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动:"电子信息+"畅通精准扶贫高速路
破开“冰点”,以“电子信息+”助推传统种植养殖业升级

高校行动:"电子信息+"畅通精准扶贫高速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07-10

最近,四川凉山甘洛县的彝族群众格外高兴,他们的大凉山花椒鸡鸡蛋、红皮土豆、核桃软糖等农特优产品在“e帮扶”平台上线后受到热捧,上线第一天,成交额就达到2万多元。

“e帮扶”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电子科技大学携手校友企业共同打造的电商平台,旨在解决“消费扶贫”信息不畅通、物流成本高、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在线集中展销贫困县的特色产品,汇聚高校和社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该平台今年1月10日正式上线,目前,教育部45个定点扶贫县中,已经有44个县的农特产品在“e帮扶”平台对接上架。

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杨恩华告诉记者,自2013年定点扶贫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以来,学校不断探索,将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与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融合,为贫困地区开出一辆信息化“列车”。

破开“冰点”,以“电子信息+”助推传统种植养殖业升级

2019年12月27日,岑巩县塔山村的“研究生猪倌”郑培坤目送装满白胖胖生猪的卡车离开,喜上眉梢:“2019年,村里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出栏生猪4600头,销售额1300万元,利润360万元,将带动9个贫困村的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幅增收。”

7年前,从畜牧专业毕业的郑培坤返乡创业搞生猪养殖,建成了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努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但传统养殖模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病害风险高、质量难把控等诸多问题”,经过一系列“试水”,雄心勃勃的郑培坤也不禁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养殖户的难点就是教育扶贫的着力点。在电子科大的帮助下,郑培坤开始尝试利用电子信息,采取“智慧养猪”的发展思路。从2017年1月开始,电子科大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帮助“智慧养猪”项目建成了养殖环境感知系统、养殖场视频监控系统、养殖场远程管控系统、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等4个系统。“电子信息+养猪”,使养猪产业从“标准化”升级为“智能化”,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发展道路,走上了“知识密集型”的智能化发展道路。

电子科大挂职岑巩县委副书记谢继华介绍,除了“智慧养猪”外,2018年,学校还为岑巩县大有镇2000亩果园建成6套远程可视化农业监控设备、一套小气候监测站、一套土壤监测站及一个展示中心,打造“智慧果园”,帮助岑巩县83户贫困户提高了收益,每年每户约增加6000元收入。此外,学校还投入300万元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精准监测与分析大数据平台,为水稻长势精准监测、药肥精准施用提供有力保障。

岑巩县副县长张炜说:“电子科技大学为岑巩的发展带来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梦想正在实现。”

推动“消费扶贫”触网上线

“教育扶贫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只有打通了两头,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杨恩华说,为了把生产端和消费端紧密联系起来,电子科大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消费扶贫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参与度的不断提高,线下模式的“痛点”逐步显现。一方面,线下参与方式的市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在一所学校对口一个贫困县的采购模式下,出现大宗采购需求时,对口贫困县的产能满足不了。

消费扶贫的“痛点”不止这些。根据相关贫困地区和企业的反映,“消费扶贫”面临的瓶颈问题,除了信息不畅和物流昂贵外,还包括品质不一、招标烦琐、方式不长效、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e帮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杨恩华说,建设这个平台的初心,就是要挖掘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品,打造贫困县扶贫品牌,加强扶贫产品宣传,促进产销对接,解决销售不畅问题,凝聚广泛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成效初显,产销两端热情持续高涨

2019年春节前后,电子科大联合相关校友企业,尝试搭建能联通供需双方信息,打破各高校间信息壁垒的教育系统消费扶贫采购平台“e帮扶”。

据了解,“e帮扶”有四大特色功能,即各高校根据需求,上报下一年度扶贫任务、扶贫采购年度计划;通过平台算法为有大宗采购需求的高校及其校友企业智能推荐最优化的商品采购方案;查看高校和贫困县扶贫的进度与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配送方式,可送货上门,也可集中配送。

为了方便广大消费者快速找到所需产品,该平台根据不同需求划分了“三区三州”“黔东南山珍”“高原特产”等8个类别。针对单位的大宗采购需求,平台还设置了“大宗采购”“需求上报”入口,并发布了详细的流程指南。

在这样的框架下,供销两端被逐渐激活。

在生产端,贫困县的电商公司、农户等纷纷入驻,有的贫困县已经在“e帮扶”平台尝到了甜头。在消费端,各高校除了大力开展定向采购外,还纷纷创新方式方法,倡议、调动广大师生和校友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并大力推介“e帮扶”平台。通过“e帮扶”采购来自贫困县的土特产品,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校园时尚。

疫情防控期间,“e帮扶”的作用更加凸显。2月15日,该平台推出“助扶贫、保供应、惠民生,安心宅家享好物”等促销活动,得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积极支持,一个月内为因疫情难以外出的师生家庭送去了20余万元的农特产品。

未来,电子科大将继续坚持科技赋能地方发展的帮扶理念,围绕循环生态农业发展主线,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并实践“循环生态农业+旅游业”帮扶模式。“e帮扶”平台也将持续探索扶贫与消费、扶贫与商业的深度结合之路,助力贫困县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高校行动:"电子信息+"畅通精准扶贫高速路

