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八中优秀校友莫于川:任何艰难岁月也不要忘记初心、放弃努力
重庆十八中校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莫于川致辞 周涛 摄
【莫于川 重庆十八中校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罗校长好!各位领导、嘉宾,母校的老师、同学、校友们,大家好!
我是咱们学校初73届6班、高75届6班毕业生。感谢母校让我在这美好日子、美丽校园、盛大庆典作为老校友发言。
首先,要衷心祝贺与共和国同岁的母校70周年华诞!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看,70岁的母校一路伴随共和国艰苦奋斗、逐步成长、人才辈出、美好发展、坚强挺立!我为自己是重庆十八中的学子、校友深感光荣自豪!
请允许我对美丽的铁山坪新校区表示惊叹赞美!与记忆中40多年前拥挤简陋的观音桥老校区相比,可谓新旧两种景象;就像40年前后的重庆城一样,如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生态法治的发展一样,对比强烈、感慨万分、无限联想!
这里,请允许我提到几位特别熟悉的母校恩师:语文课老师陈幼瞿,数学课老师严克威,英语课老师邵元林,生物课老师廖建纲,物理课老师吴光明,化学课老师张胜华,体育课老师何先祜……真心感谢你们!真心感谢与你们同样关爱学生、引领帮助学生成长的母校所有老师和职工们!借此机会还要感谢互相陪伴、艰苦学习、顽强成长并成终生好友的老同学!他们中很多人今天就在会场,老同学们好!当然,也非常怀念那些已与我们天地相望但音容笑貌永存的好老师、好同学们!
我从小在观音桥校区附近的重钢三厂那个特大工业社区居住长大,在十八中读了六年书,当过学生干部,也是学校篮球队、田径队、科研小组的骨干,高中毕业后到合川县插队务农,恢复高考前参军入伍,十年后回到家乡转业,以在职学习方式读了4个大专后又读了本科、硕士、博士,18年前作为急需人才引进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为国家培养法治建设人才。一路走来,困难不少,快乐更多,有四点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1.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即使困难重重也不要忘记初心、放弃努力。初心是什么?就是学好知识、增长才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尽力。当然,也切忌“假大空”,需要接地气,要有小目标,积小为大,齐家治国,民富国强。
2.培养爱好学习、刻苦努力、善于思考的志趣和智慧让人终生受益。学习应当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这是我的座右铭,愿与同学们共勉。
3.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兼顾,综合素质的教育训练养成很重要。中学时代的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科研活动、读书创作、兴趣爱好、家务劳动,这些活动经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应当大力支持、选择积极参加。
4.要有爱心、善心、正义感和责任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志愿精神。人在社会中,人生长途中,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品、人格、人心。要敢于善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积极承担责任,认真做好公益,保持良善品格,传承中华美德。
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母校重庆十八中,您就像慈祥勤奋能干的母亲,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共和国建设人才,居功至伟又如此低调,年年山花烂漫、硕果满枝,成为千万学子、校友植入心田的精神家园!衷心祝福母校生日快乐、永葆青春、美好发展、走向新的辉煌!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服务母校成果展示活动作出特殊贡献的志愿者们!志愿精神万岁!
感谢母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