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号召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下,国家如何建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如何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创造活力?教师自身如何持续发展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为此,华龙网启动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发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系列访谈”,邀请我市教育专家畅谈如何拥抱新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光荣与责任
【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在改造社会方面的作用。这是时代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所以,教育人不仅要看到光荣,也要看到责任与使命。】
华龙网: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这对于教师群体和教育而言,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李大圣: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是建国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教育大会,不仅代表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更表明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在改造社会方面的作用。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人的期望。教育人不仅要看到光荣,也要看到责任与使命。
全教会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在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从教师群体而言,要有追求卓越的内在自觉。从外部支持环境而言,全社会都应形成尊师重教的共识。正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关键词:教育人才大战
【谁来做老师,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事关重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先决条件。第一,他要有适合做教师的专业性向,先天素质不错。第二,他要有持续的专业支持。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进入教师行业,是教育事业发展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华龙网: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有何深意?
李大圣:这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教师地位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强,难以广泛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师职业。在芬兰,教师是高素质的代名词。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第一位的就是老师,其次才是芬兰总统和大学教授。芬兰一位教育部长曾说,芬兰教育的秘密,就是请最好的人来当老师。
所以,提高教师地位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教育的先导性与基础性的意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是树立正面形象。多宣传教育行业的先进人物,放大榜样的力量。三是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强调国家给教师什么,也要引导教师多为国家做贡献。要使教师认识到,追求卓越是他的责任,立德树人是他的使命。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教育界人才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一流的教育人才奇缺,教育人才争夺战将空前激烈。这引申出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如何深化公立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如何激活每一所公立学校的发展活力?如何激发每一个教师的首创精神?如何强化整个教育行业变革的紧迫感?破解这些问题,我们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
关键词:首善教育 教师发展 职业幸福感
【教师培养体系,要强调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真正保证教师培养体系、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高质量。】
华龙网:江北区作为教育首善之区,我们是如何做好全员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具有使命感的首善之师呢?
李大圣: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的平均质量,取决于区域教师的平均质量。
江北区分层分类,系统设计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江北区用情最深、用力很猛,效果非常显著。从2010年正式开始,每轮集中培训教师80学时,一轮接着一轮,无止无休。目前已持续开展了八年,完成了三轮全员素质提升。第一轮叫PCK(学科教学知识)研修,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第二轮是研究学生学情、学习策略;第三轮则是学习共同体的研修,研究教师学生互帮互学。
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属于区域的底部提升工程,最大的价值就是改善区域教育土壤,优化区域学习生态,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追求卓越的能量场。
为了保障教师研修效果,一方面,我们整合国内外顶尖教育资源来为江北教育加油助力。如教育部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组长王尚志教授,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廖伯琴教授,人教社生物室编审吴成军等。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和奖励制度,确保培训的高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区早在2009年就实施了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在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家把教师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放在很高的位置。为此,江北区在点燃教师激情,强化教师责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专门开发了觉悟课程。我们开发了一门关于陶行知的课程,让老师们知晓陶行知的人生履历,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认识陶行知的办学实践,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从而让老师们看到,为师者,可以达到怎样的道德与学问的高峰!让老师们认识到,教育在改造社会方面应有的功能与贡献!
在发挥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辐射作用方面,江北区同样不遗余力。2017年,江北区承担的重庆市5个国培项目,在教育部的满意度匿名评估中,江北区4个项目名列重庆第一。而在2016年国培项目11个大类中,江北区有3个项目,在教育部满意度匿名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一。
华龙网:作为一名老教师,您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哪里?
李大圣:教师以成全人、成就人作为天职。我教过一个优秀的学生,经商成功后,他在老师们面前畅谈理想,他说他不仅要成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劳作者,而且立志在40岁之前成立上市公司,更多地服务社会。公司上市那天,他一定要请中学老师前去敲钟,让老师们见证自己的成长。教师的幸福,就是创造有尊严的、自食其力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这是教师最大的职业幸福。
陶行知曾经几乎是流着眼泪说,乡村教育不改变,国家就没有希望。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少有的伟大学者,是杜威的学生,也是美国哥伦比亚的教育学博士。他脱下西装,穿上草鞋,住进牛棚,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他说,只有从根上改,从最底层改,从最早期的教育开始改,这个国家才能彻底变好。
教育值得有使命感的人奋斗终身。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体系的重建、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增强,都要依靠教育的力量。而教师就是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强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国家强。
关键词:未来教育 传承和创新 危机感
【教师要主动适应变革,对教育对象、教育工具、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等的变化要保持敏感。同时,教育尤其需要定力。未来教育,不变的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尊重,对教育自身规律的尊重。】
华龙网:目前江北区即将迎来全国未来学校大会,您认为未来学校的核心是什么?
李大圣:未来的学校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校园的围墙,把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学校的课程内容得到极大拓展,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平台。
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元,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
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实现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基于全球互联互通背景下来思考的教育。一定是学习者为中心的,以定制化、个性化、无边界的学习为特征的终身教育。
华龙网:教师要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
李大圣:首先不能固守过去,抱残守缺。教育始终会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翻新,有些过时的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内容,就必然会进教育博物馆,不必伤感。
但传承和创新始终要寻求平衡,现代和过去不可能完全割裂。比如,如果语文滥用多媒体,而忽略语言本身,那就是舍本逐末。如何理解传统,如何实现创新,如何确立使用工具的限度,这些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着寻求答案。
教师要有学到老却依然学不好的危机感,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
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工具的现代化、学习渠道的便捷,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劳动量”的减少。现代化不是用来减少负担的,而是用来增强效率、适应环境的。教育现代化,主要意味着让老师教学更有质量,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人工智能大约是取代不了老师的,因为人与人交往带来的价值无可替代,师长学友的感召力量无可替代。在任何时代,教育的宗旨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立德树人的根基。
人物档案 >>
李大圣,教育学博士,研究员,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劳动模范,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在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发展,区域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有自己的研究。主持课题获得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文/龙勇 刘苏颉,摄像/王果,版式/臧春梅 马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