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突出“四个坚持”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校友共同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武汉理工大学突出“四个坚持”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教育部2020-03-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火速响应疫情命令、切实扛起防控责任,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校友共同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坚持“四早原则”,做到提前组织部署。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指挥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落实全校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早发现”机制。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校园、医院、社区等一线防控部位,检查指导落实情况,每日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判部署。在校医院设立“发热预检分诊台”和“发热诊室”,加强医护人员防控专题培训,努力确保如有病患尽早发现、妥善处置。畅通“早报告”渠道。明确“信息线上走,疫情片上防”的工作模式,按照“学校—二级单位—个人”和“学校—社(园)区—个人”两种路径,执行疫情“双报告”制度,做到信息传递不漏人、疫情防控不漏点。采取“早隔离”措施。优化校医院功能分区,开辟发热病人就诊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感染。对校内确诊患者,及时按程序协助送医;对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由校医院医生团队指导协助到集中隔离点隔离。严格社区封闭管理,组织社区力量提供送药送菜服务,避免隔离人员外出。落实“早治疗”要求。校医院密切跟踪、回访学校全部“四类人员”,积极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定点医院等加强联系,帮助师生落实病情检测、诊断和入院手续,指定专门力量对患者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确诊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坚持“四宜四不”,做到科学指导工作。坚持“人员宜散不宜聚”,减少聚集防传染。加强校园封闭管理,严控校园进出;严禁学生提前返校,取消留校学生聚集性活动,调整留校学生住宿密度,关闭图书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坚持“处置宜早不宜迟”,提前介入有预案。出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第一时间细化防控工作举措,完善应急处置流程,保证防控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提前研判开学疫情风险,提前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形成“1+6”应急预案体系。坚持“措施宜紧不宜松”,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要求各级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并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考察识别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失职失责的一律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强化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的监督。坚持“患者宜静不宜动”,主动服务阻扩散。针对“四类人员”,及时与其所在辖区指挥部和社区联动,安排救护车或服务专车送至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或集中隔离点;对其他门诊病人,校医院开通远程问诊和上门送药服务。通过控制病患流动、定期开展消毒等举措,努力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

坚持“四个务必”,做到精准掌握信息。成立覆盖全校所有单位的疫情信息员队伍,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和“确诊情况随时报告”制度,全口径统计师生疫情相关信息。精准落实“人盯人”,要求各二级单位务必精准掌握每一个教职员工每日状态;学工部门、国际教育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务必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留学生和离退休人员每日状态,包括所处位置、每日体温、健康情况、面临困难等,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全面掌握校内疫情和师生状态信息,建立“一对一”联系治疗患者机制。每天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校园疫情及应对情况,帮助师生和社区居民及时掌握校园疫情及防控措施等信息,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四个保障”,做到有效联防联控。建立人员保障梯队,学校指挥部和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为第一梯队,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为第二梯队,下沉社区、服务群众;广大师生员工为第三梯队,共同参与、共克时艰。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学校指挥部授权相关单位先行垫支疫情防控工作费用,从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调配和管理使用好社会捐赠的爱心款。强化物资供应保障,畅通校医院医疗物资进购渠道,完善社会捐赠渠道,确保学校各类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充足、调配科学。综合保障部门集中采购生活物资,构建“后勤集团—社区—党员志愿者—职工”的社区物资保障通道,保证校内食堂和超市正常供给,协同做好校内居民基本生活物资服务保障。加强宣传教育保障,综合利用专题网、新媒体联盟、社区广播、楼栋告示、电话短信等媒介,推送疫情防控知识,增强师生防疫意识,宣传报道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校友等的先进事迹,凝聚共抗疫情坚定信心和强大合力,确保群防群治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武汉理工大学突出“四个坚持”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03-11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火速响应疫情命令、切实扛起防控责任,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校友共同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坚持“四早原则”,做到提前组织部署。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指挥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落实全校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早发现”机制。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校园、医院、社区等一线防控部位,检查指导落实情况,每日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判部署。在校医院设立“发热预检分诊台”和“发热诊室”,加强医护人员防控专题培训,努力确保如有病患尽早发现、妥善处置。畅通“早报告”渠道。明确“信息线上走,疫情片上防”的工作模式,按照“学校—二级单位—个人”和“学校—社(园)区—个人”两种路径,执行疫情“双报告”制度,做到信息传递不漏人、疫情防控不漏点。采取“早隔离”措施。优化校医院功能分区,开辟发热病人就诊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感染。对校内确诊患者,及时按程序协助送医;对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由校医院医生团队指导协助到集中隔离点隔离。严格社区封闭管理,组织社区力量提供送药送菜服务,避免隔离人员外出。落实“早治疗”要求。校医院密切跟踪、回访学校全部“四类人员”,积极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定点医院等加强联系,帮助师生落实病情检测、诊断和入院手续,指定专门力量对患者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确诊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坚持“四宜四不”,做到科学指导工作。坚持“人员宜散不宜聚”,减少聚集防传染。加强校园封闭管理,严控校园进出;严禁学生提前返校,取消留校学生聚集性活动,调整留校学生住宿密度,关闭图书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坚持“处置宜早不宜迟”,提前介入有预案。出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第一时间细化防控工作举措,完善应急处置流程,保证防控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提前研判开学疫情风险,提前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形成“1+6”应急预案体系。坚持“措施宜紧不宜松”,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要求各级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并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考察识别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失职失责的一律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强化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的监督。坚持“患者宜静不宜动”,主动服务阻扩散。针对“四类人员”,及时与其所在辖区指挥部和社区联动,安排救护车或服务专车送至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或集中隔离点;对其他门诊病人,校医院开通远程问诊和上门送药服务。通过控制病患流动、定期开展消毒等举措,努力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

坚持“四个务必”,做到精准掌握信息。成立覆盖全校所有单位的疫情信息员队伍,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和“确诊情况随时报告”制度,全口径统计师生疫情相关信息。精准落实“人盯人”,要求各二级单位务必精准掌握每一个教职员工每日状态;学工部门、国际教育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务必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留学生和离退休人员每日状态,包括所处位置、每日体温、健康情况、面临困难等,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全面掌握校内疫情和师生状态信息,建立“一对一”联系治疗患者机制。每天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校园疫情及应对情况,帮助师生和社区居民及时掌握校园疫情及防控措施等信息,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四个保障”,做到有效联防联控。建立人员保障梯队,学校指挥部和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为第一梯队,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为第二梯队,下沉社区、服务群众;广大师生员工为第三梯队,共同参与、共克时艰。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学校指挥部授权相关单位先行垫支疫情防控工作费用,从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调配和管理使用好社会捐赠的爱心款。强化物资供应保障,畅通校医院医疗物资进购渠道,完善社会捐赠渠道,确保学校各类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充足、调配科学。综合保障部门集中采购生活物资,构建“后勤集团—社区—党员志愿者—职工”的社区物资保障通道,保证校内食堂和超市正常供给,协同做好校内居民基本生活物资服务保障。加强宣传教育保障,综合利用专题网、新媒体联盟、社区广播、楼栋告示、电话短信等媒介,推送疫情防控知识,增强师生防疫意识,宣传报道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校友等的先进事迹,凝聚共抗疫情坚定信心和强大合力,确保群防群治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