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有回有商量 用理性的讨论解决家庭问题
不要对孩子发泄情绪,而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

有来有回有商量 用理性的讨论解决家庭问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学2020-06-12

曾有某学校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60%以上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或者不确定父母是否爱自己。这与父母平时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真诚和发自内心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的亲子互动一不小心就容易进入对立状态,“你怎么那么不听话!”“你有没有一点儿时间观念啊!”“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这类伤人的话容易脱口而出,让彼此之间爱的小船说翻就翻,于是很多时候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沟通中不妨试试网球模式。

和孩子的沟通就像是在打网球。当对方把网球打过来时,你可以直接接球,也可以等球在地面弹一下再接回去。直接接球的方式,相当于在沟通中直接回应孩子的话;让球在地面弹一下再接回去,相当于处理了孩子的情绪之后再回应。

先接纳情绪再回应

父母和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是不同的。大脑发育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部分很早就发育成熟了,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是对情绪进行管理、抑制和分析的部分,即掌管理智部分的“理性脑”脑区,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父母眼里,孩子时常会变得蛮不讲理,上小学后还会拖延耍赖,上中学后还会毛躁轻浮,上大学后还会莽撞冲动……

父母作为成年人,理性脑已经完全发育好了,应该有成熟的处理情绪的能力。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其实是不同量级的两个对手在较量。既然父母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强,就应担负更多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

孩子还不会处理情绪,所以在沟通中只会直接回球。但是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打过来的球判断:他现在有没有情绪?如果孩子正在生气、委屈、难过、困惑,发过来的就是一个“红色的球”;你需要判断是直接接球,还是让它在地上弹一下,变成“绿色的球”之后再接。两者的区别在于,父母是否先关注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后者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他的,而且接纳了他的情绪。

以我和儿子的沟通为例,有时候我陪儿子在公园里玩,时间到了他还不想回家,一说该回家了就哭闹。我当时真想对他说:“有什么好玩的?都玩了一下午了,还没玩够啊!”这句话是从我的角度出发,事实是我已经厌烦了,而孩子的确没有玩够。所以我首先要接纳和认同他的情绪,比如对他说:“嗯,我知道你还想再玩会儿。”或者“我催你回家,你是不是感觉很烦?”

只说感受不带指责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接纳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相反,如果不接纳他的情绪,只是一味地指责:“这么简单的游戏,有什么好玩的!”或者简单地命令:“我不管你有没有玩够,现在必须回家!”孩子的对抗情绪只会更激烈,很难平静下来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处理完孩子的情绪之后,第二步就是给孩子回球。这时候你要注意,孩子大多不会接从地面弹起的球,可能根本听不出来你的话里是否带有情绪。

即使父母在沟通中确实有情绪,也最好处理成孩子能够听懂的话再“回球”。有一个方法是只描述事实和感受,不加指责,告诉孩子你生气的原因或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比如在公园玩的例子,在确认孩子的情绪之后可以对他说:“我担心再不回家,就来不及吃饭了。”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比如说:“你到了时间还不回家,让我很生气。”或者“如果我们回去晚了,奶奶就要把做好的饭菜重新加热一遍,那她多辛苦啊!”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忍不住指责孩子或发泄自己的情绪:“奶奶饭都做好了,你还不回去,怎么这么不懂事!”或者“你有没有时间观念!再不回家就没时间做作业了!”孩子一受到指责,就会进入对抗状态,就像面对一个接不了的球,双方就没法继续沟通了。

用理性的讨论解决问题

等到双方都把情绪处理好了,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具体的做法仍然和打网球一样,彼此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来有回,然后通过心平气和的协商讨论来解决问题。

有一次儿子不愿意回家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一让你回家,你就烦呢?”他说:“我还想再多玩一会儿。”我说:“可是因为你一个人的缘故,大家都没法按时吃饭,这让我对你有点儿生气。”这时候他的回答特别可爱:“那我也没办法啊,我就是必须要再玩一会儿。”我说:“那我设个闹钟吧,你再玩一分钟。”他立刻抗议:“那不行,至少也要10分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我们定为5分钟,等到闹钟一响,他果然就乖乖和我回家了。

这样的谈判过程,就是在教孩子用理性的协商讨论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非理性的局面:要么孩子用哭闹要挟大人,要么大人用暴力制服孩子。在谈判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最后谁赢谁输,而是听到彼此的意见,了解彼此的感受。

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要让孩子进入对抗状态,其实父母更要注意别让自己先进入对抗状态。无论你当时有多么生气或失望,也要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孩子的错,他这个年龄就会有这样令人生气的表现。不要对孩子发泄情绪,而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

每一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沟通,都是双方了解彼此情绪的机会,也是培养孩子共情能力的机会。当情绪过去,冷静下来回顾的时候,父母会发现当初和孩子掐得一地鸡毛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无足轻重,真正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爱和关系。孩子能否感受到你的爱?你们之间的连接让他感到安全吗?你们之间是否形成了真诚、亲密、信任的关系?这是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应该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有来有回有商量 用理性的讨论解决家庭问题

