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抓党建 立德树人促发展——重庆七中庆祝建党98周年 奋进教育现代化 铸就东川新辉煌
核心提要:
在我国开启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关键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为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普及满意教育和优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能够办出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既是中国中学的努力方向,也是评价中国中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就必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和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在资源分配和制度设计上作出总体部署。
今日之东川,历经260余年峥嵘岁月,越发卓越辉煌,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幸福德育沁人心脾、体艺项目多元绽放、科技创新难高精尖端。学校秉承“为未来育人 育未来有用之人”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为学生打造“适合教育”,文体活动、体验式班会、小组合作、分层走班、选修教学、雏鹰计划是学校对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再上新台阶。
校长说:“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具有重要位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确保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信仰凝聚下的东川之魂
“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人心,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是中国道路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优势。”
一种信仰的力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1日11时45分讯(何婷)入党时,徐魁才22岁,浑身充满了干劲、对未来充满期待。大学时,由于品学兼优,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回忆起宣誓入党的那天,徐魁至今记忆犹新,“背心发汗,呼吸急促,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光荣感。”
和众多共产党员一样,徐魁认为,入党意味着担当与责任。
1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充满朝气和干劲的青年已经成长为重庆七中的中坚力量。回望入党时写下的“初心”,徐魁说:“十多年了,很多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信念却一直鞭策着自己。”
徐魁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筑牢信仰之基
从普通语文教师到班主任,从年级德育委员到校务办副主任,从校务办主任到党委委员。在党组织的关心和鼓励下,徐魁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扎实。激动之余,更让他觉得自己终于有能力为祖国和人民踏踏实实做些事情。在他看来,这也是兑现入党承诺的一种方式。
2006年,徐魁大学毕业,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党员教师的初心使命。2013年,调入重庆七中兼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初为人师,徐魁最真实的想法是,“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于是,他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在徐魁看来,党员教师首先要政治素质过硬,明确为谁培养人,其次是扎实的学识,多维度的教学技巧。他一直崇尚“快乐语文”,希望通过自己的快乐感染所有的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吸收知识。
“我希望我教会学生‘真文化’,而不是应试技巧。”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徐魁的课堂一直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怎么读,怎么说,怎么写”上下功夫,“我希望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得出结论。”
比如讲字时,徐魁并不仅限于就字讲字,而是运用六书造字法、形旁声旁理解法、成语联系法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知识,并给予学生韵律美、结构美、情感美的审美体验。
在教育这条路上 ,徐魁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反思总结,不断学习强化,在七中带出的第一届学生中,55人参考,51人上重本,创造了七中历史上文科班最好成绩,并且,在今年,所带的普通班34人上重本,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并且,徐魁在全国、市区级各大教学比赛中,也获奖无数,让他的教育之路更加笃定。
直到有一天,老党员张茂明对徐魁说,“党员教师应该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你还很年轻,应该给青年教师做个榜样。”重庆市数学名师孙虹对他说,“一个人除了在专业上要站得住脚,还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这让他开始思考,“一位党员教师的价值仅仅只是教书育人吗?”当然不是,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他知道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沙坪坝区语文课程创新基地成员合影 (左一为徐魁)
凝聚奋斗之力
不少人觉得,忙教学已经够忙了,入党既没有名也没有利,为什么要入党?对于这个问题,徐魁说:“忙是教育工作者的常态,但当你看到国家在党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富强繁荣,这难道还不足够有吸引力吗?”
