2020年8月,“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20海洋装备创新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创新引领、逐梦海洋,设置新概念创意设计、设计与制作、技术难题求解、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等四个竞赛类别共吸引了全国60所学校、532支代表队的3000多名选手参加。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各参赛队在疫情期间积极备战,取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的成绩,获奖比例和总数再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与覆盖面的学科竞赛。自2014年开始,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已连续参加了7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累计获得了43次奖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国前八。

比赛现场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比赛中的交大学子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以赛促培,培赛结合”

在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顶级学科竞赛中,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取得综合排名全国前八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航运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导,创新构建“以赛促培,培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与学科赛事。

“我们首先在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创新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内容。”据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航运学院院长雷林教授介绍,学院组建船舶科技协会等学生科创社团,指定协会总教练和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日常船舶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投入,每年投入近20万元,采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活动。同时,学院与企业联合,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参与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完成相关产品的设计、计算和实验过程。此外,学院积极开拓学科竞赛渠道,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多个学科竞赛。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顶级大赛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自2014年开始,航运学院连续参加7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累计获得了43次奖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国前八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全院60%以上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航运学院实施“以赛促培,培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全院6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及学科竞赛中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氛围。

近年来,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6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学生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以赛促培,培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近三年,航运学院近60名学生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60%的学生被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央企录用。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一流的高等海洋工程类、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秉承“海润有生、船行无限”的学院精神,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专业已成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并积极冲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为我国现代造船业与航运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海润有生 船行无限”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以赛促培 培赛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2020-10-10 11:43:05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0日11时34分讯(张华)2020年8月,“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20海洋装备创新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创新引领、逐梦海洋,设置新概念创意设计、设计与制作、技术难题求解、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等四个竞赛类别共吸引了全国60所学校、532支代表队的3000多名选手参加。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各参赛队在疫情期间积极备战,取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的成绩,获奖比例和总数再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与覆盖面的学科竞赛。自2014年开始,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已连续参加了7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累计获得了43次奖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国前八。

比赛现场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比赛中的交大学子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以赛促培,培赛结合”

在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顶级学科竞赛中,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取得综合排名全国前八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航运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导,创新构建“以赛促培,培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与学科赛事。

“我们首先在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创新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内容。”据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航运学院院长雷林教授介绍,学院组建船舶科技协会等学生科创社团,指定协会总教练和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日常船舶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投入,每年投入近20万元,采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活动。同时,学院与企业联合,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参与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完成相关产品的设计、计算和实验过程。此外,学院积极开拓学科竞赛渠道,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多个学科竞赛。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顶级大赛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自2014年开始,航运学院连续参加7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累计获得了43次奖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国前八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全院60%以上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航运学院实施“以赛促培,培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全院6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及学科竞赛中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氛围。

近年来,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6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学生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以赛促培,培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近三年,航运学院近60名学生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60%的学生被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央企录用。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一流的高等海洋工程类、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秉承“海润有生、船行无限”的学院精神,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专业已成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并积极冲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为我国现代造船业与航运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