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加强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学生居家学习帮扶指导,市教委要求这样做……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各区县教育部门、各中小学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全市线上教学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为统筹推进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居家学习的帮扶指导,确保城乡学生课程学习全覆盖。日前,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学生居家学习帮扶指导工作的通知》。
一、开展专项排查,实现全员覆盖
各区县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前期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对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条件开展专项排查,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排查结果要落实到校、精准到人,确保居家学习不漏一人。
要建立贫困学生居家学习工作台账,特别是对既不具备网络条件或没有智能手机、电视机家庭的学生,要组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逐个梳理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度、需求及存在的困难,加强一对一指导。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发放纸质学习资源、布置检查作业、定期答疑解惑等方式,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完成国家课程学习。
二、强化分类施策,确保帮扶到位
对于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要强化分类施策,以学校为单位“一人一策”做好帮扶指导工作。
对不会操作终端系统的学生,要通过班主任、村社干部等进行入户指导或远程指导。
对没有网络条件的学生,要和当地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积极沟通,为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购买数据流量,全力保障网络畅通。
对没有学习终端的学生,要积极协调扶贫、民政、妇联等部门,动员驻村扶贫干部、乡村党员干部、广大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为家庭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线上学习临时提供学习终端。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也可组织这些学生就近到村委会或党员活动室收看电视学习节目等。关心关爱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掌握居家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进度,推送学习资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三、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
各区县教育部门、各中小学要加强农村偏远学校贫困学生特别是贫困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力度,以学校为单位,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的关爱、关怀。
进一步密切家校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家访制度,灵活开展网络家访、实地家访,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及时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帮助和有益的心理健康指导。
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融入抗疫期间鲜活的育人素材,注重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困难,缓解居家学习压力,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和关爱。
四、统筹各方资源,增强工作合力
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是做好学生居家学习工作的关键。
各区县教育部门要加强与民政、妇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做好农村偏远学校贫困学生线上学习条件保障。要发挥村社干部熟悉学生家庭情况、方便沟通交流的优势,协调其为贫困学生提供居家学习做好支持与服务。
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学校学科在线教学指导,把控教学进度与难度,掌握贫困学生居家学习的总体情况,注重居家学习的效果跟进和分类指导。
各农村偏远学校要强化家校沟通,密切家校联系,做好宣传解释和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居家学习的管理和辅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要建立贫困学生及家长需求反馈机制,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合理需求,科学调整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增强线上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精准分析学情,做好教学衔接
正式开学恢复课堂教学后,各区县教育部门、各中小学要精准分析学情,对农村偏远学校贫困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诊断评估,及时调整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特别是对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及因故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要在返校后实施个别辅导,确保每名学生较好掌握已学知识,再进行新的课程教学,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做到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和正常开学后的教学有效衔接。
六、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长效机制
各区县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主管责任,学校要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横向沟通和上下联动,确保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居家学习成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对情况极为特殊、特别困难家庭的子女,在征得村社同意后,为其子女提供上门服务,有效开展个性化关爱帮扶。
要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学区化办学,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加大优质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通过联合教研、资源建设为贫困学生服务。
在全面摸排、家访、学习指导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总结学校和家庭沟通交流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固化为学校常态化制度,进一步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农村偏远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