作为学校校务办主任、党委委员,徐魁常常用自己的经历与信念影响周围的人。在他看来,发展党员不是生硬的规定任务,而是对一个群体的认同,并希望带着这份认同让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其中。
虽然身兼教学、教研、管理等多项工作,但徐魁依旧不落下一次党日活动和学习。他说,在这样的组织里,更像是在为忙碌的自己充电。
2014年,学校推荐徐魁加入了余映潮语文名师工作室,成为了唯一的男学员。每年都会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同时,他还是沙坪坝区语文课程创新基地成员,致力语文学科建设,助力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的发展。
在重庆七中,像徐魁这样积极作为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学习取经,带头查找差距,带头促进教育公平。学校也为青年党员教师的成长成熟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和发挥作用的空间,并不断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促使一大批年轻的党员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余映潮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合影
近年来,徐魁所在的余映潮语文名师工作室参加各级赛课获奖25人次,其中“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优课”的6堂,“省优课”10堂,获得重庆市特等奖2堂,一等奖6堂,二等奖2堂。在沙坪坝区“卓越杯”赛课中获得一等奖5人次。论文获奖42人次,其中市级一等奖21人次,论文发表10篇,工作室成员主持主研课题8项。
而在重庆七中,像余映潮语文名师工作室并不是个例。近年来,重庆七中以教师为兴教之源,以构建幸福德育、发展卓越课堂、促进阳光体艺等为路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先后成立了地理课程创新基地、体育课程创新基地、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等基地,为此引入和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未来有用之人,推进优质教育和满意教育再上台阶。
2015年,徐魁成为了重庆七中党员成长计划成员,这让他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承诺更进一步,“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人心,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是中国道路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优势。”正是在这种信仰的力量下,像徐魁这样的党员教师正在为优质教育和满意教育作最大的努力,而他们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
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种精神的引领
入党那年,王芳才19岁,与大多数“跟风”入党的学生不同,她并没有“随大流”上交入党申请书,而是认真思考,在一年之后,慎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认识王芳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党员教师。她带领的初2020级党支部多次获得区、校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她坚持在教学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王芳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被反对的选择
人的一念之间,可以悲可以喜,可以坚持,可以放弃,你要过怎样的人生,就看你自己做出的选择,忠于内心,始终是不会后悔的,这就是王芳每次站在十字路口时最强烈的想法。
大学毕业那年,王芳本可以回到家乡四川,获得一份银行的工作,离家近,待遇好,父母都希望她去。但从小怀有教育情结的王芳,不顾父母反对,自己只身一人偷偷来到了重庆七中应聘。
光荣成为一名党员教师后,王芳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作为,奋发向上,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但初为人师,难免会遭遇一些尴尬和挫折,第一次走上讲台,还会忘词,为此,她不停修改教案,在宿舍反复对着镜子练习,多听课,多磨课,多参赛,渐渐地,王芳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王芳的思政课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她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理想信念这杆旗帜,通过教学树立到学生的心里,以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将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她特别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善于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与学生们亦师亦友,同学们都爱叫她“芳哥”。
王芳常说,“孩子很单纯,只要付出真心,他们总会感受到”。她因为学生给她买早餐,而改掉了不爱吃早饭的习惯;她两个月坚持与想要辍学的学生聊前途,最终帮他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她为了不让学生担心,自己生病了却用出差来掩盖事实……她深受学生喜爱,也愿意做他们的知心姐姐。
“王老师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引领,她以身作则,乐于助人,热心奉献,我们都以她为榜样。”从教十余年,王芳不断用行动践行着合格党员的准则。多次赛课荣获全国一等奖,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看着女儿的执着与用心,王芳的父母渐渐同意了女儿当初的选择。“她在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作为父母,我们为她感到高兴。”
初2020级党支部合影
团队引领促成长
重庆七中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集结教龄在3年以内的年轻教师成立岗培班,由校内外名师进行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如:读书活动、专题讲座、组内评课、课题研究、结对带教等。
刚入校时,王芳在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各种平台中,积极成长。在一次全国比赛中,王芳和几位青年教师需要上交上课录像,那时还没有微格教室,又找不到老师帮忙录制和剪辑,王芳和老师们急的眼泪都掉下来了。
