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8+335+861+N”破译川外人才培养密码——解密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七步棋”

“1+3+6+48+335+861+N”破译川外人才培养密码——解密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七步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9

核心导读: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七秩芳华,长歌奋进。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薪火相传。四川外国语大学历经了七十载春秋,见证过烽火,见证过磨难,在时代变迁中却依然初心不改,坚持海纳百川,学贯中外,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5万名涉外优秀人才。

多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定位,明确“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新文科,践行“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推进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四个扎实”“三个作用”为指引,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为助力“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陆海新通道”,为打造西部科学城,作出川外新贡献。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外语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已经走过70年办学征程,今年也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学校如何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使命,探索推进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1+3+6+48+335+861+N”带你破译川外人才培养密码!

解密壹:一套“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走好川外特色育人这步棋

作为一个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大学,70年来,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特色,确立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善合作、能创新的外语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为了达成总目标,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构建和形成了一套具有川外特色的“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

“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中的“I”是指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导向,就是internationalization,将国际化融合进培养模式;“S”是指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服务需求”,这也是国家的要求,即“service”,把服务国家、地方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个“I”是指“复合融通”,interdisciplinarality,注重发挥学校的外语优势,通过外语+专业,专业+外语课程嵌入以及辅修双学位等多种形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S”是指人才培养必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即:self-realization;“U”是指“应用转型”,use-orientation,指学校根据高校分类发展和应用转型的指导意见推动学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是指一个目标,即“外语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2”是指两类人才,即外语类和非外语类人才培养;“3”是指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举措,即外语共核、分类培养和转型发展。

同时,“SISU”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I SISU”也是“爱川外”的谐音和另一种表达,一方面寓意外语人才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旨在彰显川外的个性与特色。

解密贰:三项思政工作

以思政为中心 画好高校育人“同心圆”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而言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呢?

学校着力抓好三项工作:

(1)注重思政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三全育人”、思政精品项目、爱国主义、学“四史”等十多项思政方面的制度文件,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整合优化思政育人平台。一是打牢思政学科基础:设立马克主义学院,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机构,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提升思政课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学科支撑。二是夯实思政基础研究: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校级党建与思政科研专项课题、课程思政专项课题、三全育人和“塑魂·蒙正”思政精品项目等。(3)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创新网络思政、实践锻炼、文化育人、志愿者服务等多种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思政教育形式,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

目前,四川外国语大学是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美育示范校园,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同时学校获得了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UCWDC世界排舞锦标赛国际原创集体项目第一名,川外官微荣获“重庆教育十强政务微信(本科院校组)”称号等诸多荣誉。

解密叁:六大专项行动

全面落实“四个回归”下好本科教育这步棋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在成都召开,全面部署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会议之后,重庆市下发了《重庆市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为贯彻教育部和重庆市的会议及文件相关精神,川外出台了《四川外国语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专项行动计划》。

具体而言,学校重点抓了以下6个方面:(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2)以“双万计划”为指引,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4)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5)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6)完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学校希望通过专项行动,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本科教育“四个回归”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更加成熟,外语专门人才与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外语学科专业为龙头的本科专业体系更加优化,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努力建成6-10个国家级、10-15个市级,15-20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50门左右各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20门左右全英课程,编写15门左右高质量教材,培育市级以上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引领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解密肆:48个本科专业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盘活学生发展这盘棋

专业与课程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学校立足办学传统和外语优势,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专业课程建设,动态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筑牢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基础。

学校根据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内陆开放高地、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非通用语专业,基本实现了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语种全覆盖。

目前,学校共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25个、非外语类23个,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建成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2个、特色学科专业群3个。

聚焦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开展金课建设,加大优质课程建设与共享力度。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等30多门。立足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建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

解密伍:335项竞赛荣誉

促进能力素质提升 着力培养卓越人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学校充分发挥外语特色和资源优势,践行“外语+”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院系调整、学科专业整合、优化培养方案、分类人才改革、英语分级教学、推进应用转型、大类招生与培养、教改实验班、通识教育改革、重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加强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学生在历年外语级别考试中及格率和平均分均名列前茅,在“外研社杯”“外教社杯”“模拟联合国”等各种专业竞赛中频频获奖。

如近三年,获各类专业竞赛奖励335项,其中国家级192项;创新活动及技能竞赛奖项237项,其中国家级77项;各类文体竞赛奖项592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144项,省部级445项。

解密陆:861名“硬核”教师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夯实人才培养保障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师资数量与结构,逐步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通过内培外引,着力培育和延揽高层次人才;开展涵盖资深教授、嘉陵特聘教授、嘉陵优秀人才、嘉陵青年学者的“嘉陵系列”人才梯队建设;对接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科研创新团队、非通用语教学团队以及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创新团队;实现海外交流与访问的双向互动,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开展考评、奖优罚劣,建设了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1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50%以上,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和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等重庆市级人才36人;获重庆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20人;重庆“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9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切实有效提升,人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教师队伍质量得到整体改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力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解密柒:桃李满天下春晖耀“N”方

15万余名川外学子遍布全球 “川外贡献”辐射“N”方

70年来,15万余名川外毕业生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才。

如德国“国家功勋奖”获得者杨武能、著名二语习得研究专家王初明、被誉为“当代中国思想界一面旗帜”的刘小枫、著名法哲学家邓正来、杰出教育学家赵勇等知名专家学者;被誉为“军中铁人”的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蒋树兴、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庞波、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建功立业的石娅辉等军界英模;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副总裁陈洪升、中国国航副总裁谭植洪、德国飞马集团公司董事长栾伟、“长江船王”彭建虎等商界儒才。学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团队合作精神强,工作适应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1+3+6+48+335+861+N”破译川外人才培养密码——解密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七步棋”

2020-10-19 11:50:30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导读: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七秩芳华,长歌奋进。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薪火相传。四川外国语大学历经了七十载春秋,见证过烽火,见证过磨难,在时代变迁中却依然初心不改,坚持海纳百川,学贯中外,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5万名涉外优秀人才。

多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定位,明确“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新文科,践行“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推进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四个扎实”“三个作用”为指引,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为助力“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陆海新通道”,为打造西部科学城,作出川外新贡献。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外语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已经走过70年办学征程,今年也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学校如何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使命,探索推进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1+3+6+48+335+861+N”带你破译川外人才培养密码!

