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引育工程筑牢应用型高校之基
上海健康医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资历深厚、医学技术及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占比30%以上;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45%以上;并有一批东方学者、浦江学者、启明星计划及曙光计划等高水平中青年专家。
这所学校成立仅仅4年时间,何以能够构建起如此雄厚的师资队伍?
“引”“育”合力共进,则是其出奇制胜的核心所在。
“引”:“五子登科”,引进人才
为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吸引海内外领军人才、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紧缺特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依据科学规划、按需引进、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注重考核的原则,学校引进了大量人才,从而为学校持续与高质发展积蓄了生命的能量。被称为“五子登科”的引进人才方略,已经成为流传四方的美谈。
“五子登科”之一:“换脑子”。
4年前,三校合一而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时候,虽称不上人才济济,可就其自身而言,不但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而且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可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未来对于健康医学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所以,不能安于现状,而要居安思危,现在就要积极地吸纳人才,为未来发展积蓄人才。
校党委书记郑沈芳认为,“变则通,通则久。”只有观念与思维之变,才能催生新的有意义的行动。所以,这种“换脑子”看似务虚,其中却内蕴着巨大的延伸意义。这是健康医学院的发展之本,“本立”方能“道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而让学院生机勃发,气象万千。
“五子登科”之二:“腾位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想让吸纳而来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给其相应的“位子”,从而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可是,学校的“位子”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额,原有人员不腾出自己的“位子”,新来的人才就无位可坐。为此,党委领导从学校发展全局考虑,调整相应的“位子”;同时,要求干部主动让位让贤。这对习惯了“终身制”的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有的干部认为,把自己的“位子”让于引进而来的人才,会让学校走向“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便毫不犹豫地腾出“位子”。引进而来的教师,有些担任了学院院长等职,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五子登科”之三:“压担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看来,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生命只有一次,应当让人才们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所以,对于有了“位子”的人才,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其大展宏图的时候,“压”出了动力和精神,也催生出了丰硕的成果。所以,在这种“压”力之下的人才,不但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生命的飞跃,而且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五子登科”之四:“租房子”。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只有让其安居,才能真正乐业。学校想尽办法,千方百计让人才“既来之,则安之”。学校费尽周折,为他们安排公租房,同时采取学校与人才各出二分之一租金的办法,想方设法为他们租房。
在与引进来的几位教师交谈时,他们谈及他们的住房一个个洋溢出欣慰的欢喜。而有了愉悦心境,不但会大大提升工作的积极性,还会生成巨大的创造力。因为很多创造,都是在心灵自由与欢快的境况下诞生的。
“五子登科”之五:“帮孩子”。
有些人才虽然有房可居,未必就能乐业;因为其孩子正在原住地上幼儿园、小学或高中。他们被引进而来,本人及其孩子的户口要在一年后才能解决。孩子没有户口,按规定不能在上海入学。父母与孩子各在一方,工作与情绪都会受到影响。于是,“帮孩子上学”就成了学校一项必须攻克的难题。
据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除了“五子登科”之外,引进人才还有年薪制、项目制、团队制、双聘制等多种形式。这种多渠道多元化的引进人才机制,吸引了很多人才。仅就博士而言,三校合并成立健康医学院的时候,只有64个人,现在则上升到176个人。而人才仍在持续不断引进,不但博士人数将继续攀升,其他方面的人才也会不断增加。人才荟萃,让学校拥有了不竭的生命动力。
“育”:培育人才,全员提升
人才济济,是学校快速与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构建人才荟萃的大厦,由外引进人才固然重要,而就地培养可造就之才,成为学校发展的栋梁之材,亦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黄钢校长认为,在继续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实现引进人才到因地制宜培育人才的转变,实现人才数量到人才质量的转变,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造就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建设师资人才百人库
师资人才百人库建设是学校师资培养的基础内培平台,它是从七八百名教师中优中选优而组成的一个先锋团队。进入百人库者,学校则为其持续发展成才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国内访学,到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大的“985”名牌大学学习;或短期出国(境)培训,开阔视野并吸纳国外境外先进研究成果;或在现代企业里产学研践习,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培养244人次,促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骨干和高素质教师脱颖而出。
二、实施优秀青年教师“攀登计划”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是的,青年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走向未来辉煌的希望。激发他们向上攀登的热情与信心,为其提供相应的发展舞台,“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就会变期待为现实。
学校对标应用技术型本科师资素质要求,实施优秀青年教师“攀登计划”,让一批热血沸腾而又具备发展潜力的青年攀登到了新的高峰。学校以走出去、提升学术视野为原则,让优秀人才通过培养,有实力申报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人才支持计划,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优异的学术成果,在一些重要的学科领域中力争取得突破。目前,自然科学类“攀登计划”资助5人,人文社科类“攀登计划”资助5人。
这些青年英才在大展宏图的时候,其精神境界也在升华。他们不只是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欣慰与自豪,更为学校雄鹰展翅而自觉积极地积蓄着能量。
三、鼓励在职攻读学位或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
学校合并之初,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较少。在外来博士不断引进之际,他们希望通过进修成为博士的内在需求也被激活。为此,学校搭建在职攻读学位或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平台,对博士学历进修者给予30%—60%的培养费支持。那些有着强烈发展愿望者,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正常工作时间进修读博,还有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积极学习的追求,在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和增长智慧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审美的快感。目前,全校有69名教师正在攻读在职学历学位,而一些跃跃欲试者也已开始准备走向这条艰苦而又幸福之路。
这些教师在希望自己学历提高的同时,更希望自己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以适应学校迅速发展的需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教师们的心里。唯有自己的发展融入学校发展大潮之中的时候,才能真正掀卷起生命的绚丽浪花。
四、开启教职工全员培训工程
爱岗敬业,提高能力,增长才智,适应本科院校的需求,是所有教师共同的心愿。自2018年开始,全校教职工培训工程就拉开了序幕,而且持续至今,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仅提升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训就有很多模块,譬如在如何为人为师为学的培训层面,就有形式多样的思政课程以及不同层次的公开课。学校专门邀请十大典型课程的教师开讲,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首场报告,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他邀请而来的名师之讲,也各具风采,好评如潮。与此同时,校内一些优秀的教师也登上讲坛,讲理论,更谈实践与感悟,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随后,学校又将报告中的优秀课程“拿来”结集成册,让大家从中各取所需,“学而时习之”。
学校顺势而为,成立教师工作部,将全校教职工培训与思政师德教育纳入常规化、序列化的系统之中,从而让每一场培训和思政师德教育都成为催人上进的精神盛宴。
两年来,全员累计培训已有20多场,培训5324人次。
五、分类管理促教师个性化发展
学校建立了符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的专任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形成了与岗位分类管理相适应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专任教师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的三个类别对应岗位责任进行聘期管理。这项工作遵循学校章程,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教师成长规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鼓励不同类型教师热爱岗位奋发向上,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责任,为不断提高专任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
谈起师资引育工作,于莹副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长效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着力打造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士不可以不弘毅。”有着高远目标与宏大志向的上海健康医学院领导们,不正带领着全校教职工矢志不移而又雄心勃勃地奔向那个美好的远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