2020-07-10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最近,四川凉山甘洛县的彝族群众格外高兴,他们的大凉山花椒鸡鸡蛋、红皮土豆、核桃软糖等农特优产品在“e帮扶”平台上线后受到热捧,上线第一天,成交额就达到2万多元。

“e帮扶”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电子科技大学携手校友企业共同打造的电商平台,旨在解决“消费扶贫”信息不畅通、物流成本高、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在线集中展销贫困县的特色产品,汇聚高校和社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该平台今年1月10日正式上线,目前,教育部45个定点扶贫县中,已经有44个县的农特产品在“e帮扶”平台对接上架。

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杨恩华告诉记者,自2013年定点扶贫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以来,学校不断探索,将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与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融合,为贫困地区开出一辆信息化“列车”。

破开“冰点”,以“电子信息+”助推传统种植养殖业升级

2019年12月27日,岑巩县塔山村的“研究生猪倌”郑培坤目送装满白胖胖生猪的卡车离开,喜上眉梢:“2019年,村里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出栏生猪4600头,销售额1300万元,利润360万元,将带动9个贫困村的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幅增收。”

7年前,从畜牧专业毕业的郑培坤返乡创业搞生猪养殖,建成了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努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但传统养殖模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病害风险高、质量难把控等诸多问题”,经过一系列“试水”,雄心勃勃的郑培坤也不禁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养殖户的难点就是教育扶贫的着力点。在电子科大的帮助下,郑培坤开始尝试利用电子信息,采取“智慧养猪”的发展思路。从2017年1月开始,电子科大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帮助“智慧养猪”项目建成了养殖环境感知系统、养殖场视频监控系统、养殖场远程管控系统、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等4个系统。“电子信息+养猪”,使养猪产业从“标准化”升级为“智能化”,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发展道路,走上了“知识密集型”的智能化发展道路。

电子科大挂职岑巩县委副书记谢继华介绍,除了“智慧养猪”外,2018年,学校还为岑巩县大有镇2000亩果园建成6套远程可视化农业监控设备、一套小气候监测站、一套土壤监测站及一个展示中心,打造“智慧果园”,帮助岑巩县83户贫困户提高了收益,每年每户约增加6000元收入。此外,学校还投入300万元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精准监测与分析大数据平台,为水稻长势精准监测、药肥精准施用提供有力保障。

岑巩县副县长张炜说:“电子科技大学为岑巩的发展带来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梦想正在实现。”

推动“消费扶贫”触网上线

“教育扶贫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只有打通了两头,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杨恩华说,为了把生产端和消费端紧密联系起来,电子科大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消费扶贫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参与度的不断提高,线下模式的“痛点”逐步显现。一方面,线下参与方式的市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在一所学校对口一个贫困县的采购模式下,出现大宗采购需求时,对口贫困县的产能满足不了。

消费扶贫的“痛点”不止这些。根据相关贫困地区和企业的反映,“消费扶贫”面临的瓶颈问题,除了信息不畅和物流昂贵外,还包括品质不一、招标烦琐、方式不长效、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e帮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杨恩华说,建设这个平台的初心,就是要挖掘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品,打造贫困县扶贫品牌,加强扶贫产品宣传,促进产销对接,解决销售不畅问题,凝聚广泛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成效初显,产销两端热情持续高涨

2019年春节前后,电子科大联合相关校友企业,尝试搭建能联通供需双方信息,打破各高校间信息壁垒的教育系统消费扶贫采购平台“e帮扶”。

据了解,“e帮扶”有四大特色功能,即各高校根据需求,上报下一年度扶贫任务、扶贫采购年度计划;通过平台算法为有大宗采购需求的高校及其校友企业智能推荐最优化的商品采购方案;查看高校和贫困县扶贫的进度与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配送方式,可送货上门,也可集中配送。

为了方便广大消费者快速找到所需产品,该平台根据不同需求划分了“三区三州”“黔东南山珍”“高原特产”等8个类别。针对单位的大宗采购需求,平台还设置了“大宗采购”“需求上报”入口,并发布了详细的流程指南。

在这样的框架下,供销两端被逐渐激活。

在生产端,贫困县的电商公司、农户等纷纷入驻,有的贫困县已经在“e帮扶”平台尝到了甜头。在消费端,各高校除了大力开展定向采购外,还纷纷创新方式方法,倡议、调动广大师生和校友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并大力推介“e帮扶”平台。通过“e帮扶”采购来自贫困县的土特产品,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校园时尚。

疫情防控期间,“e帮扶”的作用更加凸显。2月15日,该平台推出“助扶贫、保供应、惠民生,安心宅家享好物”等促销活动,得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积极支持,一个月内为因疫情难以外出的师生家庭送去了20余万元的农特产品。

未来,电子科大将继续坚持科技赋能地方发展的帮扶理念,围绕循环生态农业发展主线,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并实践“循环生态农业+旅游业”帮扶模式。“e帮扶”平台也将持续探索扶贫与消费、扶贫与商业的深度结合之路,助力贫困县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