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减负、远程教育、幼教师资……六地分享基验础教育典型经验
日前,在教育部举行的关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的新闻通气会上,北京、成都等六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针对中小学生减负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目前,培训机构在完成线下推进减负管理的要求后,进入到了顽疾固症精准的个别化治理阶段。针对线上管理,冯洪荣总结了两点监管经验,一是实施备案制度,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发现查处。
提到减负,冯洪荣说,过重的负担不符合教育规律、儿童成长规律,过重的、不符合规律的负担一定要减掉,重复的、低效的负担也要减掉,反复极限训练型作业不可取。另外,家庭也要有所作为,学校也可以办家长学校,传播科学教育方法。同时,培训机构也不要向家长贩卖焦虑,故意兜售。
冯洪荣认为,减负应从中长期考虑持续发力,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要向40分钟要质量,向5天要质量,向8小时要质量。”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海军介绍,成都七中作为优质校,早在2000年就探索通过卫星直播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给“远端”中学,目前已建成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阶段一体化的远程教育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马海军表示,成都还开发了数字学校,旨在搭建一个更加公益的平台,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免费的线上教育资源。
2014年以来,上海承担了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国家试点任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介绍,作为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市,上海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率先在高中建立和普及生涯导师制,引导学生提前规划未来发展,还探索构建了高效有序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据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任月忠介绍,山西省针对城镇“大班额”问题,多渠道增加学位供给,全省1738个超大班额在2018年底已全部消除;针对“择校热”问题,出台了中小学招生入学意见,在招生时间、范围、程序、计划等方面严格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
作为群众关切的难点、痛点,随着二孩政策放开,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介绍,2018年,山东省制定出台了不低于710元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在师资培养方面,为满足幼儿园补充教师的需求,山东省实施公费师范生乡村幼儿教师培养计划,2018—2020年每年招收1500名公费师范生进行培养,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培养高层次幼儿教师。
同样是为满足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培养,贵州省将幼儿园教师招聘纳入到县级“特岗计划”招聘工作中来,三年共招聘幼儿特岗教师5819人,省教育厅副厅长徐国华表示,2019年将继续招聘1797人。同时贵州省还提升了教师待遇水平,将乡村幼儿教师纳入乡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发放范围,不断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