2020-06-12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曾有某学校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60%以上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或者不确定父母是否爱自己。这与父母平时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真诚和发自内心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的亲子互动一不小心就容易进入对立状态,“你怎么那么不听话!”“你有没有一点儿时间观念啊!”“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这类伤人的话容易脱口而出,让彼此之间爱的小船说翻就翻,于是很多时候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沟通中不妨试试网球模式。

和孩子的沟通就像是在打网球。当对方把网球打过来时,你可以直接接球,也可以等球在地面弹一下再接回去。直接接球的方式,相当于在沟通中直接回应孩子的话;让球在地面弹一下再接回去,相当于处理了孩子的情绪之后再回应。

先接纳情绪再回应

父母和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是不同的。大脑发育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部分很早就发育成熟了,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是对情绪进行管理、抑制和分析的部分,即掌管理智部分的“理性脑”脑区,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父母眼里,孩子时常会变得蛮不讲理,上小学后还会拖延耍赖,上中学后还会毛躁轻浮,上大学后还会莽撞冲动……

父母作为成年人,理性脑已经完全发育好了,应该有成熟的处理情绪的能力。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其实是不同量级的两个对手在较量。既然父母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强,就应担负更多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

孩子还不会处理情绪,所以在沟通中只会直接回球。但是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打过来的球判断:他现在有没有情绪?如果孩子正在生气、委屈、难过、困惑,发过来的就是一个“红色的球”;你需要判断是直接接球,还是让它在地上弹一下,变成“绿色的球”之后再接。两者的区别在于,父母是否先关注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后者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他的,而且接纳了他的情绪。

以我和儿子的沟通为例,有时候我陪儿子在公园里玩,时间到了他还不想回家,一说该回家了就哭闹。我当时真想对他说:“有什么好玩的?都玩了一下午了,还没玩够啊!”这句话是从我的角度出发,事实是我已经厌烦了,而孩子的确没有玩够。所以我首先要接纳和认同他的情绪,比如对他说:“嗯,我知道你还想再玩会儿。”或者“我催你回家,你是不是感觉很烦?”

只说感受不带指责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接纳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相反,如果不接纳他的情绪,只是一味地指责:“这么简单的游戏,有什么好玩的!”或者简单地命令:“我不管你有没有玩够,现在必须回家!”孩子的对抗情绪只会更激烈,很难平静下来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处理完孩子的情绪之后,第二步就是给孩子回球。这时候你要注意,孩子大多不会接从地面弹起的球,可能根本听不出来你的话里是否带有情绪。

即使父母在沟通中确实有情绪,也最好处理成孩子能够听懂的话再“回球”。有一个方法是只描述事实和感受,不加指责,告诉孩子你生气的原因或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比如在公园玩的例子,在确认孩子的情绪之后可以对他说:“我担心再不回家,就来不及吃饭了。”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比如说:“你到了时间还不回家,让我很生气。”或者“如果我们回去晚了,奶奶就要把做好的饭菜重新加热一遍,那她多辛苦啊!”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忍不住指责孩子或发泄自己的情绪:“奶奶饭都做好了,你还不回去,怎么这么不懂事!”或者“你有没有时间观念!再不回家就没时间做作业了!”孩子一受到指责,就会进入对抗状态,就像面对一个接不了的球,双方就没法继续沟通了。

用理性的讨论解决问题

等到双方都把情绪处理好了,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具体的做法仍然和打网球一样,彼此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来有回,然后通过心平气和的协商讨论来解决问题。

有一次儿子不愿意回家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一让你回家,你就烦呢?”他说:“我还想再多玩一会儿。”我说:“可是因为你一个人的缘故,大家都没法按时吃饭,这让我对你有点儿生气。”这时候他的回答特别可爱:“那我也没办法啊,我就是必须要再玩一会儿。”我说:“那我设个闹钟吧,你再玩一分钟。”他立刻抗议:“那不行,至少也要10分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我们定为5分钟,等到闹钟一响,他果然就乖乖和我回家了。

这样的谈判过程,就是在教孩子用理性的协商讨论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非理性的局面:要么孩子用哭闹要挟大人,要么大人用暴力制服孩子。在谈判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最后谁赢谁输,而是听到彼此的意见,了解彼此的感受。

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要让孩子进入对抗状态,其实父母更要注意别让自己先进入对抗状态。无论你当时有多么生气或失望,也要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孩子的错,他这个年龄就会有这样令人生气的表现。不要对孩子发泄情绪,而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

每一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沟通,都是双方了解彼此情绪的机会,也是培养孩子共情能力的机会。当情绪过去,冷静下来回顾的时候,父母会发现当初和孩子掐得一地鸡毛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无足轻重,真正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爱和关系。孩子能否感受到你的爱?你们之间的连接让他感到安全吗?你们之间是否形成了真诚、亲密、信任的关系?这是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应该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