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着力培养一流“新师范”卓越教师 助力乡村教育

长江师范学院着力培养一流“新师范”卓越教师 助力乡村教育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2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1日10时20分讯(何婷)今年3月,作为长江师范学院“平安村教工程”支教志愿者,何艾莲来到石柱县中益乡中心小学开始顶岗支教,在她之前,已经有3名学生来此任教。

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这里,何艾莲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片乡村的土地上。于她而言,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感悟收获,是最幸福的事。

何艾莲的幸福经历是万千扎根乡村教育的长师学子的缩影,也是该校探索“新师范”办学路径、坚守“治学促乡”办学传统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在渝东南5个区县中,任教的长师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54.94%;近4年,赴“三区”(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峡库区、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有2752人;“特岗教师”人数居重庆高校榜首……广大长师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2019年中国平安“村教”工程重庆志愿者出征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文学院2015级卓越教师班专业实践指导老师聘任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时代使命

扛起渝东南地区乡村教师培养责任

在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新研究、新实践的背景下,长江师范学院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率先在重庆启动“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这将对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培养“卓越教师”,服务“三区”乡村教育,既是学校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一个良好契机,更是学校探索“新师范”发展的一种回应。

学校聚焦“三区”乡村学校师资需求,大力推进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瞄准乡村学校需求布局学科专业,加大乡村中学教师培养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学范式改革,加强乡土情怀教育。

从破解“城乡教育统筹乏力、教育资源流动不畅”的困境入手,学校与“三区”地方政府合作,建立“长江师范学院—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城市优质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共同体(UGSS)。大四学生在优质中小学实训两个月,深入渝东南乡村学校开展为期半年教育实习,置换农村中小学教师“回炉”培训,教师教育实现“三大转移”:教学理论学习场所转移到中小学课堂;班级管理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转移到教育实践案例;教材分析与课改理念学习转移到“四课”训练。学校获批市级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改革试验区。

面向“三区”乡村小学教师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学校形成了小学全科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全培养态势,突出一专多能培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小学教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卓越教师班校外兼职导师聘任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学生到乡镇学校开展教学实践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模式探索

创新“四双”卓越教师人才培养

提及“卓越教师班”,要追溯到2015年,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破旧立新,开设了“卓越教师班”,“当时实验班人数限定32人,建立淘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教务处副处长汤鹏主说。

该班实行严格管理,设立专职导师,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素养进行严格训练;聘请中学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改革课程体系,持续共建课程。通过诸多举措,培养了一支下得去、扎得稳、扛得起的“子弟兵”。

 文学院的生动实践,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学校全面启动了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校级“卓越教师班”,从全校师范生中选拔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开展卓越教师培养。一时间,全校学生纷纷踊跃参加。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坚守“以师为师、师从师出”教师教育理念,推进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深度融合、有机衔接,探索“学科专业+教育专业”的“双专业”教育、“校内教师+校外名师”的“双导师”指导、“共性培养+个性培养”的“双路径”成长、“小教全科+其他教师教育专业”的“双类别”培养的“四双”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卓越培养、协同培养、分类培养,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学校斥资千万元,打造重庆市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满足全校12个本科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技能竞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年受益学生数超6000人,年均实训30万人时数以上。

长师一毕业生在中益乡中心小学任教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成果显著

过半毕业生选择到“三区”就业

今年3月6日,长江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气氛热烈,2019长江师范学院-中国平安“村教”工程支教志愿者出征仪式在这里举行。

来自小学教育、物理学、历史学、化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美术学等师范专业22名支教志愿者铿锵宣誓,奔赴“三区”的酉阳、彭水等10个区(县)乡村学校,开展为期四个月支教志愿服务。

据了解,中国平安“村教”工程旨在重庆推动实施“4+1”计划,开展“学校援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支教行动”四个扶贫工作,改善重庆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助力学校教学水平提升和师资能力建设。

这既是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探索“新师范”办学路子的重要经验,也是学校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助力渝东南教育扶贫的缩影。

近3年来,学校1975名学生到乡村支教,过半毕业生选择到“三区”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教育改革的生力军。2008届毕业生周晓琳作为彭水县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当选十八大代表;2013届毕业生石君作为石柱县沿溪镇扶贫专干当选十九大代表。师范毕业生在基层学校有着“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口碑,学校也因此被誉为“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长江师范学院着力培养一流“新师范”卓越教师 助力乡村教育

