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专业集群建出世界水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结构+资源+机制”综合驱动

如何将专业集群建出世界水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结构+资源+机制”综合驱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7日13时39分讯(蒲思静)2018年5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原有的11个实体性学院和2个功能性学院,调整为8个实体性学院和3个功能性学院,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背景,对原有学院及专业进行改造升级。这次“改革”是使命驱动下的改革,也是学校“双高”创建的必然跨越。

经过一年的思考,学校最终将目光聚焦在重庆“芯屏器核网”智能全产业链目标上。通过对接“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为骨干,打造面向世界水平、全国一流、区域领先、重庆特色的8个专业集群体系。

“结构”内核

实现“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全对接

早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就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500个左右的专业群。然而,专业如何成群?建好后如何形成长效机制?这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还没有统一“答案”。

2018年,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开始在专业群建设上着手“升级版”。但不管怎么“升级”,集群式专业结构依旧是需要最先确定的核心主题。

“高校转型的关键在专业,但核心在人才培养。”副校长龚小勇说。“产业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是满足产业发展对多样性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根据重庆市着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的区域背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想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让高校与经济社会紧密融合,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对此,学校以链成群、以核成群、以域成群,将原有11个实体性学院和2个功能性学院,调整为8个实体性学院和3个功能性学院。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背景,对原有学院及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专业与重庆市主要产业集群对接率达到95%以上。

在这之后,如何让专业群实现有机融合、如何发挥核心专业群作用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结合办学优势,学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代表,重点建设电子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信息通信技术、汽车与智能制造、电商物流5大专业集群。

“资源”支撑

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 实现效益“最优解”

专业重新归并谋划的背后,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整合的诉求。“以往,专业和学科交叉融合大,学院分得太细、太窄,招聘的老师和购买的设备都差不多,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龚小勇说。

集群式专业结构形成以后,优化现有资源配置被提上了日程。学校从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实验(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

由原计算机学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云计算与应用等专业和原软件学院的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组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群,进而成立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资源整合上尝到了“甜头”。

“以前我们高层次人才有限,现在专业集群的资源整合为我们带来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学院院长武春岭说。这批拥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过硬科研能力的教师通过实训室、实验室的整合,为教学工作和创新研发提供了优质发展的“温床”。

除了对内整合,学校也对外部资源进行了梳理。学校采用校企资源融通、“双导师”互聘等形式,开展“1+1>2”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试行“一院两制”管理模式,实现深度融合。

据了解,学校先后与长安集团共建了“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实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联合;与华为公司共建了“重电-华为ICT学院”,联合开展认证培训、留学生培养等。

重电-华为ITC学院成立仪式签署仪式

根据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需要,学校要求8个重组的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专业联盟,整合校内外资源。目前,已经建立8个产业学院和7个专业联盟。

“机制”保障

治理结构改革为改革装上“驱动器”

对武春岭来说,由两个学院整合而成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在管理等方面并不容易。“整合不是简单地换名字、换牌子,而是要按新形势重新思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平台等内容。同时,还要打破制度壁垒,形成校内外、群内外共建共享的资源体制机制。”武春岭说。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深化“大专业进、小专业出”的专业群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按专业群(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不分专业,按专业群进行培养,入学一年后根据自身兴趣或职业倾向在专业群内主修一个专业,辅修一个专业。

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公共基础平台+专业群通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获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学校还以专业群为单位组建“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基础平台课程后,结合培养目标个性化定制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另外,学校还实施了“工匠工坊支持计划”,各专业群以项目团队为单位申报,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现代学徒制项目等各类建设项目,培养一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业联盟的基础上,学校牵头成立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与企业和兄弟院校互通信息、发挥优势,多方共赢,建立职教集团、专业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学校允许各二级学院大胆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凡是政策没有限制的,都可以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如何将专业集群建出世界水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结构+资源+机制”综合驱动

2019-05-17 13:12:21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7日13时39分讯(蒲思静)2018年5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原有的11个实体性学院和2个功能性学院,调整为8个实体性学院和3个功能性学院,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背景,对原有学院及专业进行改造升级。这次“改革”是使命驱动下的改革,也是学校“双高”创建的必然跨越。

经过一年的思考,学校最终将目光聚焦在重庆“芯屏器核网”智能全产业链目标上。通过对接“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为骨干,打造面向世界水平、全国一流、区域领先、重庆特色的8个专业集群体系。

“结构”内核

实现“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全对接

早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就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500个左右的专业群。然而,专业如何成群?建好后如何形成长效机制?这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还没有统一“答案”。

2018年,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开始在专业群建设上着手“升级版”。但不管怎么“升级”,集群式专业结构依旧是需要最先确定的核心主题。

“高校转型的关键在专业,但核心在人才培养。”副校长龚小勇说。“产业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是满足产业发展对多样性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根据重庆市着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的区域背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想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让高校与经济社会紧密融合,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对此,学校以链成群、以核成群、以域成群,将原有11个实体性学院和2个功能性学院,调整为8个实体性学院和3个功能性学院。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背景,对原有学院及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专业与重庆市主要产业集群对接率达到95%以上。

在这之后,如何让专业群实现有机融合、如何发挥核心专业群作用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结合办学优势,学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代表,重点建设电子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信息通信技术、汽车与智能制造、电商物流5大专业集群。

“资源”支撑

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 实现效益“最优解”

专业重新归并谋划的背后,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整合的诉求。“以往,专业和学科交叉融合大,学院分得太细、太窄,招聘的老师和购买的设备都差不多,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龚小勇说。

集群式专业结构形成以后,优化现有资源配置被提上了日程。学校从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实验(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

由原计算机学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云计算与应用等专业和原软件学院的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组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群,进而成立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资源整合上尝到了“甜头”。

“以前我们高层次人才有限,现在专业集群的资源整合为我们带来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学院院长武春岭说。这批拥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过硬科研能力的教师通过实训室、实验室的整合,为教学工作和创新研发提供了优质发展的“温床”。

除了对内整合,学校也对外部资源进行了梳理。学校采用校企资源融通、“双导师”互聘等形式,开展“1+1>2”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试行“一院两制”管理模式,实现深度融合。

据了解,学校先后与长安集团共建了“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实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联合;与华为公司共建了“重电-华为ICT学院”,联合开展认证培训、留学生培养等。

重电-华为ITC学院成立仪式签署仪式

根据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需要,学校要求8个重组的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专业联盟,整合校内外资源。目前,已经建立8个产业学院和7个专业联盟。

“机制”保障

治理结构改革为改革装上“驱动器”

对武春岭来说,由两个学院整合而成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在管理等方面并不容易。“整合不是简单地换名字、换牌子,而是要按新形势重新思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平台等内容。同时,还要打破制度壁垒,形成校内外、群内外共建共享的资源体制机制。”武春岭说。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深化“大专业进、小专业出”的专业群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按专业群(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不分专业,按专业群进行培养,入学一年后根据自身兴趣或职业倾向在专业群内主修一个专业,辅修一个专业。

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公共基础平台+专业群通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获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学校还以专业群为单位组建“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基础平台课程后,结合培养目标个性化定制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另外,学校还实施了“工匠工坊支持计划”,各专业群以项目团队为单位申报,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现代学徒制项目等各类建设项目,培养一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业联盟的基础上,学校牵头成立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与企业和兄弟院校互通信息、发挥优势,多方共赢,建立职教集团、专业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学校允许各二级学院大胆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凡是政策没有限制的,都可以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