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多措并举保障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服务不断线
提升疫情期间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西南大学多措并举保障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服务不断线

来源:教育部2020-03-20

西南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围绕做好“稳就业”工作,积极谋划、快速反应,制订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对方案,多个方面入手、多项举措发力,努力提升疫情期间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调整招聘方式,深化网络招聘服务。努力克服暂停各类现场招聘活动造成的困难,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招聘,充分利用教育部、重庆市、学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组织策划春季网络招聘双选月活动,举办综合类大型“空中双选会”,协调各学院积极拓展资源同步举办行业性专场网络双选会。安排专人每天广泛收集各地公务员报考、选调生招录、网络专场招聘以及其他重点领域、重要行业、重大工程等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以及QQ、短信等方式及时向毕业生推送,实现网上集中招聘与日常分散招聘有机结合。积极协调倡导用人单位采用网络方式接收毕业生简历等应聘材料,开展在线远程笔试面试,在减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人员流动的同时,推动实现供需网上有效对接。

拓展就业渠道,推动多种形式就业。面对疫情和经济放缓叠加导致用人需求相对不足的形势,学校多渠道发布毕业生学科专业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努力确保招聘需求岗位数较往年不减少。继续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入伍和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等专项计划宣传动员工作。引导毕业生积极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在家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家乡就业创业调研,支持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创新就业指导,推广线上指导服务。根据当前形势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以服务热线、视频微课、线上训练营、网上咨询等方式,大力开展非接触就业指导服务。开通“宅身不宅心”就业创业直播平台,针对性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疫情后职业发展趋势分析、疫情形势下的求职准备、远程面试注意事项等线上咨询指导。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准确掌握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状态,帮助毕业生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潜力、找准缺点不足、合理调整预期,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招聘活动。借助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网络资源,共享就业指导网络课程,汇总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汇编及就业网站等信息,供毕业生在线学习和查阅,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完善就业帮扶,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对湖北籍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细化完善举措,确保就业帮扶不断线、不降档。建立帮扶台账,根据重点群体毕业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实施一生一策,动态帮扶。设立专项资金,视情为重点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补贴。通过定期交流等方式加强毕业生心理疏导,帮助缓解思想压力和紧张情绪。利用多种网络渠道,为毕业生免费提供升学、公务员和选调生报考等针对性专项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努力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岗位比不低于去年。

优化就业管理,简化手续办理流程。最大程度减少面对面办理就业手续环节,支持以快递、传真、网络方式收集毕业生就业材料,办理政审、就业推荐或就业协议书签章等相关手续。对确已落实就业单位但暂不能提供就业材料原件的,将毕业生本人亲笔签名的承诺书及相关材料清晰可辨识的电子版作为就业佐证材料,待疫情解除后及时指导毕业生交回原件,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便利和保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西南大学多措并举保障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服务不断线

2020-03-20 09:48:21 来源: 0 条评论

西南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围绕做好“稳就业”工作,积极谋划、快速反应,制订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对方案,多个方面入手、多项举措发力,努力提升疫情期间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调整招聘方式,深化网络招聘服务。努力克服暂停各类现场招聘活动造成的困难,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招聘,充分利用教育部、重庆市、学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组织策划春季网络招聘双选月活动,举办综合类大型“空中双选会”,协调各学院积极拓展资源同步举办行业性专场网络双选会。安排专人每天广泛收集各地公务员报考、选调生招录、网络专场招聘以及其他重点领域、重要行业、重大工程等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以及QQ、短信等方式及时向毕业生推送,实现网上集中招聘与日常分散招聘有机结合。积极协调倡导用人单位采用网络方式接收毕业生简历等应聘材料,开展在线远程笔试面试,在减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人员流动的同时,推动实现供需网上有效对接。

拓展就业渠道,推动多种形式就业。面对疫情和经济放缓叠加导致用人需求相对不足的形势,学校多渠道发布毕业生学科专业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努力确保招聘需求岗位数较往年不减少。继续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入伍和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等专项计划宣传动员工作。引导毕业生积极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在家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家乡就业创业调研,支持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创新就业指导,推广线上指导服务。根据当前形势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以服务热线、视频微课、线上训练营、网上咨询等方式,大力开展非接触就业指导服务。开通“宅身不宅心”就业创业直播平台,针对性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疫情后职业发展趋势分析、疫情形势下的求职准备、远程面试注意事项等线上咨询指导。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准确掌握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状态,帮助毕业生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潜力、找准缺点不足、合理调整预期,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招聘活动。借助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网络资源,共享就业指导网络课程,汇总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汇编及就业网站等信息,供毕业生在线学习和查阅,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完善就业帮扶,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对湖北籍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细化完善举措,确保就业帮扶不断线、不降档。建立帮扶台账,根据重点群体毕业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实施一生一策,动态帮扶。设立专项资金,视情为重点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补贴。通过定期交流等方式加强毕业生心理疏导,帮助缓解思想压力和紧张情绪。利用多种网络渠道,为毕业生免费提供升学、公务员和选调生报考等针对性专项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努力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岗位比不低于去年。

优化就业管理,简化手续办理流程。最大程度减少面对面办理就业手续环节,支持以快递、传真、网络方式收集毕业生就业材料,办理政审、就业推荐或就业协议书签章等相关手续。对确已落实就业单位但暂不能提供就业材料原件的,将毕业生本人亲笔签名的承诺书及相关材料清晰可辨识的电子版作为就业佐证材料,待疫情解除后及时指导毕业生交回原件,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便利和保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臧春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