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方案呵护孩子眼睛 纳入政府年度评议考核
<

安徽出台方案呵护孩子眼睛 纳入政府年度评议考核

来源:中安在线2019-01-29

安徽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目标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的设区市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省教育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视局等八部门制定了《安徽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中小学生每天确保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据悉,安徽省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严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向社会公布结果。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将实施视力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源,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着力构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实施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工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家长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此外,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

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在实施视力健康综合干预工程方面,方案明确,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开展视力监测,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近视诊疗工作,做好随诊评估,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坚持科学保育保教,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安徽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严禁“小学化”教学。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实施家校联动工程。引导家长共同开展近视防控,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减少长时间看电视和看手机,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障睡眠和营养,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 记者 束芳

相关新闻
>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专项执法检查为考生"护航"

两江交汇处 "鸳鸯锅"反转

"开放的六月"人气旺

重庆兴隆场编组站扩能改造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安徽出台方案呵护孩子眼睛 纳入政府年度评议考核

2019-01-29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安徽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目标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的设区市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省教育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视局等八部门制定了《安徽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中小学生每天确保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据悉,安徽省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严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向社会公布结果。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将实施视力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源,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着力构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实施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工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家长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此外,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

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在实施视力健康综合干预工程方面,方案明确,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开展视力监测,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近视诊疗工作,做好随诊评估,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坚持科学保育保教,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安徽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严禁“小学化”教学。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实施家校联动工程。引导家长共同开展近视防控,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减少长时间看电视和看手机,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障睡眠和营养,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 记者 束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