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课堂 停下来的思考
——巴川量子中学“基地生活月”活动纪实
导航
<

行走中的课堂 停下来的思考
——巴川量子中学“基地生活月”活动纪实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1-14

龙应台的《目送》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就是一次次目送孩子和我们渐行渐远。而每一次远行和别离,都意味着成长。

2018年9月,巴川量子中学600多名师生,长驻铜梁“国家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行走中的课堂”之旅。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场成长之旅;对于老师而言,这是一场蜕变之旅;对于家长而言,这是一场领悟之旅。

英姿飒爽的巴川少年

一场爱的“放手”

这是张倩和爸爸张强第一次需要分开这么久。虽然情绪铺垫了好多天,但张倩还是哭得稀里哗啦。

看着缓缓驶离的大巴车,张强的心里也很忐忑:幺儿刚刚和我们分床睡,晚上害怕怎么办?吃饭很慢又挑食,吃不饱怎么办?晚上睡觉喜欢乱动,着凉了怎么办……

相比中国家长的担心,国外的家长对于营地教育则是习以为常。“营地教育”这一概念诞生于19世纪中期美国,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有近200年历史。20世纪末,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将营地教育定义为:“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作为一名80后父亲,女儿是张强的心肝宝贝。他也知道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但“还是很担心”。送走孩子后,全家人都在时刻关注学校的信息平台。一有空闲时间,就给孩子和班主任打电话。

家长那边担心得不得了,孩子这边的生活学习却欢乐多多。

虽然很胆小,但张倩一直很听老师和教官的话,无论是上课学习还是吃饭睡觉都很乖。第一天入睡,陈玲老师还给她讲了最喜欢的《冰雪奇缘》的故事。

学校还专门将六年级和一年级的孩子安排在同一寝室,哥哥姐姐会给弟弟妹妹们讲睡前故事。因为小朋友缺乏安全感,所以,睡前故事就需要格外挑选。例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容易引起紧张感的故事睡前都不能讲,担心孩子们听完会害怕。

为了让大家能尽快适应营地生活,巴川量子中学做了大量细致的保障工作。针对家长最担心的入睡环节,学校对每个孩子的入睡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老师对他们的睡前习惯,喜欢的玩具和故事都了如指掌。每个寝室还配备了知心妈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

吃饭睡觉这些难题解决了,但张倩还是遇到了困难——叠被子。以前,张倩是家里的小公主。虽然也会帮着做一些家务,但叠被子,而且还要叠得棱角分明,整齐方正,她从来没做过。

看着被揉成一团的被子,张倩急得哭了起来。

同寝室六年级的戴已涵刚刚叠好被子,听见哭声,她立马翻下床,几下就把张倩的被子叠好了。

“不行!姐姐,老师说我们要自己完成!”张倩着急了。

“好吧,那我想一想怎么教你吧?”戴已涵一边回想着教官教的动作步骤,一边思考怎么给完全不会叠被子的张倩讲解。几十分钟过后,经过两人的反复尝试,张倩终于叠出了一个“豆腐块”。

“姐姐,下次你就在旁边看,不要说话,我自己来完成!”张倩蹦起来像只可爱的小兔子,虽然她脸上还挂着几滴眼泪。

在营地的生活学习,虽然偶尔会有哭闹,但所有孩子的表现都让人喜出望外。

9月30日,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通过摇号随机上台展示叠被。无论是低学段还是高学段孩子,都能轻松地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让家长们惊叹不已。一位爸爸更是感慨:“我给孩子擦了6年的屁股,现在终于解放了!”

内务整理是营地教育的重要内容。扫一屋,才能扫天下

“行走中的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课堂,也是老师的课堂,更是家长的课堂。一场爱的放手,也让家长们在过程中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领悟。

张强表示,以前我们总是在保护她,担心孩子应付不过来,不让她做这做那。现在想起来,这也可能是造成她胆小的原因。通过这次放手,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强大的潜力。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做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不一样的“关系”

前不久,在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女士一语惊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没有在教育生态里面构建正确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对,就像种庄稼的土壤不对一样,很难有好的收成。所以我们的教育其核心是构建关系。

在“行走中的课堂”,巴川量子中学就构建了不一样的关系。

“六”.“一”结对大手拉小手,携手共成长

夏小谷到基地的第二天,就出名了。

“为什么我要上那些课!”“为什么没有马桶!”“我不要在这里睡觉!”特立独行的他总是和老师对着干,不上课、不睡觉,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作为夏小谷的班主任,初出茅庐的董玲丽开始了一场充满爱心的耐力行走。这场行走的路线,需要经过夏小谷所在男生寝室的五楼,女生寝室的五楼,以及教学楼的4楼。

“董老师,你快来!夏小谷又赖床啦!”