校长听说情况后,马上从进修校借设备辅助教师们完成了制作。“其实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可能花了大量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出成绩,但是学校却愿意帮助我们,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特别感动。”后来,王芳顺利出线,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比赛,荣获了全国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
一项项光鲜的荣誉背后,是教育工作者日以继夜的坚守;是无数次失败后换来的片刻欢颜;是一群优秀党员教师对初心的守护;是小小党徽承载的坚定信念王芳说:“学生时代入党,是对优秀的靠近与渴望。七中这个大家庭,让我找到了归属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16年前,入党那天,王芳一遍又一遍背诵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那时还有些稚嫩的年龄,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责任和担当。
成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以后,王芳更加懂得了奉献的意义。重庆七中坚持做好“七个一”特色党建,即:上好每一节课、破解一项难题、联系一名群众、提一条建议、读好一本书、开展一次志愿者活动、创新一种党组织生活。
在“联系一名群众”中,王芳班上有个孩子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异,孩子上初一之前,父亲过世了,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母亲因为特殊原因八年没有和他见面,孩子感觉自己就像个孤儿,平时沉默寡言,成绩也一直下滑。
党支部的同志了解情况后,积极出谋划策,为孩子补课,并联系他母亲,帮助她打消顾虑,为母子创造更多相处机会,让他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孩子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慢慢开朗起来,成绩也稳步上升。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王芳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和使命,“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王芳说,当你切切实实帮助到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也正是这种奉献精神,引领着王芳凡事心怀他人,心怀家国,在教育的稻田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无悔的青春。
东川教育人的精神传承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承担起学生积极向上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一份荣光的内核
“2012年4月14日!”虽然过去7年了,但提起自己的入党日期,温发强迅速说出这个令他难忘的日期。
这一天,23岁的温发强,经过党组织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那时起,温发强成为了当时党支部里最年轻的党员。
“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能成为党员说明我在向优秀的人靠近。”在温发强的心里,入党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温发强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入党的荣光
温发强说,“那时候,几乎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想入党。”7年过去了,如今的温发强已经是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刻起,温发强一直用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大学的优异表现,让温发强一毕业便通过教师考试进入沙坪坝区教育系统,本来在毕业前夕可以签八中,但由于自己在七中已实习一年,不知不觉已经爱上七中,在选择学校时,温发强毅然选择了七中。
时隔七年,温发强至今还记得,当自己说出自己是七中教师的时候,现场响起的一片赞叹声和羡慕声不绝于耳,“七中深厚的学习传统、革命传统和体育传统是我非常喜欢的,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
重庆七中是一所拥有260多年文化底蕴的巴渝名校,在漫长的黄金岁月中,共产主义的种子早已在七中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在近代,肖楚女、胡作霖、韦延鸿、白深富等一大批的巴渝革命名人就出自重庆七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里,让温发强倍感无限荣光,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也时刻在思考“我要当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在温发强看来,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更关系到你想要用什么影响学生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温发强开始回想大学时的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完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我最期待的不仅是一个能够教会我知识的人,更是一个能够为我的人生指明方向的人。”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温发强从站好讲台开始,努力朝他最崇拜的教师看齐。让他感到幸运的是,刚入职,学校还为他配备了“导师”,杨渝蓉便是其中一名,
既在教学上提供帮助,也在思想上不断交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的党组织活动也让温发强有一种时常被点燃的感觉。
面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从来都是倾囊相授,鼓励成长。每年学校都会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班主任师徒结对、学科师徒结对、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等,经过五年培养,还会举行各项技能比赛。
在七中这个大家庭里,温发强对教育的理解,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入校工作9年的温发强已积攒30余次公开课的经验,在当班主任的第二届,就带出了清华大学学生,多次被评为教坛新秀、教书育人先进管理个人和优秀班主任。教学上多次荣获市、区级一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先进班集体”。
在获得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温发强清晰地认识到了当年入党时所向往的那份荣光到底是什么。“那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幸福感,也是集体优秀带动个体优秀的向上的积极感。”也因此,温发强觉得自己愿意在这样的‘荣光’下,为祖国这个庞大的“机器”做一颗小小“螺丝钉”。
