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学前教育成政府“必考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06

    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可做可不做?

    哪怕教育部门喊破喉咙,学前教育经费、编制等工作也难以推动?

    经历了连续5年学前教育专项督政考核的江苏省泰州市,把上述疑问变成了历史。

    前不久,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周虹科长终于心里有了底,今年招考的29位幼儿教师已到位。

    去年6月,泰州市副市长王学锋率市政府办、编办、财政、人社、规划、教育部门负责人对海陵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五项具体工作要求。但是,当海陵区教育部门去和各部门对接工作时,各部门依然摆出各种政策和理由,任务难以落实。结果年底按“一市一标”考核时,教师编制这一项就打了零分。

    “当时区领导就坐不住了,下决心一定要召集相关部门,想方设法把学前教育事业单位登记、全额编制核定和幼儿教师招录比例等多年难以推动的工作搞上去。”周虹回忆说。

    这“一市一标”考核制度就是王学锋带着教育部门同志研发出来的,针对每个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具体的考核标准,并根据每年的工作推进重点,动态调整考核指标和分值。

    此前,王学锋和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宏鸣亲自带队跑各个市(区),把所有学前教育的痛点、盲点全部排查出来了。“一市一标”制度实施后,泰州市政府每年对各市(区)对照各项指标打分,纳入对政府业绩的考核。谁的分数低,谁的脸上挂不住。

    泰州市政府如此重视学前教育,全力推动“一市一标”制度的出台,跟泰州市人大的持续跟踪监督密不可分。

    2012年,泰州市人大换届,在研究确定监督议题时,把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监督作为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因为它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影响深远,但又难以摆上政府工作重要位置。

    “那一年,我们对全市学前教育情况做了比较详细认真的调研,了解清楚了学前教育布局情况、质量问题、教师待遇问题。当时触动比较大的是,农村幼儿教师基本工资不能保障。在兴化市,有的教师一个月才600元工资,有的幼儿园办学条件达不到标准,一个房间竟然放了十几张双人床,没有游戏活动场地。”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曹学赋说。

    此后,连续5年,学前教育发展成了泰州市人大工作的“重头戏”。2012年列入常委会议题,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报告,提出明确建议;2013年列入主任会议议题,专题听取市政府汇报,对进一步落实提出建议;2014年列入常委会视察议题,对之前的审议意见及纪要的落实情况,跟踪监督、追踪问效;2015年开展专题询问,就具体问题向相关负责人询问。2016年,泰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议》。

    人大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泰州市人大从此开始依法依规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进行有力监督。

    “人大监督,政府考核,教育部门主推,相关部门配合,系统推进。这个灵活的推进机制很科学,带有一定的法定职责,我觉得这是泰州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说。

    “政府一把手重视了,推动力度就很大,有什么困难,当场拍板解决。”封留才说,泰兴市根思乡之前没有省优质幼儿园,当时的根思乡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市优质园,因为办园条件限制,一直没有条件申报省优质园。泰兴市副市长周桂香专门跑到根思乡跟书记讲,“你们乡一定要抓紧时间把幼儿园办好,要创成省优。”仅仅一年,根思乡中心幼儿园就创成了省优。

    据介绍,截至目前,泰州市省优质园占比81.8%,比2011年增长39个百分点;公办园全额编制幼儿教师比2011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2015年开始,各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均达5%,比2011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生均公用经费每年以100元的速度递增,今年基本上达到每生每年500元。

    “‘一市一标’非常给力!今年6月,我们接受了省级督导,对幼儿园发展这一块评价很高。”高港区教育局副局长吉波说,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高港区公办园从0所变为9所,编内幼师从两人变为105人,为啥能拿出这么多编制?得益于省政府出台的文件,得益于泰州连续5年的学前教育专项督政考核,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学前教育发展。记者 纪秀君 通讯员 吴玲

>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泰州:学前教育成政府“必考题”

2017-11-06 06:08:12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 去年6月,泰州市副市长王学锋率市政府办、编办、财政、人社、规划、教育部门负责人对海陵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五项具体工作要求。

    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可做可不做?