“董老师,夏小谷又不肯睡觉!”

“董老师,夏小谷又守到小卖部!”

……

除了正常的一天三次巡视。只要接到电话,董玲丽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事发”地点。当然,除了卖脚力是不够的,要纠正夏小谷,还需要“智取”。

“我为什么要上,凭什么要跟他们上,我就想上多米诺骨牌。” “董老师,夏小谷又在闹脾气了!”因为喜欢上多米诺骨牌,夏小谷就再也不愿上其它课。接到消息,早已摸透他脾气的董玲丽深知,常规的鼓励和安慰是不管用的。

“夏小谷,我们来做一个约定,只要你坚持上完这节课,你就可以做我们班的领队!晚上,还有一个爱的抱抱!”听到这些,喜欢讲条件的夏小谷眼睛都放起光来。

通过这样的引导,随叫随到的陪伴,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夏小谷变乖了。“其实现在的娃儿聪明得很,你对他的真心付出,他们都知道的。”

又一次犯错后,夏小谷突然哭了:“老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很辛苦,我已经在努力控制自己了。”

夏小谷口中提到的“辛苦”,可以量变为这样一组数据:从早上六点到晚上12点,董玲丽手机计步器每天都在三万步以上。这样高强度的行走,即便穿着运动鞋,她的脚还是被磨破了。

但老师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一场充满爱心的行走,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拉近了家校关系。而这样的亲密关系,也成为了教育的催化剂。

未来学校一定是一所家长认可的学校

因为场地太大,一年级新生都喜欢到处乱跑,董玲丽需要每天大声招呼孩子,还要在班级微信群里记录每个孩子的变化,早中晚各一次,同时用语音及时跟家长们沟通。一周过后,不仅脚被磨破了,嗓子也哑了。

细心的家长们发现,董老师每次说话都是边跑边说、气喘吁吁,而且声音越来越沙哑。于是,家长们自发达成一致:“董老师,以后你不需要在群里发这么多信息了。我们都相信你!”

从最开始的质疑,到过程中的担心,再到最后的信任。家长们通过基地,看到了学校和老师为了孩子真诚的付出和艰辛,从而收获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改变,只是巴川量子中学构建的独特教育生态的冰山一角。

在基地,学校通过混龄、混班制度,让一年级和六年级孩子住在一起。哥哥姐姐们手把手地教弟弟妹妹清洗衣物、穿衣叠被,分享睡前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回到学校后,“室友”的关系在课堂上、课间操和入队仪式中都延续了下来。同时,大家形成的内务能力在生活中也高标准地保持了下来。

“亲爱的星弟,今天我教你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不要乱去买糖,不能毁坏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惜它!”这是6年级的张凯杰回到学校后,写给1年级弟弟夏星的一封信。

校长潘云芬说,真正决定学生成长的东西,都是无形的,就像我们看得见水,却看不到氢元素和氧元素,而无形决定有型。

在“行走中的课堂”,学生与老师,“小”学生与“大”学生,学生与教官,学生与家长义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比以往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些看不见的无形的“关系”,他们难以捕捉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打破的不只是空间

在前往基地的车上,数学老师陈玲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空间的变化,来实现教与学的变革。

用行走的方式,教室的围墙被打破了,但如何打破思维的“围墙”呢?

对此,语文老师李霖感受颇深:基地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太多了。但如何将这些资源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对老师们最大的考验。但只要走出这一步,伴随着围墙的打破,在自然而然中,学科的边界将得以不断延伸。

在操场边上,一群孩子正蹲在地上,静静地观察喜欢的小动物。

“快看,我找到了一只大蜗牛!”

“你看这只蝴蝶的颜色多漂亮!”