解密壹:一套“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走好川外特色育人这步棋

作为一个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大学,70年来,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特色,确立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善合作、能创新的外语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为了达成总目标,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构建和形成了一套具有川外特色的“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

“I-SISU123”人才培养模式中的“I”是指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导向,就是internationalization,将国际化融合进培养模式;“S”是指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服务需求”,这也是国家的要求,即“service”,把服务国家、地方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个“I”是指“复合融通”,interdisciplinarality,注重发挥学校的外语优势,通过外语+专业,专业+外语课程嵌入以及辅修双学位等多种形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S”是指人才培养必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即:self-realization;“U”是指“应用转型”,use-orientation,指学校根据高校分类发展和应用转型的指导意见推动学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是指一个目标,即“外语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2”是指两类人才,即外语类和非外语类人才培养;“3”是指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举措,即外语共核、分类培养和转型发展。

同时,“SISU”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I SISU”也是“爱川外”的谐音和另一种表达,一方面寓意外语人才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旨在彰显川外的个性与特色。

解密贰:三项思政工作

以思政为中心 画好高校育人“同心圆”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而言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呢?

学校着力抓好三项工作:

(1)注重思政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三全育人”、思政精品项目、爱国主义、学“四史”等十多项思政方面的制度文件,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整合优化思政育人平台。一是打牢思政学科基础:设立马克主义学院,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机构,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提升思政课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学科支撑。二是夯实思政基础研究: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校级党建与思政科研专项课题、课程思政专项课题、三全育人和“塑魂·蒙正”思政精品项目等。(3)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创新网络思政、实践锻炼、文化育人、志愿者服务等多种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思政教育形式,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

目前,四川外国语大学是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美育示范校园,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同时学校获得了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UCWDC世界排舞锦标赛国际原创集体项目第一名,川外官微荣获“重庆教育十强政务微信(本科院校组)”称号等诸多荣誉。

解密叁:六大专项行动

全面落实“四个回归”下好本科教育这步棋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在成都召开,全面部署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会议之后,重庆市下发了《重庆市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为贯彻教育部和重庆市的会议及文件相关精神,川外出台了《四川外国语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专项行动计划》。

具体而言,学校重点抓了以下6个方面:(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2)以“双万计划”为指引,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4)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5)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6)完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学校希望通过专项行动,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本科教育“四个回归”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更加成熟,外语专门人才与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外语学科专业为龙头的本科专业体系更加优化,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努力建成6-10个国家级、10-15个市级,15-20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50门左右各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20门左右全英课程,编写15门左右高质量教材,培育市级以上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引领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

解密肆:48个本科专业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盘活学生发展这盘棋

专业与课程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学校立足办学传统和外语优势,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专业课程建设,动态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筑牢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基础。

学校根据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内陆开放高地、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非通用语专业,基本实现了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语种全覆盖。

目前,学校共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25个、非外语类23个,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建成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2个、特色学科专业群3个。

聚焦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开展金课建设,加大优质课程建设与共享力度。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等30多门。立足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建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

解密伍:335项竞赛荣誉

促进能力素质提升 着力培养卓越人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学校充分发挥外语特色和资源优势,践行“外语+”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院系调整、学科专业整合、优化培养方案、分类人才改革、英语分级教学、推进应用转型、大类招生与培养、教改实验班、通识教育改革、重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加强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学生在历年外语级别考试中及格率和平均分均名列前茅,在“外研社杯”“外教社杯”“模拟联合国”等各种专业竞赛中频频获奖。

如近三年,获各类专业竞赛奖励335项,其中国家级192项;创新活动及技能竞赛奖项237项,其中国家级77项;各类文体竞赛奖项592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144项,省部级445项。

解密陆:861名“硬核”教师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夯实人才培养保障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师资数量与结构,逐步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通过内培外引,着力培育和延揽高层次人才;开展涵盖资深教授、嘉陵特聘教授、嘉陵优秀人才、嘉陵青年学者的“嘉陵系列”人才梯队建设;对接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科研创新团队、非通用语教学团队以及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创新团队;实现海外交流与访问的双向互动,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开展考评、奖优罚劣,建设了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1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50%以上,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和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等重庆市级人才36人;获重庆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20人;重庆“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9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切实有效提升,人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教师队伍质量得到整体改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力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解密柒:桃李满天下春晖耀“N”方

15万余名川外学子遍布全球 “川外贡献”辐射“N”方

70年来,15万余名川外毕业生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才。

如德国“国家功勋奖”获得者杨武能、著名二语习得研究专家王初明、被誉为“当代中国思想界一面旗帜”的刘小枫、著名法哲学家邓正来、杰出教育学家赵勇等知名专家学者;被誉为“军中铁人”的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蒋树兴、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庞波、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建功立业的石娅辉等军界英模;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副总裁陈洪升、中国国航副总裁谭植洪、德国飞马集团公司董事长栾伟、“长江船王”彭建虎等商界儒才。学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团队合作精神强,工作适应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