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 源于对教育的热爱——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长邓朝阳的教育追梦故事


回想教书育人那些年,仍然感叹自己任教并非偶然。其实填报高考志愿时,教师并不是我的首选,而是一心想做一名儿科医生,但因为色弱的原因无法如愿,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师范院校。“都是和孩子打交道。”这样想,我并不觉得遗憾。
1983,中国恢复高考第6年,它也是我教育生涯的开始。作为重庆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我有幸进入界石中学任初二老师兼班主任,既兴奋又有些紧张。
教师不易,且行且珍惜。我家住在鱼洞,所以每周一得早上5点多起床坐车去学校,然后在学校待上一周。学校宿舍比较潮湿,放了一晚上的报纸甚至能拧出水,老师们只得苦笑。身为教师要守得住内心,受得了清贫,把职业变为事业,才能收获幸福。
我爱当班主任,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快乐着实能弥补生活条件的不如意。那时我一周都在学校,除了上学时督促学生学习,放学后也会对他们嘘寒问暖,俨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从那时起,我便感受到教育责任之重大。
后来,我进入巴县中学(现重庆市实验中学)教高中数学,感触更为深刻。
当老师,我对自己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宽容和公平。不管学生的成绩有多差,有多调皮,在我眼里,他们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每当看到厌学的孩子们受我的鼓励而重拾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甚至长大成人成才,颇有成就感。
慢慢地,我在巴县中学身份由老师变成德育主任,将工作重心由教学转移到处理学生的德育问题,但工作仍兢兢业业。后来我被调到清华中学担任教学副校长,教育的担子更重了。
校长与教师一脉相承,都是为学生的幸福而努力。我时常告诉老师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也提醒学生在注重课程的同时也不忘注重自身素质与能力地提升。
对自己,我时刻都在学习,除了经常做高三的数学题,还会听老师们上课,与他们探讨教学教研。每一周,我会抽时间参加年级备课组教研讨论。虽然成了校长,我还是不忘教师的本职工作。
我喜欢用微笑让自己放松,这也拉近了我与老师、学生的距离。我曾经收到一本书和一封信,它出自学校某届毕业生。“邓校长,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晚自习,我的同学兴奋地告诉我她看到你对她微笑,有一种春天般的感觉.......”学生的话句句入心,也让我感动。
一届一届的学生从清华中学毕业,如小鸟一般,飞往更宽阔的天空追梦。我深知,他们能够在学校收获幸福和学习成果,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
重庆清华中学的未来,皆在于每个清华人为之奋斗。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清华精神都将永存。
校长小档案:邓朝阳,现任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长、党委书记,1983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从此走上三尺讲台。从教32年,他曾担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德育主任,到后来的副校长,校长,每一步走得踏实而笃定。他坚信,教育应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如今,他正秉承清华中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引领全校师生创新发展,开辟出教育之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