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1991年,中师毕业,我走上了教育岗位,来到了县城最好的小学,自此,二十多年,扎根在一线,坚守在基层。
  我总以为,基层教育者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教育实践者,求善于每一个孩子,求真于每一次课堂,便是职业的全部。从一线教师到上层管理,从中层管理到独立办学,从新校起步到超越发展,从教26年来,在不知不觉中我意识到,曾经在教育教学中纠结的对与错,是否非,偏与颇,而今看来,都是那般微不足道。教育者不仅要着眼于眼前“术”的修炼,更应该有“道”的领悟和追求。这里的“道”就是诗与远方。
  渝北巴蜀小学诞生开始,便有着对“道”的执着追求,我们秉持弘扬巴蜀精神,传承巴蜀理念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每一个孩子禀赋的发挥、个性的舒展和生命的绽放,在深入研究教育本质的道路上前行。
  回首26年教书育人的点滴,让我领悟到成其为感受生命美好的过程,应该是没有尽头的人生旅程。我们行走在这样的旅程中,每一天都是在与一群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认知与心境,领略一路的风景。因此,教育理当充满美好的诗意与浪漫。我们需要努力做好的,是坚守教育的本真,在返朴归真的行动中,去实现教育的诗意。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教育家怀特海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陶行知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底出发,才能抵达内心深处。”
  基于这样的思考,渝北巴蜀小学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从关注人的隐性心智模式切入,落脚于显性生命状态,建构起润心入情的校园文化,力图让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春雨般的滋润,让整个校园的生命充满着勃勃生机。
  学校将“聆听心语,律动巴蜀”的办学理念作为营造润心入情校园文化的行动内核,并从“爱”与“美”的视角去加以践行。  
 
  诗意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就是播种爱的过程。在巴蜀园里,爱以尊重为前提,尊重以学会聆听为基础。学校倡导从三个维度“聆听心语”:一是在对象上,我们聆听自己的心声,聆听同伴的心声,聆听孩子的心声;在空间上,我们聆听校内的声音,还要聆听校外的声音;在时间上,我们  不仅要聆听今天的声音,还要听到历史与未来的声音。
  只有以对生命最大的真诚与敬畏,才可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才会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提供真正确的帮助。才有可能为师生创设一个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注、被接纳的宽松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成长在爱中,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爱的情感和行为,使人格获得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深改步伐加快以及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主更新生命张力的机构系统,才能营造有诗意的品质教育。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管理,强调主体的单一,管理方向的单一。而治理,则强大主体的多元,上下级形成良性互动。   
  渝北巴蜀小学立足“服务育人”、“发展育人”的核心理念,构建“大部制小年段”的内部管理格局, 即学校全面工作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划归三大部:勤务部,校务部,课程部,分别由分管校长管理,各部根据工作建立执行中心,推进决策与执行的扁平化管理。将安全,卫生,财务,基建,资产全部统筹为勤务部;将人事、外事接待、团队熔炼、行政会务、信息报送统筹为校务部;将传统机构中的德育与教学统筹为课程部,设立研发中心、班辅督导、教学督导、师资培训、教学服务等机构;形成围绕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推进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发展的机制格局。
  通过学校内部机构的合理布局,将校长的权力逐步分散到各部门,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有效的民主监督和评价机制。
  例如,学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改变了行政评价的传统方式,而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系统的职称评价体系。首先,学校通过标准的量化,去除人为的因素干扰。将评价标准分为师德师风、基本资格、教育业绩、教学业绩、科研业绩和优先条件六个方面,并对这六个方面,细化评审标准,实现量化考核评价。
  同时,学校组建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类似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小组成员按照优秀、良、合格三个等次分别评分。小组测评的结果按去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的方式计分,小组成员有申报评职的,要实行回避法则。 
  管理更加关注的不再是学校走了多高,发展了多少,而是更要关注校园中的每个人,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如果没有他们的快乐感、归属感,学校的一切发展都不可能。渝北巴蜀小学坚守教育是行动的哲学,从两个方面加以关注:
  在行政管理上,建立民主监督机制。为营造人人主动参与的氛围,首先要从管理方式上变革从原来至上而下的单向变成双向。一方面设立校长信箱,给予话语的安全感、信任感,在当面锣、对面鼓的氛围中听到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改革会议方式,让讨论、建言赋予会议更多的沟通与对话。其次抓好行政队伍的素质建设,倡导行政人员形成六种意识:学习与研究意识、统筹与渐进意识、流程与规则意识、精品与细节意识、执行与沟通意识、分工与合作意识。培养六项力量:提升容错力,增强安全感;提升亲和力,增强归宿感;提升引导力,增强方向感;提升公信力,增强聚合感;提升生命力,增强幸福感;提升创造力,增强成就感。
