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好科学防范学生沉迷网络行为
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

进一步做好科学防范学生沉迷网络行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11-19

日前,教育部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作出答复。答复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教育部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问题,存有争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捧握手机,是很多学生的常态。就其利而言,信息时代,学生随身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老师、同学联系,也可以借助手机相关功能来阅读学习,更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求助;就其弊来说,手机有可能沦为“娱乐工具”,加之不良信息传播,对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此可说,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好才能有益。

对于中小学生能否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一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有的学校严禁,有的学校则相对宽松,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智能手机上的内容再丰富也不能代替课堂学习、智能手机再有吸引力也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因此,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事,显然不能一禁了之,毕竟中小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才是必要之举。

根据教育部的答复,认真对待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关键在于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是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是中小学生打开信息通道、拓宽学习之路的桥梁。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借助手机等工具实现线上教学,有效弥补了时空距离对课程教育的限制。这也说明,只要合理安排、科学规范、积极引导,就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使用频率与使用习惯。

当然,针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要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在校期间,应该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合下使用手机,确保适宜、适度、适效,其中关键应做到规范并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这就要督促各地各校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的工作制度,指导学校加强校园网络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另一方面,在校之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需要密切家校协同配合。这就要鼓励家长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同时注重沟通、疏导心理,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不只是能否携带手机进校园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他们提高媒介信息素养。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专题教育等方式,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同时,要鼓励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防止网络沉迷。此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网络环境治理,集中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文化、低俗有害信息等。相信随着“净网”“清朗”“护苗”等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还中小学生一个干净、健康、积极、放心的网络空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进一步做好科学防范学生沉迷网络行为

2020-11-19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日前,教育部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作出答复。答复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教育部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问题,存有争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捧握手机,是很多学生的常态。就其利而言,信息时代,学生随身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老师、同学联系,也可以借助手机相关功能来阅读学习,更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求助;就其弊来说,手机有可能沦为“娱乐工具”,加之不良信息传播,对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此可说,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好才能有益。

对于中小学生能否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一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有的学校严禁,有的学校则相对宽松,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智能手机上的内容再丰富也不能代替课堂学习、智能手机再有吸引力也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因此,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事,显然不能一禁了之,毕竟中小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才是必要之举。

根据教育部的答复,认真对待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关键在于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是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是中小学生打开信息通道、拓宽学习之路的桥梁。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借助手机等工具实现线上教学,有效弥补了时空距离对课程教育的限制。这也说明,只要合理安排、科学规范、积极引导,就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使用频率与使用习惯。

当然,针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要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在校期间,应该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合下使用手机,确保适宜、适度、适效,其中关键应做到规范并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这就要督促各地各校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的工作制度,指导学校加强校园网络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另一方面,在校之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需要密切家校协同配合。这就要鼓励家长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同时注重沟通、疏导心理,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不只是能否携带手机进校园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他们提高媒介信息素养。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专题教育等方式,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同时,要鼓励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防止网络沉迷。此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网络环境治理,集中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文化、低俗有害信息等。相信随着“净网”“清朗”“护苗”等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还中小学生一个干净、健康、积极、放心的网络空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