接下来的作文,“蚯蚓、蜗牛、蝴蝶、蚂蚁”都一一出现在孩子们的字里行间。他们把自己当成小动物,开始了神奇的历险之旅。细致入微的描写,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语文老师李霖惊叹不已。

而在教学楼的另一边,一群孩子正在玩霹雳炮,好不热闹。

 下课了,一年级的同学们兴致勃勃来到“霹雳炮”的发射平台。

“大家排好队,先每人领一颗!……” 陈玲意识到这是很好的教学实践机会,就配合着教官分发霹雳弹。“在课堂上大家认识了1、2、3、4、5五个数字。通过分发1-5不同数量的霹雳弹,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的内涵,学会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团队熔炼课上,孩子们经受着沟通协作的考验

教育变革,空间驱动。“行走中的课堂”通过空间的变化,促进了教与学关系的改变。这些变化,引导老师们的教学从关注老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行走中的课堂”已非传统的课堂,而是具备更大外延和更深内涵的课堂。“行走中的课堂”在突破空间的同时,更是突破了学习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

在基地的一个月时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用餐,每一次就寝,每一次玩耍,都时时刻刻渗透着教育的痕迹。就餐时有用餐礼仪培训,跑步时有军事化的训练,就寝时有叠被等内务训练,玩耍时有滚铁环、踢毽子等闲暇课程……

在这里,时时可学,人人皆学,处处能学。行走中的课堂,走的每一步,都是教育,都在育人。

最真实的教育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那么,我们如何给予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呢?

从盘古开天到农耕时代,从工业时代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科技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改变人与大自然,与真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行走中的课堂”用行动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世界。而这一切,巴川量子中学则通过课程来实现。

直面困难和恐惧也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校长潘云芬创新性地提出了基地教育、“营”领未来,这一新型教育模式。以“思行合一,实践创新,资源整合,全人发展”的课程理念,将“学科课程、基地课程、德行课程”三者有机融合,汇聚成巴川“行走中的课堂”新型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等不同学科;基地课程涵盖生存本领、国防教育、艺术天地、团队熔炼、早晚闲暇等,从130门基地课程中遴选而出;德行课程涵盖生活技能、礼仪养成、情商培养,凸显正心修身,知行合一。

在高空项目挑战中,孩子们需要直面困难和恐惧;在消防逃生、防震演练、战地救护演练中,孩子们学习面对灾难时的自救技能;团队协作项目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交流与沟通;在模拟法庭、模拟银行、铺床叠被、穿衣洗漱中,让孩子们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

学一门生活技能,让教育伴随一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人”,才能赢在未来。

正如副校长潘德梁所说,“营地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极佳补充,我们以创新的课程设置,独特的育人环境,整合的优秀师资,高效的管理服务,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发展情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和家长一起看见!”(文/龙 羽、制图/邹 瑞)

(注:为保护隐私,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当事人,除老师外,其他均为化名。)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教育频道>新闻>国内新闻>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行走中的课堂 停下来的思考
——巴川量子中学“基地生活月”活动纪实

2019-01-14 16:55 来源: 0 条评论

龙应台的《目送》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就是一次次目送孩子和我们渐行渐远。而每一次远行和别离,都意味着成长。

2018年9月,巴川量子中学600多名师生,长驻铜梁“国家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行走中的课堂”之旅。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场成长之旅;对于老师而言,这是一场蜕变之旅;对于家长而言,这是一场领悟之旅。

英姿飒爽的巴川少年

一场爱的“放手”

这是张倩和爸爸张强第一次需要分开这么久。虽然情绪铺垫了好多天,但张倩还是哭得稀里哗啦。

看着缓缓驶离的大巴车,张强的心里也很忐忑:幺儿刚刚和我们分床睡,晚上害怕怎么办?吃饭很慢又挑食,吃不饱怎么办?晚上睡觉喜欢乱动,着凉了怎么办……

相比中国家长的担心,国外的家长对于营地教育则是习以为常。“营地教育”这一概念诞生于19世纪中期美国,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有近200年历史。20世纪末,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将营地教育定义为:“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作为一名80后父亲,女儿是张强的心肝宝贝。他也知道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但“还是很担心”。送走孩子后,全家人都在时刻关注学校的信息平台。一有空闲时间,就给孩子和班主任打电话。

家长那边担心得不得了,孩子这边的生活学习却欢乐多多。

虽然很胆小,但张倩一直很听老师和教官的话,无论是上课学习还是吃饭睡觉都很乖。第一天入睡,陈玲老师还给她讲了最喜欢的《冰雪奇缘》的故事。

学校还专门将六年级和一年级的孩子安排在同一寝室,哥哥姐姐会给弟弟妹妹们讲睡前故事。因为小朋友缺乏安全感,所以,睡前故事就需要格外挑选。例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容易引起紧张感的故事睡前都不能讲,担心孩子们听完会害怕。

为了让大家能尽快适应营地生活,巴川量子中学做了大量细致的保障工作。针对家长最担心的入睡环节,学校对每个孩子的入睡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老师对他们的睡前习惯,喜欢的玩具和故事都了如指掌。每个寝室还配备了知心妈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

