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领航者,更要做他们人生路上的示范者。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为其他老师树立榜样。

近日,重庆市潼南区举行了2016年师德标兵报告会,本次报告以人民小学为主会场,其他83所学校设分会场,采用同步视频直播的方式呈现。全区教职员工、部分学生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0000人全程观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一起见证榜样的力量。

2011年11月25日,潼南区教委在西南大学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招聘研究生和免费师范生,张淑霞忙于毕业试验,遗憾错过。第二天,招聘团去重庆师范大学,张淑霞立即从北碚赶往大学城面试。2012年8月底,她来到潼南一中。

刚到潼南一中时,张淑霞遇到了不少困难。“每当这时,心里就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我,教师是我所企盼的职业,现在实现了,就一定要做好。”张淑霞说,尽管她会孤独、贫苦、辛劳,当凝望三尺讲台下那最温暖的笑容时,心底就无比坚定。慢慢地,学会了如何独立克服种种难题。

虽然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但对家庭的愧疚却始终折磨着她。怀孕31周时,由于妊娠高血压,孩子被迫早产,体重仅2.8斤,被重庆儿童医院定义为“少见的超轻体重儿”,脑瘫的几率远高于足月儿。医生建议孩子两岁之前必须每天进行康复训练。

孩子的状况让张淑霞的内心不免焦虑,这时,年逾六十,身体欠佳的父母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照顾孙子的艰巨任务!看着他们给孩子冲奶粉、洗衣服的佝偻背影,张淑霞内心满是感激和内疚。

查看详情>>

她,是被潼南电视台报道的《筑梦潼南他乡人》;她,是重庆市“最美乡村教师”;她,是重庆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她,是潼南古溪中学校的谭晓玲。

名师的光环让谭晓玲得到了市内学校青睐,曾有学校以30万安家费、家属随调等优厚条件希望将她引入,而她却毫不“领情”,毅然留在潼南。

“那样的条件确实有过心动,但回顾自身的成长,除个人努力外,更离不开学校的重视、领导的栽培、同事的帮助、孩子们的眷恋。”谭晓玲说,特别是教委给了她一次又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她决定留下,继续充实自己。

从2011年到2015年,她参加了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重庆市种子教师工作坊暨未来之星高级研修项目班等多项培训,共完成2000多个学时,相当于300多天。

在近5年的时间中谭晓玲将近花1年的时间在培训学习,这不会影响她的教学吗?

                     查看详情>>

周恒生长的罗家坝地处偏远,教他育他的母校罗家坝村小更是交通不便。在周恒记忆中,外地老师往往呆一年就“拼命”调走了。“每到开学的日子,我们总是提心吊胆,这学期我们的老师该不会又换了吧?”周恒说,那时,小小的他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了,一定要当老师,当一名罗家坝村小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送到理想的彼岸!”

可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初中刚毕业,母亲就患了重病,昂贵的医药费让其父亲一筹莫展。在孝道面前,周恒决定放弃读书,挣钱补贴家用。

就在那年暑假,村里传来招代课教师的消息,经过层层选拔,周恒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

“第一次上讲台,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搁,说话更是语无伦次。”周恒说,由于没有经验,他甚至被学生“嘲笑”,为了提高专业能力,赢得为人师的“尊严”,下课、放学或者节假日,他就缠着村小负责人,请教如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如何管好班级。

在育人方面,周恒也花足了心思。学生成绩落下了他就“开小灶”, 病了就立马送医问诊,家庭困难他竭尽所能施以援手……渐渐地,这些孩子上课不大捣蛋了,下课有事没事总爱围着他转,学习成绩也一路上涨,看

到孩子们的变化,周恒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幸福之中!