  在师资引导上,努力营造行动为先、学术为尊、合作至上的组织氛围。一所刚刚起步的新学校,形成的自主更新管理机制,就需要把学校对教育思想的理解,对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转化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为此,学校以思想引导,行为引导为主线,从“根植80年历史、圆梦渝北新巴蜀、坚持做的哲学、坚守教育本真”四个版块编写《教师文化手册》,以此作为巴蜀人思想的方向,行为的指南。因为教师参与实践的长短不一,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从“心中有规范、手中有技术、脑中有智慧”三个维度,开发渝北巴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程,根据教师一般基本功、学科基本功、专业基本功、科研基本功的要求,制定《渝北巴蜀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手册》,让教师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现实状况、发展目标、实施办法,并确立个人专业化发展的三年规划,努力将教师个人愿景与团队目标结合。通过建立师徒结对帮扶、和谐教研组团队帮扶、课改青联会等制度,挖掘校内资源,抓住可争取的人与事,来断拓展文化半径,不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步伐与进程。
  在学校生活中,课程,是教师生命绽放、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是达成一切教育任务的唯一手段。透过课程的架构,反映的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反映的是教师个人素养对教育、对教学、对孩子的认识、理解与情感。
  因此,诗意的教育就必须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时,把学生的生命体验放在突出位置,尊重人的生命的成长规律,回归于生活。渝北巴蜀小学紧扣“唤醒生命自觉,奠基幸福人生”的核心价值,架构立体的具有生长性的课程体系。从三个维度(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五个板块(阅读与表达、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生活与社会)构建学校立体、开放、生长的GOE课程体系。  
  诗意的教育,就是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而奠基幸福人生就是要努力让孩子成为有高尚情怀、开放心态的人打下基础。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学渝北巴蜀人进一步研究课程目标,确立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核。根据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学校从人的心智模式入手,确立形成完整健康人格所需要六种心理品质:即自律与责任、自信与进取、仁爱与协作。将人的显性生命状态作为落脚点,将育人目标确立为“六会能力”,即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会表达;“六心五六”核心素养目标的定位与确立,奠定了学校课程综合化实施的基础。
  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是主干,拓展课程是枝干,特色课程是片片绿叶,根据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艺术、体育、语言、科技等多个领域开设特长发展选修辅助课程,各有不同,各有精彩。“六心六会”的核心素养,就是体系中的根与花,所有板块,所有维度的课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从“六心品质”入手,从“六会能力”外显气象落脚。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评价制度,让学生在发展兴趣爱好中成长。
  查看详情>> 
  国旗下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概况,那么评价课程则落脚到孩子的显性生命气象,我们力图建立以“六会能力”为体系的可观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指标体系为纲要,编写适合儿童理解的绘本读物,进行养成训练,并以评价为手段,去影响干预学生的行为养成、习惯培养、技能优化。在评价形式上,更加注重多元实施,。在评价形式上,我们强调集体与个体的结合,即开发探索促进班级社群建设地集体争章晋级达标评价,也研究适合与不同阶段成长需要的个性评价方式,如开发适合低段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手册》、适合中高段学生的《我的成长我作主》自主评价手册;在过程中将分值评价与语言描述评价结合;在评价的时间上,注重将常态引导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定的综结性评价的结合;在评价参与上,将家庭与学校结合。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力图从多角度建立评价策略,我们希望推行的一切评价,都不是给孩子一个封闭的,结论式的定论,最好的评价,都应发挥它在孩子成长中的引导激励功能。比如引导学生分享目标制定,是帮助孩子从目标制定中学会自我审视,分享他人寄语,是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精神成长的力量。
  渝北区巴蜀小学六会素养发展评手册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丰富课程为基础,以“会做人、会学习、会表达、会创造、会审美、会健体”六个维度的显性生长状态为脉络,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编写。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