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力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

吉林省大力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来源:教育部2019-02-12

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检和评价制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长效机制。制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标准和高校健康教育达标细则,全面落实校园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措施,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制度,扎实开展季节性、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坚决防止出现重大传染病和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严格督导检查,夯实管理责任。省教育厅坚持开展春秋两季食品卫生安全联合督导检查,市(州)、县(市、区)每季度一次大检查,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卫生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018年省教育厅与各市(州)教育局、各高校签订《吉林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州)与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层层签订责任书,保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各级各类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领导、校医院(医务室)与班主任、学生会与班级卫生委员等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整治、早预防。长春、吉林等市印制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制度汇编,推动学校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通风消毒、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

 教育预防并重,推动全程融入。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通过融入渗透贯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预防流行性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高校采取选修课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加强健康教育,44所高校注册开设网上慕课课程。中小学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等形式,将有关健康知识渗透到思想品德、自然、生物课等课程中,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重点安排健康教育时间,使健康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和多样化。发挥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等协同作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加强师资培训,夯实主体责任。开展省、市、县三级培训工作,提高学校校医、保健教师业务素质和卫生安全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控、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不断增强学校卫生医务人员和保健教师业务素质,增强防范突发卫生事件能力,每年累计培训相关工作人员万余人次。长春市开展全市600多名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启动长春市中小学“护蕾计划”。吉林市定期开展全市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达400人次。

 切实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2015、2016年,省财政连续两年投入2000万元,为400所学校购置体质健康测试器材设备。11个县(市、区)的301所学校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7.3万人。2018年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列入省民生工程项目,2019年计划投入1380万元,为全省中小学和高职学校每校配备一套视力筛查设备。2017、2018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全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购置冰雪运动器材设备,在2019年“民生工程”中继续投入1000万元为学校购置冰雪运动器材。

 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宣传教育。结合“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点,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新生入学和军事训练等时间,开展学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知晓度问卷调查。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巡讲活动,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加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围绕“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青春有爱、校园无艾”“为‘爱’而生,让‘艾’远离”等主题活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2018年10月开展全省禁毒教育考评工作,召开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推进会和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现场会,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毒品侵袭能力。

相关新闻
>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专项执法检查为考生"护航"

两江交汇处 "鸳鸯锅"反转

"开放的六月"人气旺

重庆兴隆场编组站扩能改造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吉林省大力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2019-02-12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检和评价制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长效机制。制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标准和高校健康教育达标细则,全面落实校园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措施,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制度,扎实开展季节性、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坚决防止出现重大传染病和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严格督导检查,夯实管理责任。省教育厅坚持开展春秋两季食品卫生安全联合督导检查,市(州)、县(市、区)每季度一次大检查,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卫生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018年省教育厅与各市(州)教育局、各高校签订《吉林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州)与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层层签订责任书,保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各级各类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领导、校医院(医务室)与班主任、学生会与班级卫生委员等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整治、早预防。长春、吉林等市印制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制度汇编,推动学校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通风消毒、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

 教育预防并重,推动全程融入。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通过融入渗透贯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预防流行性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高校采取选修课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加强健康教育,44所高校注册开设网上慕课课程。中小学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等形式,将有关健康知识渗透到思想品德、自然、生物课等课程中,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重点安排健康教育时间,使健康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和多样化。发挥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等协同作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加强师资培训,夯实主体责任。开展省、市、县三级培训工作,提高学校校医、保健教师业务素质和卫生安全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控、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不断增强学校卫生医务人员和保健教师业务素质,增强防范突发卫生事件能力,每年累计培训相关工作人员万余人次。长春市开展全市600多名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启动长春市中小学“护蕾计划”。吉林市定期开展全市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达400人次。

 切实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2015、2016年,省财政连续两年投入2000万元,为400所学校购置体质健康测试器材设备。11个县(市、区)的301所学校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7.3万人。2018年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列入省民生工程项目,2019年计划投入1380万元,为全省中小学和高职学校每校配备一套视力筛查设备。2017、2018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全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购置冰雪运动器材设备,在2019年“民生工程”中继续投入1000万元为学校购置冰雪运动器材。

 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宣传教育。结合“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点,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新生入学和军事训练等时间,开展学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知晓度问卷调查。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巡讲活动,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加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围绕“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青春有爱、校园无艾”“为‘爱’而生,让‘艾’远离”等主题活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2018年10月开展全省禁毒教育考评工作,召开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推进会和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现场会,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毒品侵袭能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