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发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过去的一周,教育舆论场的焦点当是“教师减负20条”。

双向发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2-23

过去的一周,教育舆论场的焦点当是“教师减负20条”。实际上,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决心更是有目共睹。各地也都积极打造良好教育环境,无论是高校从严从快查处教师涉性骚扰问题、北京地区“问题论文”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被约谈,还是武汉大学一次性清退92名留学生……最近的几起热点新闻事件,究其本质,都是让教师回到本位、让教育回归本质的重要举措。

环境影响人,环境改变人,环境与教育的未来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教育梦紧密相连。在过度提倡竞争的功利教育环境下,一些教师的确容易变得急功近利,而在提倡立德树人、更好完成本职工作的氛围下,教师能从日常教育教学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幸福感,更加乐于从教,学生也往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身与心的内在平衡,健康成长。但也要看到,营造理想的教育环境或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也需要自下而上每位教育者的亲力亲为。单纯依靠一方面力量显然还不够,双向发力才能解决真问题,收到好效果。

以减负为例,站在历史的视角看,无论是为教师减负还是为学生减负,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不可谓不多、出台的治理措施不可谓不全,但在一些地方,负担总是减不下来,或者减轻之后又出现反弹趋势。何以如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等相关各方的通力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作为,从自我做起,从一个家庭、一间教室、一所学校做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古训,讲的虽是一个人的修为与成长的过程,同样适用于小环境对于大环境的影响。不要小看了小环境的力量,家庭有鼓励孩子阅读、运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理念,教室里有良性竞争、团结有爱的班风学风,学校里充盈着潜心育人、全面成才的校园文化,就能带动当地的教育生态一步步改善。现实中,不少温馨的教育小环境的确充分发挥了育人的“蝴蝶效应”。安庆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就是一个例子。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该中心96个人在2019年一年内斩获包含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在内的36个奖项,原因就在于坚持了13年之久的“传帮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更多大学生打牢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还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学校的一个部门如此,个人也是如此。据光明网报道,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不久前与世长辞。这位古道热肠的“大先生”,不仅深受学生的爱戴,也赢得不少同行的钦佩。天津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在吊唁词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不求名不图利,一辈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辈子与人为善,一辈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青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做到了这一切。”

从个人到部门、从学校到社会、从小环境到大环境……这是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主体路径。政策制定得再好,关键还在执行;个体的力量再小,积少成多也能掀起波澜。每位教育工作者甚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改变整个教育生态的重要因子,当每个教育个体都能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强的信念,即使外部的教育环境并不理想,也能让教育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让一地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不努力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尽一份力,只是期待政策发力,那么教育焦虑、恶性竞争等不良教育现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换个角度看,如果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管理,有着自下而上的每个普通人的全力支持,做到双向发力,势必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望从根本上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而让教师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教育更好地为民族铸魂、为未来赋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双向发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2019-12-23 15:04:16 来源: 0 条评论

过去的一周,教育舆论场的焦点当是“教师减负20条”。实际上,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决心更是有目共睹。各地也都积极打造良好教育环境,无论是高校从严从快查处教师涉性骚扰问题、北京地区“问题论文”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被约谈,还是武汉大学一次性清退92名留学生……最近的几起热点新闻事件,究其本质,都是让教师回到本位、让教育回归本质的重要举措。

环境影响人,环境改变人,环境与教育的未来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教育梦紧密相连。在过度提倡竞争的功利教育环境下,一些教师的确容易变得急功近利,而在提倡立德树人、更好完成本职工作的氛围下,教师能从日常教育教学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幸福感,更加乐于从教,学生也往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身与心的内在平衡,健康成长。但也要看到,营造理想的教育环境或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也需要自下而上每位教育者的亲力亲为。单纯依靠一方面力量显然还不够,双向发力才能解决真问题,收到好效果。

以减负为例,站在历史的视角看,无论是为教师减负还是为学生减负,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不可谓不多、出台的治理措施不可谓不全,但在一些地方,负担总是减不下来,或者减轻之后又出现反弹趋势。何以如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等相关各方的通力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作为,从自我做起,从一个家庭、一间教室、一所学校做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古训,讲的虽是一个人的修为与成长的过程,同样适用于小环境对于大环境的影响。不要小看了小环境的力量,家庭有鼓励孩子阅读、运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理念,教室里有良性竞争、团结有爱的班风学风,学校里充盈着潜心育人、全面成才的校园文化,就能带动当地的教育生态一步步改善。现实中,不少温馨的教育小环境的确充分发挥了育人的“蝴蝶效应”。安庆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就是一个例子。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该中心96个人在2019年一年内斩获包含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在内的36个奖项,原因就在于坚持了13年之久的“传帮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更多大学生打牢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还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学校的一个部门如此,个人也是如此。据光明网报道,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不久前与世长辞。这位古道热肠的“大先生”,不仅深受学生的爱戴,也赢得不少同行的钦佩。天津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在吊唁词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不求名不图利,一辈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辈子与人为善,一辈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青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做到了这一切。”

从个人到部门、从学校到社会、从小环境到大环境……这是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主体路径。政策制定得再好,关键还在执行;个体的力量再小,积少成多也能掀起波澜。每位教育工作者甚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改变整个教育生态的重要因子,当每个教育个体都能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强的信念,即使外部的教育环境并不理想,也能让教育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让一地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不努力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尽一份力,只是期待政策发力,那么教育焦虑、恶性竞争等不良教育现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换个角度看,如果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管理,有着自下而上的每个普通人的全力支持,做到双向发力,势必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望从根本上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而让教师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教育更好地为民族铸魂、为未来赋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