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重庆交通大学探索出“德心共育”新视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5日5时40分讯(李婷婷 刘春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学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好地让学生“入脑入心”?这是当下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的难题。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依托《德心共育——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视角》新书出版,从情怀、文化、实践三方面出发,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师生互学互鉴 培养家国情怀
据了解,早在9月中旬,重庆交通大学的“德心共育”思政课题组就以“德心共育·家国情怀”为题,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重庆交通大学老师徐园媛以“德心共育·家国情怀”为题,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阐释了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和表现形式,澄清了爱国主义的思想误区,通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融入时代元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家国情怀。
对此,学校的参会学子也积极、踊跃发言,分享了各自从专业知识学习到社团活动策划,从科研创新比赛到公益志愿服务,从社会实践到日常生活点滴,从专业认同到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经验。现场有资助获得者的励志之声;有科研达人参加赛事的经历分享;有学生干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成长感悟;有大四学长“自律方得自由”的心路分享;有学生党员深情回顾自己的“初心”;有新入伍大学生携笔从戎的“豪情”;有投身基层报效祖国的“才情”……师生备受感染,纷纷表示,“这样的思政课,很有收获!”
校园活动育人 增强文化修养
“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来讲中国故事,这样的思政课,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重庆交通大学近期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建筑学专业的郭济玮同学这样说道。
据悉,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坚持“德心共育·文化育人”,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更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情操和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修身。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校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对大学生的内在意识进行改造,促进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成为了拓展高校德育的实践领域和第一课堂的有限延伸。
拓展社会实践 提升综合素质
“每年,我们都会依托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走到重庆部分贫困区县的田间地头,用自己所思所学和专业特长去帮助当地村民,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助力脱贫攻坚,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满满,很多同学还因此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重庆交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团员蒋赖寒如是说。
据了解,重庆交通大学以“德心共育”理念为统领,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德心共育·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子自身思想觉悟、认知能力和实践水平、专业能力。
“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和民族自豪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观和优秀品质,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观和优秀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实现知行合一。”该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老师表示,“德心共育”的思政教育模式给学生传递了一种新视角、新认识、新成长,这样全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模式在浸润式教育中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