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老师 玩魔方 每周两节活动课“玩”出精彩


二年级孩子当小老师、六年级魔方达人3分钟左右还原5个魔方……近日,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举行“第一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一学期的活动课结束了,孩子们的收获不少,也“玩”出了精彩。
8岁娃娃轮流当小老师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有没有同学可以用‘好像’一词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呢?”在二年级的展示台前,8岁的邓珊正在上语文课,同学们听得认真,也十分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名男生举手作答。“真不错,你思考得非常认真!”邓珊继续落落大方地讲起课来,“同学们,知道比喻句的魅力了吗?比喻句能让你们的写作变得生动具体。”
能够大胆站上讲台,是邓珊这学期最大的收获,“这节课我准备了一周,要先在本子上写下上课的内容,然后每天对着镜子练动作。”她告诉记者。
班主任罗老师说,本学期二年级的“第一站课程”对应的项目是“我是小老师”,每个孩子都要轮流当一次小老师,将自己擅长的才艺教会别人,不管是唱歌、跳舞、书法、下棋,都可以来分享,爱好演讲的邓珊选择了当语文老师。
每周必修两节活动课
除了小老师们,一年级的孩子们展出了自己绘制的家谱图、三年级的孩子们展出了如何制定“家庭共约”并和家人一起守约的过程、四年级的孩子们踢起了“校园足球世界杯”、五年级是“校园垃圾的处理研究”,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了一场“玩转魔方”大赛。其中,六年级4班女生钟傲雪以3分11秒的成绩夺得单人还原5个魔方年级第一名。
同学们的这些收获,都来自学校每周四下午的“第一站”课程。这是41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必修课,每周两节课,有时还会邀请家长参与。
活动课让教育更好“玩”
玉带山小学负责人表示,从2014年“留住盘溪记忆”、2015年“乐玩老游戏”,到2016年上期实施“第一站课程1.0版”,再到这学期的“第一站课程2.0版”,学校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以横向综合、纵向综合的方式,实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整合。
据了解,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程度和知识水平,学校因地制宜在不同年级实施相对应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不仅如此,学校还立足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开展了毕业课程、社团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和家长课程、“班级参与、人人受益”课程,让教育更好“玩”了,也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记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