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好学习 学生天天向上——沙坪坝区育英小学校长陈丽的教育追梦故事


26年前的八月底,至今历历在目。我师范毕业,怀揣工作派遣证,背上行囊来到了当时沙区比较边远的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校长热情地将我迎到了一套30平米的瓦房里,自己很庆幸才工作居然还有一套房可住,实属不易,一定好好努力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这里的一切离我的想象太远太远。学校地段既没有公交车通行,更没有食堂供应热水和一日三餐,有的只是一楼一底的青砖教学楼,操场坑坑洼洼,黑色碳渣跑道围着高低不平的泥沙操场,偶有石头、碳渣露出的尖尖棱角不小心会让自己的腿脚 “挂彩”。夜晚听不见车水马龙的声响,更没有了读书时期的寝室里的热闹,有的只是平房里露出星星点点昏黄的白炽灯光及远处荷塘里的蛙鸣虫叫,安静得几乎让人害怕,心里那种拔凉拔凉的感觉只有自己清楚接下来要过的日子。
终于盼来了九月开学,学校安排我上二年级的语文当班主任。初来乍到,热血沸腾,欣然接受了。由于自己学的幼教专业,今日教小学语文,实话说心里没底,可面对30多个孩子你总不好意思在孩子面前丢脸吧。面对自己极不适应的环境,自己只好努力去适应孩子的需要。因此学做饭,学电子琴成了我教书第一年的必修课。
一个班总有孩子由于家庭、习惯、智力等各种原因掉队,于是每天放学以后我总会将班上那几个听写不会的孩子留下来,其中鹏儿、小军是班级最聪明、最不喜欢做作业的两兄弟。还记得他俩第一次到我宿舍补作业的情景,为了让他俩作业能做得快点,就想刺激一下他们,承诺20分钟做完了请他们吃饭。可为了给他俩念听写,我全然忘记锅里煮的胡萝卜,当怪怪的一股味道飘出时才想起萝卜下锅时忘记加水,我急忙跑进厨房一看,胡萝卜已经成“黑”萝卜。两“熊”孩子见我慌慌张张跑,捂着嘴在外屋乐个不停,我摊摊手,很不好意思地说:“今天只好请你们吃白饭下咸菜了哟!”话音刚落,只见他俩快速收拾书包,边跑边喊:“哈哈,老师不会煮饭”。第二天这个消息在班里不胫而走。懂事的女生悄悄拉着我的手邀请我“老师到我们家去吃饭吧!”我知道那是对我的尊重,或许更多的是同情吧。可自己总不能老依靠别人吧,于是下定决心学习做饭,问邻居胖老师,看隔壁杨老师,周末辗转反侧到书店向书本学习,不到一个月功夫,那俩熊孩子每天乖乖地早早地做完作业,时不时就到我宿舍来品尝我的辣手好菜。饭后的娱乐活动除了与他们做藏猫猫的游戏,还有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于是自学成才的电子琴演奏让他们对老师更喜欢,对学习更有兴趣,作业速度也越来越快。
教书的第一年,让我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坚强,而更多的是让我明白老师的好好学习,一定会带来学生的天天向上。
校长小档案:陈丽,现任重庆市育英小学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获得重庆市教育安全稳定“先进个人”、重庆市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先进个人”、沙区“先进青年” “优秀教师”、特殊教育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沙区“十佳校级干部”、内涵发展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