2019-05-21 10: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1日10时20分讯(何婷)今年3月,作为长江师范学院“平安村教工程”支教志愿者,何艾莲来到石柱县中益乡中心小学开始顶岗支教,在她之前,已经有3名学生来此任教。

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这里,何艾莲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片乡村的土地上。于她而言,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感悟收获,是最幸福的事。

何艾莲的幸福经历是万千扎根乡村教育的长师学子的缩影,也是该校探索“新师范”办学路径、坚守“治学促乡”办学传统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在渝东南5个区县中,任教的长师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54.94%;近4年,赴“三区”(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峡库区、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有2752人;“特岗教师”人数居重庆高校榜首……广大长师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2019年中国平安“村教”工程重庆志愿者出征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文学院2015级卓越教师班专业实践指导老师聘任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时代使命

扛起渝东南地区乡村教师培养责任

在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新研究、新实践的背景下,长江师范学院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率先在重庆启动“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这将对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培养“卓越教师”,服务“三区”乡村教育,既是学校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一个良好契机,更是学校探索“新师范”发展的一种回应。

学校聚焦“三区”乡村学校师资需求,大力推进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瞄准乡村学校需求布局学科专业,加大乡村中学教师培养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学范式改革,加强乡土情怀教育。

从破解“城乡教育统筹乏力、教育资源流动不畅”的困境入手,学校与“三区”地方政府合作,建立“长江师范学院—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城市优质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共同体(UGSS)。大四学生在优质中小学实训两个月,深入渝东南乡村学校开展为期半年教育实习,置换农村中小学教师“回炉”培训,教师教育实现“三大转移”:教学理论学习场所转移到中小学课堂;班级管理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转移到教育实践案例;教材分析与课改理念学习转移到“四课”训练。学校获批市级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改革试验区。

面向“三区”乡村小学教师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学校形成了小学全科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全培养态势,突出一专多能培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小学教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卓越教师班校外兼职导师聘任仪式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学生到乡镇学校开展教学实践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模式探索

创新“四双”卓越教师人才培养

提及“卓越教师班”,要追溯到2015年,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破旧立新,开设了“卓越教师班”,“当时实验班人数限定32人,建立淘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教务处副处长汤鹏主说。

该班实行严格管理,设立专职导师,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素养进行严格训练;聘请中学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改革课程体系,持续共建课程。通过诸多举措,培养了一支下得去、扎得稳、扛得起的“子弟兵”。

 文学院的生动实践,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学校全面启动了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校级“卓越教师班”,从全校师范生中选拔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开展卓越教师培养。一时间,全校学生纷纷踊跃参加。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坚守“以师为师、师从师出”教师教育理念,推进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深度融合、有机衔接,探索“学科专业+教育专业”的“双专业”教育、“校内教师+校外名师”的“双导师”指导、“共性培养+个性培养”的“双路径”成长、“小教全科+其他教师教育专业”的“双类别”培养的“四双”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卓越培养、协同培养、分类培养,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学校斥资千万元,打造重庆市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满足全校12个本科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技能竞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年受益学生数超6000人,年均实训30万人时数以上。

长师一毕业生在中益乡中心小学任教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成果显著

过半毕业生选择到“三区”就业

今年3月6日,长江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气氛热烈,2019长江师范学院-中国平安“村教”工程支教志愿者出征仪式在这里举行。

来自小学教育、物理学、历史学、化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美术学等师范专业22名支教志愿者铿锵宣誓,奔赴“三区”的酉阳、彭水等10个区(县)乡村学校,开展为期四个月支教志愿服务。

据了解,中国平安“村教”工程旨在重庆推动实施“4+1”计划,开展“学校援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支教行动”四个扶贫工作,改善重庆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助力学校教学水平提升和师资能力建设。

这既是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探索“新师范”办学路子的重要经验,也是学校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助力渝东南教育扶贫的缩影。

近3年来,学校1975名学生到乡村支教,过半毕业生选择到“三区”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教育改革的生力军。2008届毕业生周晓琳作为彭水县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当选十八大代表;2013届毕业生石君作为石柱县沿溪镇扶贫专干当选十九大代表。师范毕业生在基层学校有着“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口碑,学校也因此被誉为“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