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给高职生“逆袭”插上翅膀

学渣逆袭当老板的故事,在27岁的高职女毕业生李肖肖身上真实上演。而现实,比戏剧更精彩。
因为学不进去书本上那些枯燥的理论和公式,高中时期的李肖肖经历了人生中一段灰暗岁月。拼尽全力想考本科,可复读了一年又败下阵来。原以为上高职“没什么前途”,可没想到却在一堆螺丝、水管、电线等机械配件中,她发现了蕴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巨大能量。
她设计并组装了一款刷卡自助洗车机,免维护、节能环保、可泡沫清水自动切换,立刻受到市场的欢迎,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近千万元,带动上百名校友一起创业就业。
至此,故事并没有结束。李肖肖没有止步于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漂亮业绩,而是不断在核心技术上寻找新的突破。如今,洗车机的系列产品在机械和设计等多个领域不断改进各项技术和性能,迭代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升级版”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目前,还在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让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结合。
李肖肖的成功,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缩影。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在她身上完美结合。
这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的形象中走出来,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路上,需要数以万计既熟悉新经济又掌握传统产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兼具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才能创造更多质量精良、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
创业热情应与专业相结合
“高职院校做双创教育,一定是实践导向、行动为先!”李肖肖的母校、东营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张汝山说,中国制造需要大量从事高端应用的技术型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不及本科生,但他们有动手能力强的优势,结合专业来做’双创’,效果可能不错。”
这也正是李肖肖的过人之处。这个瘦小的女孩子,能轻松把一堆机械配件组装在一起,她总琢磨着把学的技术找到用武之地。
大二春节回家,家门口的洗车店挂出“150元一次”的招牌,可等待洗车的队伍依旧排起长龙。她灵机一动,能不能设计出一款便捷式洗车设备,让人能自己动手洗车,省钱又省时?
有了想法,她便把市场上现有的自助洗车机买回来研究,发现这些设备的系统都不稳定,基本上运转两个月后,机器就经常出故障,几乎每天都要维修。学机械专业的她,立刻向学校的机械专业老师请教,希望用更好的技术和设计,组装出一台稳定性更高的洗车机。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失败,她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研发方案,建立了森澜自助洗车机品牌。
李肖肖的成功不是偶然。张汝山认为,这源于学校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9年,东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在那个时候,创新创业还没有今天这么深入人心,可“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考和探索,在这所学校早已经开始。
张汝山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创业思维教育,这是由学校的社会职能和任务决定的——培养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