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1958年出生的张琦,如今已快到退休的年纪,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做过学徒、当过兵、经过商、当过老师,可谓是精彩丰富。1993年,35岁的张琦带着丰富的技术经验,从铁路部门调配到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成为了的一名老师。在这里,张琦结下了和职教事业的不解之缘。张琦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组建了第一批参加计算机操作技能考试的兴趣班••••••张琦风风火火地改变着学校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一批批的学生,开启了他人生中的新旅途。
  1996年,体制大改革,张琦离开学校投身房地产建设,一干就是十多年。2010年,对职教事业始终怀有不舍情怀,52岁高龄的张琦又重新回到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老师。
  这个时候的张琦凭借自己近30年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理论水平以及对企业用人要求的了解,为学校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2014年他训练的学生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和西部地区第一的好成绩。自12年至15年间,参与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试点改革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出版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运行与维修》等骨干教材。
  虽然还有3年就退休,张琦全身心地培养新教师、研究车辆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实训室档案管理系统、并带领教师和学生完成"塞拉门安装与调试"教学片的摄制工作••••••他希望在离开学校之前,尽可能的为学校留下更多有用的东西,希望把自己所会的全部都奉献给学校。张琦表示,即使退休,只要学校有需要,他随时回来。他用自己的热情,为职教事业燃烧自己最后的青春。
  于久成老师是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自1991年分配到学校工作来,24年来一直扎根在这里,把青春和激情都奉献给了这所学校。
  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不高,职业院校的生源受限,老师面对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认为教这样的学生没有成就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于久成从未放弃过他的学生,他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老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追求理想,并为理想而脚踏实地努力付出。
  有着24年教学经验的于久成,不管是纯理论课还是理实一体化课程,都能给学生上专业课犹如上艺术课的感受,充分展示自己逻辑思维严密又富含风趣,步步递进引导又夹杂着思维陷阱,有效的辅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虽然已经40多岁,但学生仍然喜欢和于久成交朋友,一起运动。学生们都评价于久成说话风趣幽默,办事干脆利索,课堂上是严厉的老师,课下是亲和的朋友。他教过的学生,甚至是没教过的学生都记住了他。他说,和学生相处的关键就是要有一颗"不老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魅力。
  于久成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耕耘在职业教学领域,24年的时光,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从青春时光走到不惑之年,他始终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2008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杜彩霞跟着爱人来到重庆,成为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车辆专业的一名任课老师。
  作为当时唯一一个该专业对口出身的老师,杜彩霞一到学校就被委以重任。第一学期上课,就担任了4门课程的教学。那个时候,完全没有教学经验的杜彩霞每天都是在压力中度过的。白天上不完的课,晚上还要加班备课。但杜彩霞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在压力中,她学会了乐在其中,爱上了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渐渐的,她不再把教师当成一份工作,而是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
  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杜彩霞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作为车辆专业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务处副处长,除了每天要上课,做好日常的教研工作外,她还要主持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主持科研课题,编写教材,她还坚持帮助和辅导青年教师,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专业建设和教育学生中。
  杜彩霞回忆,当初完全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老师,但既然干上了这一行,就要彻底爱上这一行。杜彩霞说,她很感恩,因为自己可以通过教师这个身份来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这是值得珍惜的一件事"。
  余杨与教师这一职业结缘起源于一件很小的事。2004年大学毕业的余杨进入成都铁路局重庆供电段,成为一名技术员。因为要经常给路段上的工人或者新员工进行培训、做技术指导,余杨渐渐喜欢上这种"为人师"的感觉。2008年,余杨通过公招考试,成为了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轨道供电专业的老师,圆了自己的教师梦。
  当时,学校轨道供电专业才刚刚起步。余杨成为第一批专业老师,参与轨道供电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由于专业老师少,余杨一个人担任了4门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常常要查找大量资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他还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研究、教研教改课题小组。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6月,余杨在重庆市教师专项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随后,他承担了学校供电专业实训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创建了适合职业学校的职场化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并代表重庆市在永川举办的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论坛上进行了全国示范课的演示,获得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高度赞扬和全场各个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将学校的轨道供电专业推向了全市、甚至全国。
  在教研教改上,余杨勇挑重担,带领轨道供电专业建设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余杨也同样以娴熟高超的专业能力积极投入对学生的培养。在他看来,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言,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我尽可能地传授学生一些实践经验,这样他们以后上岗就能迅速适应,得心应手。"余杨说,他还经常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
  在职业学校里,教师与学生其实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教师群体是应试教育的得益者,而学生群体则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两个群体之间从表面上看可以"玩得很好",而实际上在心灵上没有沟通,因而也就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而80后的石磊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却是得心应手。他能够很好的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真心实意的称他为"磊哥"。
  2008年,石磊从铁路部门一名技术骨干成为一名中职老师。虽然石磊并不是专业教师出生,但对他来说"都不是事儿"。石磊认为,其实和职校生交朋友更容易。因为他们比普通学生更讲义气,一旦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改变更加明显,教这样学生成就感更大。
  "磊哥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在教学上,观念新颖,总是用最新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传递最新的信息,并且给我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生活中,大家都像朋友似的,有很多共同的话语和兴趣,亦师亦友。"石磊教过的学生都这样评价他。
  在石磊看来,要真正和学生交朋友,就必须放下一切包袱和架子,有的时候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正如陶行知所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从事职业教育六年,凭着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黄兰华把自己的青春、愿望和抱负全部倾注在她所热爱的事业上,如今已经成为学校的优秀骨干,学生喜爱的老师。
  别看黄兰华瘦瘦小小的,她却身兼多职,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大能量。现在,她除了担任"订单班"的任课老师,还担任轨道运输与工程管理系主任、教研组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重庆市市级示范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
  在学校这几年,黄兰华带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评为重庆市精品建设专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支持专业、重庆市市级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参编了两本教材,还主编校本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获全国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校级技能大赛,获优秀指导老师奖;主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室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实训室两个实训室建设。
  研究生毕业就在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就职的黄兰华老师说,学校肯给年轻人机会,搭建的平台不仅让她在专业上不断发展,而且也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