查看详情>>

一扇陈旧的铁门,一个巴掌大的三角形操场,教室里十几个孩子东倒西歪,浑身脏乱,不时还能闻到阵阵怪味儿……这是18年前彭媛初到特殊教育学校见到的景象,面对这一切,是走还是留?她犹豫了。

主动帮老师开门、提菜、打水……通过与孩子们相处,彭媛发现孩子残缺的生命里,依然有纯善的心灵。她逐渐明白:特教老师肩负着家长的信任,更守望着孩子未来的幸福,为了这份责任,她下定决心留下,留下就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

为帮助孩子发音,彭媛经常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有时甚至让孩子把手放到她嘴里,让他们去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为让孩子发准一个音,她将花费一学期、一年、甚至更久,但她毫无怨言。

其实,身体残缺并不是特殊教育最困难之处,孩子的心理障碍才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刘睿从不与同学玩耍,一个人坐在角落可以一整天,总是用冷漠的眼神窥视身边的一切,彭媛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她。中秋放假,彭媛亲自送她回家。

刚到家门口就听到刘睿父亲的骂声,气急败坏的他还在四处找东西准备打孩子,吓得刘睿全身颤抖,躲在彭媛身后。

                        查看详情>>

“那天查了分,我第一个给您打了电话,您叫我不要哭,不然您也会难过,我不哭了,因为我不想让妈妈难过……”这是一位孩子写给“妈妈”的信,而这位“妈妈”是潼南中学的刘正菊,学生都称她为“妈妈”。

2001年刘正菊签约到潼南中学工作,初为人师的她总想把学生一下子教懂,总想让每一个学生考满分,正是这样,她在工作上遇到了不少难题。

2004级学生张令(化名),临近高考了在课堂上戴耳麦、耍手机,刘正菊见此状态,很是焦急,为此,与学生发生了不愉快。结果,一场师生大战让她无法下台……

一心为了学生,孩子们还不“领情”。有时她就在想,去街上煮小面、摆地摊也比教书强吧,家中的亲朋好友更积极张罗,要帮她跳出去。

“我该动摇吗?我能退缩吗?我就这样投降了?”刘正菊在心里一遍一遍问自己。

一想到当初的选择和铮铮誓言,想起那么多关心她、帮助她的同事和领导。浮躁的她渐渐冷静,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直面困境。

查看详情>>

卧佛中学,续18年升学率名列前茅,多年年,学校培育了万千栋梁;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学校有一支善合作、敢争先、甘奉献、勇进取的教师团队,李强就是众多老师中的一员。

刚调入卧佛中学时,李强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他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教育教学方法也很不适应,陈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努力帮他打开心结。

同时,学校也安排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沈霜老师与他结为“师徒”,他们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心得,团队的帮扶,让李强从一个中学语文教育的新手,逐渐成长为师生眼里的能手,先后获得“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国培脱产培训”优秀班干部及优秀学员,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学习型标兵”等荣誉称号。

卧佛中学新老教师之间传、帮、带的“青蓝配”早已根深蒂固,组建优质课教研团队打造精品课堂,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定期开展教学探讨,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优势引领……团队协作理念和方式也在逐步走向成熟。

                        查看详情>>

蒋宾川是一名有31年教龄的老教师,从事科技辅导工作十多年。2004年,潼南的科技活动仅限于模型比赛,出于好奇,蒋宾川开始尝试辅导学生参赛。渐渐地,他爱上了科技,这一头扎进去,到今天都没有拔出来。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对于一个老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蒋宾川必须面对的“拦路虎”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方法等等。

“要搞好科技辅导工作,就要牢固基础知识、以勤补拙提升专业技能、博采众长优化训练方法。”蒋宾川说,由于年龄大,勤能补拙是必须的,并且工作量大,单是每年6个项目的模型类型,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都无法应对。

重庆市的模型大赛,每学期3个新项目,十多年就是近百项,而且,这些项目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千差万别。要辅导好学生,辅导员必须从原理上、技术上、技巧上去探索、去研究。更难的是,要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教会他们,其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

查看详情>>

2013年到2015年期间,先后有20位标兵登上师德报告的演讲台,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近年来,潼南教育系统坚持“168”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德报告的讲台上,师德标兵们讲述的不是惊世的豪言壮语,而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