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师分享故事 听众感动落泪
10日是教师节,西西弗书店三峡广场店请来两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小故事。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人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述,一边抹去眼角的泪珠,还有不少听众纷纷询问如何成为志愿者。
享受孩子点滴进步
许老师和于老师,来自重庆里仁教育特殊儿童发展教育中心。回忆起自己初到学校的时候,许老师记忆依然清晰:“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和同学一起前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脑瘫的孩子,还有一些其他状况的孩子。看到那里的孩子们有好多都只有一个表情,我的同学被吓跑了。”可是一位孩子父亲的举措让许老师决定留下来,“一个小朋友的父亲告诉我,为了帮助孩子能爬,他们一直在水泥地上教他,和他一起爬。后来还特别开了一个叫做‘蜗牛’的微博,记录孩子的生活,虽然爬得慢像蜗牛一样,但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里的孩子和其他正常小朋友不太一样,有的小朋友一个吹泡泡的动作可能就要练习三个月,教会小朋友一个发音,老师要教无数遍。但是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却给她们更多的感动,于老师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和我们说一句话,可能就会让我们高兴一周。”
有过动摇但坚持下来了
对许老师、于老师和她们的同事而言,要引导的不仅是这些孩子们,对孩子们的家长,他们也要做引导工作。“我们要告诉他们,孩子们的康复需要耐心,不能着急,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可能一个星期就有进步,有的孩子可能要几个月。家长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但是依然有家长会对他们不理解,听到抱怨也会是常事,“失落感有时候也会有,但是你看到小朋友,看到他们从学校到家里,一次次重复不放弃的时候,自己还失落什么呢?”许老师说。
这里的薪水并不高,孩子们的情绪有时候会不稳定,情绪过激的时候甚至会有自残的举措,这个时候,老师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他们,就算自己有时候也被弄伤,“有过动摇,但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很可爱。当他们经过不懈努力发出一个音,学会一件事,这样的欣喜就像听到孩子第一次喊妈妈的感觉是一样的。家里人也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我就坚持下来了。”记者 卢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