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课堂改革:西南政法大学构建“多师同堂”新范式

聚焦高校课堂改革:西南政法大学构建“多师同堂”新范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1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5日13时15分讯(向虹谕)六位老师同上一堂课,教学任务课前、课上和课后一体化完成,还有老师同堂沙龙式研讨……随着课程的“升级”,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刑法总论》课堂上,六位资深法学教授共同解读刑法学知识,已成为法学院的同学们最难忘的上课记忆。

在西南政法大学“多师同堂” 的教学探索中,不但有“六师同堂”,甚至还出现了“八师同堂”……

高端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现场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西政颁布一系列有关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文件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八位教授共同协作

带领学生“句读”法学经典文本

“多师同堂”是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据悉,自西政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45门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纳入了校级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在改革的漫漫过程中,一批新式的教学团队和授课模式如同出水芙蓉,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在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课程中,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牵头,《法学经典解读》教学团队采用“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法”,八位教授、多位副教授共同协作,常年共同带领学生“句读”法学经典文本,使读诵经典成为西政一股风潮。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总论》教学团队,由刑事诉讼法学科带头人孙长永教授负责,采用了“多师同堂、专题研讨式”教学法,把研究生课堂转化为“研究性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专家把拥有崭新面貌的教学内容视为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研讨式”“辩论式”“模拟庭审”等互动型、学生主导型教学方式,也让西政的课堂散发着不一样的活力。

据悉,2015年,西政启动了最深入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类型的差异,西政为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了11个特色学习方向。“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电脑速记能力训练”“法庭模拟对抗训练”“实务调研”等特色职业技能训练课也成为了可供同学们挑选的课程选项。如今,西政已立项建设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2门,市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3门。

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在建优质课程进行专项听课检查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多元化培养模式

构建研究生教育“新生态”

西南政法大学不乏丰富的研究生教育经验,更不乏一路足履实地取得的成就。

据了解,在原有的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西政制定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1+3+6”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即“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一条主线,“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环节,“招生机制改革、分类培养模式构建、课程教学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协同培养机制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六大举措。

除此之外,西政还将推出高端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同法律实务部门开展持续稳定合作,拓展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培养的宽度和广度,并同法律实务部门共同合作,组织校外法学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措施将在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中开始实施。

“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应通力协作,依托法律硕士培养改革试点班的实施,实现学校与实务部门的‘无缝对接’,强化实务部门对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西政副校长唐力指出,双方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和合作,目的在于助推高端法治人才培养,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

西政不仅凝练特色,而且还探索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构建了多元化培养模式。

据悉,2017年,西政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举办了西部首个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该项目每年招收名额30人,采取“双硕士、2+1”模式,满足两校毕业条件的学生,将同时获得各自授予的法学文凭。

时代在前进,一批又一批人有志青年也早已乘风破浪,涌向全国各地。截至目前,西南政法大学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与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未来我们将力争通过三年实践,基本形成培养模式与类型结构有机匹配、培养机制与评价机制相互衔接、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驾齐驱,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西南政法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唐力指出,人才培养是西政“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站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出发点,稳步前进,描摹蓝图后才是重中之重。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聚焦高校课堂改革:西南政法大学构建“多师同堂”新范式

2019-05-15 14:01:5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5日13时15分讯(向虹谕)六位老师同上一堂课,教学任务课前、课上和课后一体化完成,还有老师同堂沙龙式研讨……随着课程的“升级”,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刑法总论》课堂上,六位资深法学教授共同解读刑法学知识,已成为法学院的同学们最难忘的上课记忆。

在西南政法大学“多师同堂” 的教学探索中,不但有“六师同堂”,甚至还出现了“八师同堂”……

高端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现场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西政颁布一系列有关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文件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八位教授共同协作

带领学生“句读”法学经典文本

“多师同堂”是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据悉,自西政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45门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纳入了校级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在改革的漫漫过程中,一批新式的教学团队和授课模式如同出水芙蓉,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在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课程中,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牵头,《法学经典解读》教学团队采用“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法”,八位教授、多位副教授共同协作,常年共同带领学生“句读”法学经典文本,使读诵经典成为西政一股风潮。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总论》教学团队,由刑事诉讼法学科带头人孙长永教授负责,采用了“多师同堂、专题研讨式”教学法,把研究生课堂转化为“研究性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专家把拥有崭新面貌的教学内容视为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研讨式”“辩论式”“模拟庭审”等互动型、学生主导型教学方式,也让西政的课堂散发着不一样的活力。

据悉,2015年,西政启动了最深入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类型的差异,西政为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了11个特色学习方向。“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电脑速记能力训练”“法庭模拟对抗训练”“实务调研”等特色职业技能训练课也成为了可供同学们挑选的课程选项。如今,西政已立项建设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2门,市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3门。

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在建优质课程进行专项听课检查 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多元化培养模式

构建研究生教育“新生态”

西南政法大学不乏丰富的研究生教育经验,更不乏一路足履实地取得的成就。

据了解,在原有的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西政制定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1+3+6”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即“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一条主线,“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环节,“招生机制改革、分类培养模式构建、课程教学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协同培养机制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六大举措。

除此之外,西政还将推出高端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同法律实务部门开展持续稳定合作,拓展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培养的宽度和广度,并同法律实务部门共同合作,组织校外法学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措施将在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中开始实施。

“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应通力协作,依托法律硕士培养改革试点班的实施,实现学校与实务部门的‘无缝对接’,强化实务部门对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西政副校长唐力指出,双方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和合作,目的在于助推高端法治人才培养,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

西政不仅凝练特色,而且还探索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构建了多元化培养模式。

据悉,2017年,西政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举办了西部首个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该项目每年招收名额30人,采取“双硕士、2+1”模式,满足两校毕业条件的学生,将同时获得各自授予的法学文凭。

时代在前进,一批又一批人有志青年也早已乘风破浪,涌向全国各地。截至目前,西南政法大学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与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未来我们将力争通过三年实践,基本形成培养模式与类型结构有机匹配、培养机制与评价机制相互衔接、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驾齐驱,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西南政法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唐力指出,人才培养是西政“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站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出发点,稳步前进,描摹蓝图后才是重中之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