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聚焦上好在线"四课" 扎实开展思政工作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尽快回归主业、恢复学习状态,努力克服疫情对学业的影响。

人大聚焦上好在线"四课" 扎实开展思政工作

来源:教育部2020-06-12

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师资优势,融通课堂内外,依托网络平台上好思政课、体验课、专业课、心理课“四课”,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形势任务,全面坚定抗疫信心,积极投身抗疫实践,认真抓好学习主业,在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收获成长。

讲精“思政课”,创新教学模式,坚定理想信念。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和“人大芸窗数字教材”等平台和资源,积极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学新模式。组织全体教师“云备课”,将“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列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将思政“金课”全面移植到网络平台,确保“停课不停学、思政不掉线”。在开好校内各门思政课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和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录制等活动,承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系列疫情防控公开课制作任务,服务首都和全国思政课建设。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开展专题学习活动55场,参与学生2.8万余人次。

上好“体验课”,深化主题教育,强化爱国担当。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积极弘扬抗疫主旋律,围绕鼓舞师生“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的主题主线,让抗疫成为砥砺学生成长的一堂重要“体验课”,引领学生看真人真事真情,明真识真知真理,坚定“四个自信”、涵养爱国情怀、感悟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团、班基层组织,综合运用新媒体矩阵,开展线上抗疫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文章、信息880余条,阅读总量8000余万。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联合多所高校开展抗疫主题宣讲,鼓励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举办疫情防控及其影响解读专题讲座和微课10余场,广泛开展“做怎样的一代人”“云战疫”等网络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与自然和谐相处,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号召师生积极参与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和抗疫日常管理,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战线上展现青春风采。全校近七成学生参与了捐款捐物,近三成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发起文学、艺术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征集抗疫作品200余份,发掘人大人战疫故事,推出人物先进事迹报道14期,弘扬师生榜样力量,传递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的战“疫”必胜信心。

学透“专业课”,做实学业辅导,守好主责主业。发挥新生成长导师、学业导师、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等各支队伍作用,引领学生利用好“宅家”抗疫的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业水平。开展线上微讲座、读书沙龙、经典研习、读书分享、难点答疑、“励学相伴”等多种形式的学业辅导活动近200场,多层次为学生送上好文、好书,推荐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启动线上学习指导,扎实推进各门课程的线上教学,狠抓教学管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尽快回归主业、恢复学习状态,努力克服疫情对学业的影响。

开好“心理课”,及时排忧解难,保障身心健康。密切关注疫情期间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上好多种形式的线上“心理课”,用心守好安全稳定底线,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合理疏导情绪,传递积极抗疫正能量。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工作专班,构建网格化学生管理机制,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思想、心理状况,深入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到“一人一策”提供针对性关怀指导。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专兼职咨询师和朋辈咨询师队伍齐上阵,录制5期心理专题“九思微课”,推送心理健康专题文章24篇,提供心理“疫”课堂专家坐诊以及线上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做好居家防疫期间的情绪管理。针对毕业生、湖北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出台针对性支持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战胜疫情影响,顺利渡过难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大聚焦上好在线"四课" 扎实开展思政工作

2020-06-12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师资优势,融通课堂内外,依托网络平台上好思政课、体验课、专业课、心理课“四课”,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形势任务,全面坚定抗疫信心,积极投身抗疫实践,认真抓好学习主业,在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收获成长。

讲精“思政课”,创新教学模式,坚定理想信念。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和“人大芸窗数字教材”等平台和资源,积极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学新模式。组织全体教师“云备课”,将“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列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将思政“金课”全面移植到网络平台,确保“停课不停学、思政不掉线”。在开好校内各门思政课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和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录制等活动,承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系列疫情防控公开课制作任务,服务首都和全国思政课建设。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开展专题学习活动55场,参与学生2.8万余人次。

上好“体验课”,深化主题教育,强化爱国担当。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积极弘扬抗疫主旋律,围绕鼓舞师生“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的主题主线,让抗疫成为砥砺学生成长的一堂重要“体验课”,引领学生看真人真事真情,明真识真知真理,坚定“四个自信”、涵养爱国情怀、感悟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团、班基层组织,综合运用新媒体矩阵,开展线上抗疫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文章、信息880余条,阅读总量8000余万。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联合多所高校开展抗疫主题宣讲,鼓励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举办疫情防控及其影响解读专题讲座和微课10余场,广泛开展“做怎样的一代人”“云战疫”等网络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与自然和谐相处,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号召师生积极参与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和抗疫日常管理,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战线上展现青春风采。全校近七成学生参与了捐款捐物,近三成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发起文学、艺术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征集抗疫作品200余份,发掘人大人战疫故事,推出人物先进事迹报道14期,弘扬师生榜样力量,传递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的战“疫”必胜信心。

学透“专业课”,做实学业辅导,守好主责主业。发挥新生成长导师、学业导师、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等各支队伍作用,引领学生利用好“宅家”抗疫的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业水平。开展线上微讲座、读书沙龙、经典研习、读书分享、难点答疑、“励学相伴”等多种形式的学业辅导活动近200场,多层次为学生送上好文、好书,推荐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启动线上学习指导,扎实推进各门课程的线上教学,狠抓教学管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尽快回归主业、恢复学习状态,努力克服疫情对学业的影响。

开好“心理课”,及时排忧解难,保障身心健康。密切关注疫情期间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上好多种形式的线上“心理课”,用心守好安全稳定底线,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合理疏导情绪,传递积极抗疫正能量。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工作专班,构建网格化学生管理机制,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思想、心理状况,深入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到“一人一策”提供针对性关怀指导。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专兼职咨询师和朋辈咨询师队伍齐上阵,录制5期心理专题“九思微课”,推送心理健康专题文章24篇,提供心理“疫”课堂专家坐诊以及线上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做好居家防疫期间的情绪管理。针对毕业生、湖北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出台针对性支持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战胜疫情影响,顺利渡过难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