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大音希声”|重庆一中第36个教师节优秀教师系列报道⑤袁巧巧:微笑带班 班也会笑

“初心不改、大音希声”|重庆一中第36个教师节优秀教师系列报道⑤袁巧巧:微笑带班 班也会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10

核心导读:

“得天下英才以育之,乃一生之幸。”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第三十六个教师节,让我们走进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走近六位优秀教师的育人故事,一起见证属于他们平凡而高尚的“教育之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0日14时20分讯(韦燕)“喂,袁老师,您还在睡懒觉吗?快起床啦!”这个暑假,袁巧巧接到一则陌生来电,让她“受宠若惊”。

简单寒暄之后,才知道打电话的是袁巧巧初2020级的毕业学生,他们正在本部校区上着衔接班。想念自己的袁老师,想找她聊聊天。此后这样的“闹钟电话”,时常响起……

重庆一中教师袁巧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微笑带班,班也会笑

在袁巧巧从教的六年里,这样“受宠若惊”的时刻不在少数。学生打电话“约饭”成都,全班视频送生日祝福,参加快本节目的每一个镜头被截图,深夜图文表恩情……

而这都源于袁巧巧的教学理念:微笑带班,班也会笑。“每一位同学的微笑,每一项举措的坚持,每一天微笑的陪伴,每一个天使都会笑。”

1992年出生的她,活泼开朗,富有爱心,带着90后特有的鬼马精灵和满腔热忱投入工作。

但在此前,巧巧也有“剑走偏锋”的时候。2014年,在还没有正式入职之前,她就无数次构想过自己跟初中生上课的场景。怕大家觉得自己年纪小,不能“hold”住全场,便做“黑脸大王”扮成熟。但事实上事与愿违,第一节课就“崩”不住了,孩子们可爱幽默的逗趣方式常常让她忍俊不禁。

于是,为了不让自己不战而“败”,袁巧巧也开始给学生“放大招”,不断给学生带来“惊”喜。“谁不听话,我就提问,还治不了他们了不是。”

或许,刚开始进入一中的袁巧巧,更多的是以学生的方式在和学生相处,然而几年下来,袁巧巧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微笑带班,班也会笑。她说,作为新教师,她或许还不完全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之心,但只有自己更亲近学生,以平和的心态,智慧的方式,包容的胸襟,人性的关怀,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与关爱。

袁巧巧和学生一起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

“历史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这是其本然的魅力,教师需要把学科的魅力传递给学生。” 

在一中名师云集的环境里,作为青年教师,袁巧巧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依靠教研组的培养、积极参与各地学习、赴外上课备课磨课,在向师父讨教经验的同时,也在繁杂工作之余要求自己坚持阅读一些严肃的专业书籍,还试着利用新媒体资源让自己的知识面扩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国家文物局推送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都是她的学习“宝藏”。

当然好的习惯是职业人的“隐性”名片,能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袁巧巧深谙此理。于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袁巧巧善于归纳总结,做到及时、计划、常备、收放,也时常使用石墨文档、思维导图等年轻人常用的app,让她在教学中如鱼得水。同时,每天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工作总结复盘,进行梳理。“ 一重经验积累,学习身边优秀教师案例;二重理论学习,广度和深度;三重日常实践;四重反思提升……”

她很欣赏宋代思想家朱熹说的那句“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作为历史教师,她希望学生和自己都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断与时俱进。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告诉她,“如果没有终生学习观念,教师也没有能力上讲台,也没有胆量上讲台了。”

“巧”遇三年知己,再叙十一情“袁”

袁巧巧说,她特别喜欢一句话,“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从教六年来,她也一直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铭记于心。

疫情期间学生返校后,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备考心情,袁巧巧每天利用大课间15分钟在班级开展“毕业说”活动,让学生们在这15分钟里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那些关于奋斗、感恩、中考、青春、梦想、感动的故事不仅缓解了大家备考的紧张气氛,激发内驱力,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大家都能朝着一个方向去拼搏去努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中考成绩。那段时间,袁巧巧时常被感动,被点燃。临近毕业时,她给11班每一位毕业生送了一只笔,笔杆上写道:“巧”遇三年知己,再叙十一情“袁”,祝愿初2020级(11)班的孩子们勇攀高峰,再上高楼,扬帆起航,逐梦苍穹!“我们的11班,永远不散!”

袁巧巧说,在一中六年的教育经历,让自己品尝了教书育人的酸甜苦辣,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教育的果实是甜的,而她也有幸,在这六年里品尝到了这份甘甜。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灵魂指引者,但成长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等待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懵懂走向知性。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从占有享受的层面提升到担当的层面,从个体小我层面提升到社会大我层面。学生进步了,老师便是幸福的。班级微笑了,老师便是快乐的。

幸遇春风育桃李,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她也想感谢师父传授之恩,感谢教研组的帮助,感谢一中前辈们对自己的提携和爱护,感谢一中给予的平台让她茁壮成长。“在渝北校区的这六年,有幸能与一中各位优秀的同事共事,是我的荣幸。未来,也会心怀感恩,继续努力,不负所托,不负青春。”

袁巧巧和学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个人档案:

袁巧巧,1992年04月出生,2014年7月参加工作,历史教师

连续担任6年班主任,3年备课组长,“互为师大课堂理念下中学历史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组成员

曾获全国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参与经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审查、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配套用书之一《中国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的编写;

在“中国名校年度新发现——全国十大初中名校学校发展名校长论坛、名师献课” 活动中展示精品课程; 

组织创办《故事中国,家国情怀》主题活动刊登于《今日教育》;