吃饭睡觉这些难题解决了,但张倩还是遇到了困难——叠被子。以前,张倩是家里的小公主。虽然也会帮着做一些家务,但叠被子,而且还要叠得棱角分明,整齐方正,她从来没做过。

看着被揉成一团的被子,张倩急得哭了起来。

同寝室六年级的戴已涵刚刚叠好被子,听见哭声,她立马翻下床,几下就把张倩的被子叠好了。

“不行!姐姐,老师说我们要自己完成!”张倩着急了。

“好吧,那我想一想怎么教你吧?”戴已涵一边回想着教官教的动作步骤,一边思考怎么给完全不会叠被子的张倩讲解。几十分钟过后,经过两人的反复尝试,张倩终于叠出了一个“豆腐块”。

“姐姐,下次你就在旁边看,不要说话,我自己来完成!”张倩蹦起来像只可爱的小兔子,虽然她脸上还挂着几滴眼泪。

在营地的生活学习,虽然偶尔会有哭闹,但所有孩子的表现都让人喜出望外。

9月30日,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通过摇号随机上台展示叠被。无论是低学段还是高学段孩子,都能轻松地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让家长们惊叹不已。一位爸爸更是感慨:“我给孩子擦了6年的屁股,现在终于解放了!”

内务整理是营地教育的重要内容。扫一屋,才能扫天下

“行走中的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课堂,也是老师的课堂,更是家长的课堂。一场爱的放手,也让家长们在过程中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领悟。

张强表示,以前我们总是在保护她,担心孩子应付不过来,不让她做这做那。现在想起来,这也可能是造成她胆小的原因。通过这次放手,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强大的潜力。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做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不一样的“关系”

前不久,在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女士一语惊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没有在教育生态里面构建正确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对,就像种庄稼的土壤不对一样,很难有好的收成。所以我们的教育其核心是构建关系。

在“行走中的课堂”,巴川量子中学就构建了不一样的关系。

“六”.“一”结对大手拉小手,携手共成长

夏小谷到基地的第二天,就出名了。

“为什么我要上那些课!”“为什么没有马桶!”“我不要在这里睡觉!”特立独行的他总是和老师对着干,不上课、不睡觉,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作为夏小谷的班主任,初出茅庐的董玲丽开始了一场充满爱心的耐力行走。这场行走的路线,需要经过夏小谷所在男生寝室的五楼,女生寝室的五楼,以及教学楼的4楼。

“董老师,你快来!夏小谷又赖床啦!”

“董老师,夏小谷又不肯睡觉!”

“董老师,夏小谷又守到小卖部!”

……

除了正常的一天三次巡视。只要接到电话,董玲丽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事发”地点。当然,除了卖脚力是不够的,要纠正夏小谷,还需要“智取”。

“我为什么要上,凭什么要跟他们上,我就想上多米诺骨牌。” “董老师,夏小谷又在闹脾气了!”因为喜欢上多米诺骨牌,夏小谷就再也不愿上其它课。接到消息,早已摸透他脾气的董玲丽深知,常规的鼓励和安慰是不管用的。

“夏小谷,我们来做一个约定,只要你坚持上完这节课,你就可以做我们班的领队!晚上,还有一个爱的抱抱!”听到这些,喜欢讲条件的夏小谷眼睛都放起光来。

通过这样的引导,随叫随到的陪伴,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夏小谷变乖了。“其实现在的娃儿聪明得很,你对他的真心付出,他们都知道的。”

又一次犯错后,夏小谷突然哭了:“老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很辛苦,我已经在努力控制自己了。”

夏小谷口中提到的“辛苦”,可以量变为这样一组数据:从早上六点到晚上12点,董玲丽手机计步器每天都在三万步以上。这样高强度的行走,即便穿着运动鞋,她的脚还是被磨破了。

但老师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一场充满爱心的行走,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拉近了家校关系。而这样的亲密关系,也成为了教育的催化剂。

未来学校一定是一所家长认可的学校

因为场地太大,一年级新生都喜欢到处乱跑,董玲丽需要每天大声招呼孩子,还要在班级微信群里记录每个孩子的变化,早中晚各一次,同时用语音及时跟家长们沟通。一周过后,不仅脚被磨破了,嗓子也哑了。

细心的家长们发现,董老师每次说话都是边跑边说、气喘吁吁,而且声音越来越沙哑。于是,家长们自发达成一致:“董老师,以后你不需要在群里发这么多信息了。我们都相信你!”