    哪怕教育部门喊破喉咙,学前教育经费、编制等工作也难以推动?

    经历了连续5年学前教育专项督政考核的江苏省泰州市,把上述疑问变成了历史。

    前不久,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周虹科长终于心里有了底,今年招考的29位幼儿教师已到位。

    去年6月,泰州市副市长王学锋率市政府办、编办、财政、人社、规划、教育部门负责人对海陵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五项具体工作要求。但是,当海陵区教育部门去和各部门对接工作时,各部门依然摆出各种政策和理由,任务难以落实。结果年底按“一市一标”考核时,教师编制这一项就打了零分。

    “当时区领导就坐不住了,下决心一定要召集相关部门,想方设法把学前教育事业单位登记、全额编制核定和幼儿教师招录比例等多年难以推动的工作搞上去。”周虹回忆说。

    这“一市一标”考核制度就是王学锋带着教育部门同志研发出来的,针对每个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具体的考核标准,并根据每年的工作推进重点,动态调整考核指标和分值。

    此前,王学锋和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宏鸣亲自带队跑各个市(区),把所有学前教育的痛点、盲点全部排查出来了。“一市一标”制度实施后,泰州市政府每年对各市(区)对照各项指标打分,纳入对政府业绩的考核。谁的分数低,谁的脸上挂不住。

    泰州市政府如此重视学前教育,全力推动“一市一标”制度的出台,跟泰州市人大的持续跟踪监督密不可分。

    2012年,泰州市人大换届,在研究确定监督议题时,把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监督作为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因为它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影响深远,但又难以摆上政府工作重要位置。

    “那一年,我们对全市学前教育情况做了比较详细认真的调研,了解清楚了学前教育布局情况、质量问题、教师待遇问题。当时触动比较大的是,农村幼儿教师基本工资不能保障。在兴化市,有的教师一个月才600元工资,有的幼儿园办学条件达不到标准,一个房间竟然放了十几张双人床,没有游戏活动场地。”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曹学赋说。

    此后,连续5年,学前教育发展成了泰州市人大工作的“重头戏”。2012年列入常委会议题,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报告,提出明确建议;2013年列入主任会议议题,专题听取市政府汇报,对进一步落实提出建议;2014年列入常委会视察议题,对之前的审议意见及纪要的落实情况,跟踪监督、追踪问效;2015年开展专题询问,就具体问题向相关负责人询问。2016年,泰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议》。

    人大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泰州市人大从此开始依法依规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进行有力监督。

    “人大监督,政府考核,教育部门主推,相关部门配合,系统推进。这个灵活的推进机制很科学,带有一定的法定职责,我觉得这是泰州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说。

    “政府一把手重视了,推动力度就很大,有什么困难,当场拍板解决。”封留才说,泰兴市根思乡之前没有省优质幼儿园,当时的根思乡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市优质园,因为办园条件限制,一直没有条件申报省优质园。泰兴市副市长周桂香专门跑到根思乡跟书记讲,“你们乡一定要抓紧时间把幼儿园办好,要创成省优。”仅仅一年,根思乡中心幼儿园就创成了省优。

    据介绍,截至目前,泰州市省优质园占比81.8%,比2011年增长39个百分点;公办园全额编制幼儿教师比2011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2015年开始,各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均达5%,比2011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生均公用经费每年以100元的速度递增,今年基本上达到每生每年500元。

    “‘一市一标’非常给力!今年6月,我们接受了省级督导,对幼儿园发展这一块评价很高。”高港区教育局副局长吉波说,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高港区公办园从0所变为9所,编内幼师从两人变为105人,为啥能拿出这么多编制?得益于省政府出台的文件,得益于泰州连续5年的学前教育专项督政考核,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学前教育发展。记者 纪秀君 通讯员 吴玲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颖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