重庆市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荣获重庆一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两次赴璧山参加璧山区教研帮扶活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初心不改、大音希声”|重庆一中第36个教师节优秀教师系列报道⑤袁巧巧:微笑带班 班也会笑

2020-09-10 15:09:39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导读:

“得天下英才以育之,乃一生之幸。”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第三十六个教师节,让我们走进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走近六位优秀教师的育人故事,一起见证属于他们平凡而高尚的“教育之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0日14时20分讯(韦燕)“喂,袁老师,您还在睡懒觉吗?快起床啦!”这个暑假,袁巧巧接到一则陌生来电,让她“受宠若惊”。

简单寒暄之后,才知道打电话的是袁巧巧初2020级的毕业学生,他们正在本部校区上着衔接班。想念自己的袁老师,想找她聊聊天。此后这样的“闹钟电话”,时常响起……

重庆一中教师袁巧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微笑带班,班也会笑

在袁巧巧从教的六年里,这样“受宠若惊”的时刻不在少数。学生打电话“约饭”成都,全班视频送生日祝福,参加快本节目的每一个镜头被截图,深夜图文表恩情……

而这都源于袁巧巧的教学理念:微笑带班,班也会笑。“每一位同学的微笑,每一项举措的坚持,每一天微笑的陪伴,每一个天使都会笑。”

1992年出生的她,活泼开朗,富有爱心,带着90后特有的鬼马精灵和满腔热忱投入工作。

但在此前,巧巧也有“剑走偏锋”的时候。2014年,在还没有正式入职之前,她就无数次构想过自己跟初中生上课的场景。怕大家觉得自己年纪小,不能“hold”住全场,便做“黑脸大王”扮成熟。但事实上事与愿违,第一节课就“崩”不住了,孩子们可爱幽默的逗趣方式常常让她忍俊不禁。

于是,为了不让自己不战而“败”,袁巧巧也开始给学生“放大招”,不断给学生带来“惊”喜。“谁不听话,我就提问,还治不了他们了不是。”

或许,刚开始进入一中的袁巧巧,更多的是以学生的方式在和学生相处,然而几年下来,袁巧巧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微笑带班,班也会笑。她说,作为新教师,她或许还不完全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之心,但只有自己更亲近学生,以平和的心态,智慧的方式,包容的胸襟,人性的关怀,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与关爱。

袁巧巧和学生一起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

“历史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这是其本然的魅力,教师需要把学科的魅力传递给学生。” 

在一中名师云集的环境里,作为青年教师,袁巧巧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依靠教研组的培养、积极参与各地学习、赴外上课备课磨课,在向师父讨教经验的同时,也在繁杂工作之余要求自己坚持阅读一些严肃的专业书籍,还试着利用新媒体资源让自己的知识面扩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国家文物局推送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都是她的学习“宝藏”。

当然好的习惯是职业人的“隐性”名片,能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袁巧巧深谙此理。于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袁巧巧善于归纳总结,做到及时、计划、常备、收放,也时常使用石墨文档、思维导图等年轻人常用的app,让她在教学中如鱼得水。同时,每天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工作总结复盘,进行梳理。“ 一重经验积累,学习身边优秀教师案例;二重理论学习,广度和深度;三重日常实践;四重反思提升……”

她很欣赏宋代思想家朱熹说的那句“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作为历史教师,她希望学生和自己都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断与时俱进。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告诉她,“如果没有终生学习观念,教师也没有能力上讲台,也没有胆量上讲台了。”

“巧”遇三年知己,再叙十一情“袁”

袁巧巧说,她特别喜欢一句话,“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从教六年来,她也一直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铭记于心。

疫情期间学生返校后,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备考心情,袁巧巧每天利用大课间15分钟在班级开展“毕业说”活动,让学生们在这15分钟里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那些关于奋斗、感恩、中考、青春、梦想、感动的故事不仅缓解了大家备考的紧张气氛,激发内驱力,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大家都能朝着一个方向去拼搏去努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中考成绩。那段时间,袁巧巧时常被感动,被点燃。临近毕业时,她给11班每一位毕业生送了一只笔,笔杆上写道:“巧”遇三年知己,再叙十一情“袁”,祝愿初2020级(11)班的孩子们勇攀高峰,再上高楼,扬帆起航,逐梦苍穹!“我们的11班,永远不散!”

袁巧巧说,在一中六年的教育经历,让自己品尝了教书育人的酸甜苦辣,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教育的果实是甜的,而她也有幸,在这六年里品尝到了这份甘甜。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灵魂指引者,但成长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等待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懵懂走向知性。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从占有享受的层面提升到担当的层面,从个体小我层面提升到社会大我层面。学生进步了,老师便是幸福的。班级微笑了,老师便是快乐的。

幸遇春风育桃李,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她也想感谢师父传授之恩,感谢教研组的帮助,感谢一中前辈们对自己的提携和爱护,感谢一中给予的平台让她茁壮成长。“在渝北校区的这六年,有幸能与一中各位优秀的同事共事,是我的荣幸。未来,也会心怀感恩,继续努力,不负所托,不负青春。”

袁巧巧和学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个人档案:

袁巧巧,1992年04月出生,2014年7月参加工作,历史教师

连续担任6年班主任,3年备课组长,“互为师大课堂理念下中学历史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组成员

曾获全国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参与经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审查、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配套用书之一《中国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的编写;

在“中国名校年度新发现——全国十大初中名校学校发展名校长论坛、名师献课” 活动中展示精品课程; 

组织创办《故事中国,家国情怀》主题活动刊登于《今日教育》;

重庆市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荣获重庆一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两次赴璧山参加璧山区教研帮扶活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