温发强和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内心的“拷问”
其实,在教书育人这几年,温发强一直心存“忧虑”。单纯只是做好一名教师,用专业只是教给学生,真的够吗?曾也有老党员对他说,“教育不是流水线的现代化工业,而是精细化的传统农业。要精耕细作,才能硕果累累。”
这个问题不仅是温发强问自己的,也是整个重庆七中的教师都在思考的。“你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你用什么方式培养人?”而这些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实际上也正拷问全国的教育人。
在温发强看来,中学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而作为党员教师,他也不光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应该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温发强的课堂比较轻松,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课上,他们是师生,课下,他们是朋友,不管是在课堂互动中,还会在日常交流中,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很多班级羡慕。
“我不希望我自己在教孩子时给学生压迫感,我是希望孩子真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致力于建设基于师生相互尊重下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走入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温发强说道。
课堂之外,温发强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时常一起打羽毛球、做游戏,陪伴学生成长。为了缓解亲子关系,他经常鼓励亲子互相写信,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从开始当班主任开始,已经坚持了八年。
他时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是最好的教育。他以一个温和的“大哥哥”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并以一种温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管理得井井有条,在这里,他付出了爱,也收获了爱。
每年,作为党员的他都要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并对其学业、思想进行引导。周奇武扎实的知识学识,热爱学生的教育热忱,让温发强感到十分欣慰。他认为,民主、团结、改革、奋进的东川精神内核,在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兢兢业业中得以传承。
教师合影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温发强深知,七中正在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丰富多元,各美其美,培养具有独立与宽容,合作与交流,批判与创新,科学与民主,公正与法制等鲜明现代精神的适合社会,不断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个东川人永不褪色的使命与担当。
一直以来,重庆七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进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从“三个维度”抓师资,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在干部管理方面,七中全年开展东川管理论坛50次,并将成果汇编成册;在党员管理方面,学校以“选苗子、结对子、引路子、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结果子”为培养模式管理党员;在教师管理方面,邀请专家余映潮来校指导,“东川大讲堂”有序开讲,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地称号。
学校把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除了开展“七一”、教师节常规活动外,还特色开展了《寻找东川之师代言人》评选活动。此外,七中还坚持做好“七个一”特色党建,服务中心促发展,即:上好每一节课、破解一项难题、联系一名群众、提一条建议、读好一本书、开展一次志愿者活动、创新一种党组织生活。
在今后,重庆七中将继续探索“七一”特色党建品牌,全力打造“幸福德育、卓越课堂、阳光艺体”三张名片。重庆七中坚持把握机遇,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持立德树人,创名校发展,做特色鲜明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重庆七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进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庆祝建党98周年大会
“三级教育”武装思想,切实提升“四个意识”
从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普通党员三级层面,每周召开一次党委会,每周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主题党日会议。
并且严格把控舆论氛围,在学校官微开辟栏目,打造专题;在学校官网对学校动态进行新闻播报;整合各大媒体,全年对学校进行专题、新闻播报近一百余次;严守固有宣传阵地,全年及时更换黑板报、移动展板、固定橱窗、LED显示屏幕近二百次。
学校把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除了开展“七一”、教师节常规活动外,还特色开展了《寻找东川之师代言人》评选活动。
邀请专家余映潮来校指导
“三个维度”抓师资,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学校从“三个维度”抓师资,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在干部管理方面,七中全年开展东川管理论坛50次,并将成果汇编成册;在党员管理方面,学校以“选苗子、结对子、引路子、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结果子”为培养模式管理党员;在教师管理方面,邀请专家余映潮来校指导,“东川大讲堂”有序开讲,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地称号。
学校坚持做好“七个一”特色党建
坚持推进“七个一”,服务中心促发展
学校坚持做好“七个一”特色党建,即:上好每一节课、破解一项难题、联系一名群众、提一条建议、读好一本书、开展一次志愿者活动、创新一种党组织生活。
在今后,重庆七中将继续探索“七一”特色党建品牌,全力打造“幸福德育、卓越课堂、阳光艺体”三张名片。重庆七中坚持把握机遇,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持立德树人,创名校发展,做特色鲜明的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