从最开始的质疑,到过程中的担心,再到最后的信任。家长们通过基地,看到了学校和老师为了孩子真诚的付出和艰辛,从而收获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改变,只是巴川量子中学构建的独特教育生态的冰山一角。

在基地,学校通过混龄、混班制度,让一年级和六年级孩子住在一起。哥哥姐姐们手把手地教弟弟妹妹清洗衣物、穿衣叠被,分享睡前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回到学校后,“室友”的关系在课堂上、课间操和入队仪式中都延续了下来。同时,大家形成的内务能力在生活中也高标准地保持了下来。

“亲爱的星弟,今天我教你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不要乱去买糖,不能毁坏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惜它!”这是6年级的张凯杰回到学校后,写给1年级弟弟夏星的一封信。

校长潘云芬说,真正决定学生成长的东西,都是无形的,就像我们看得见水,却看不到氢元素和氧元素,而无形决定有型。

在“行走中的课堂”,学生与老师,“小”学生与“大”学生,学生与教官,学生与家长义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比以往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些看不见的无形的“关系”,他们难以捕捉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打破的不只是空间

在前往基地的车上,数学老师陈玲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空间的变化,来实现教与学的变革。

用行走的方式,教室的围墙被打破了,但如何打破思维的“围墙”呢?

对此,语文老师李霖感受颇深:基地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太多了。但如何将这些资源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对老师们最大的考验。但只要走出这一步,伴随着围墙的打破,在自然而然中,学科的边界将得以不断延伸。

在操场边上,一群孩子正蹲在地上,静静地观察喜欢的小动物。

“快看,我找到了一只大蜗牛!”

“你看这只蝴蝶的颜色多漂亮!”

接下来的作文,“蚯蚓、蜗牛、蝴蝶、蚂蚁”都一一出现在孩子们的字里行间。他们把自己当成小动物,开始了神奇的历险之旅。细致入微的描写,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语文老师李霖惊叹不已。

而在教学楼的另一边,一群孩子正在玩霹雳炮,好不热闹。

 下课了,一年级的同学们兴致勃勃来到“霹雳炮”的发射平台。

“大家排好队,先每人领一颗!……” 陈玲意识到这是很好的教学实践机会,就配合着教官分发霹雳弹。“在课堂上大家认识了1、2、3、4、5五个数字。通过分发1-5不同数量的霹雳弹,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的内涵,学会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团队熔炼课上,孩子们经受着沟通协作的考验

教育变革,空间驱动。“行走中的课堂”通过空间的变化,促进了教与学关系的改变。这些变化,引导老师们的教学从关注老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行走中的课堂”已非传统的课堂,而是具备更大外延和更深内涵的课堂。“行走中的课堂”在突破空间的同时,更是突破了学习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

在基地的一个月时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用餐,每一次就寝,每一次玩耍,都时时刻刻渗透着教育的痕迹。就餐时有用餐礼仪培训,跑步时有军事化的训练,就寝时有叠被等内务训练,玩耍时有滚铁环、踢毽子等闲暇课程……

在这里,时时可学,人人皆学,处处能学。行走中的课堂,走的每一步,都是教育,都在育人。

最真实的教育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那么,我们如何给予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呢?

从盘古开天到农耕时代,从工业时代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科技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改变人与大自然,与真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行走中的课堂”用行动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世界。而这一切,巴川量子中学则通过课程来实现。

直面困难和恐惧也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校长潘云芬创新性地提出了基地教育、“营”领未来,这一新型教育模式。以“思行合一,实践创新,资源整合,全人发展”的课程理念,将“学科课程、基地课程、德行课程”三者有机融合,汇聚成巴川“行走中的课堂”新型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等不同学科;基地课程涵盖生存本领、国防教育、艺术天地、团队熔炼、早晚闲暇等,从130门基地课程中遴选而出;德行课程涵盖生活技能、礼仪养成、情商培养,凸显正心修身,知行合一。

在高空项目挑战中,孩子们需要直面困难和恐惧;在消防逃生、防震演练、战地救护演练中,孩子们学习面对灾难时的自救技能;团队协作项目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交流与沟通;在模拟法庭、模拟银行、铺床叠被、穿衣洗漱中,让孩子们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

学一门生活技能,让教育伴随一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人”,才能赢在未来。

正如副校长潘德梁所说,“营地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极佳补充,我们以创新的课程设置,独特的育人环境,整合的优秀师资,高效的管理服务,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发展情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和家长一起看见!”(文/龙 羽、制图/邹 瑞)

(注:为保护隐私,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当事人,除老师外,其他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