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颗育人、爱人、助人之心——重庆市南坪中学校校长范国强的教育追梦故事


1989年,范国强从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被四川省教育厅直接分配到重庆造船厂子弟校。这份“好工作”的背后是一个长达15年的艰辛故事。
范国强出生在农村,1974年开始上学,读的是村办小学。一个学校一个班一个老师,只有语文和数学课,没有音乐、美术、体育。小学读了5年就换了5次校址,每处校址都是生产队腾出来的牛圈。牛圈被打扫一下就成了教室,没有课桌椅,学生自己带个高条凳当桌子,热天席地而坐,冬天又得带个小板凳来坐。“现在回想起来是很苦,当时做小孩的时候,觉得不用一天到晚干农活,还能上学,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5年后,范国强升入初中,读的是一个小学里的“戴帽初中”,由小学老师教初中课程,一直都没学过英语。幸运地考入高中后,英语成了范国强最犯难的科目,每每考试都排在全班倒数第二,“班上有一个我的初中同学,他老垫底”,说起这位同学范国强还记忆犹新,开玩笑说要请他吃饭谢谢他。
到了高二,范国强下定决心要“死磕”英语,一天里2/3的课余学习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下决心的第一天,范国强花了整整一晚上挨个查单词、拼单词,终于预习完了两页课文。在范国强的韧性下,英语成绩渐渐好转了,从倒数第二到能考50几分,再到及格。高考时考了65分,“总算没有拖后腿”。当年,范国强成功的以应届生身份考入了大学,全校考入大学的应届生仅有5名,其他的都是复读生。
对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范国强读书更用心了,每天6:20起床,到操场上跑2千米,再吃早饭上早自习,课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抄资料,“那时候可没有电脑没有‘度娘’,都得手抄,抄了好几大本。”范国强觉得手抄学得更扎实,现在还常常做些抄录。
回忆中,范国强感到最心酸的是,那些年身边没有家人、师长、朋友能给到自己关爱和帮助,完全是靠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这不能怪他们,那个环境中填饱肚子才是第一位”。
然而,有一个倩影他始终不能忘怀,“读初中时,有一年我挑红苕去卖,中途在一户人家门口坐着休息了一下,再要站起来时,因为红苕太重,几次都没起来,最后一次起来时忽然觉得很轻松,回头一看原来是那户人家的姑娘帮我抬了一下。”当时,范国强流下了眼泪,“获得帮助是如此温暖和令人感动”。
参加工作后,范国强都以此鞭策和激励自己,26年走来,他始终怀着一颗育人、爱人、助人之心,尽力帮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校长小档案:范国强,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毕业,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南岸区骨干教师,南岸区德育专委会会员,南岸区中小学学科中心组成员,重庆市教育学会理事。现任重庆市南坪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1989年~1997年,任教于重庆造船厂子弟校。期间,担任过班主任,数学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委副书记、92年起担任校德育主任。
1997年~2011年6月,受聘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先后担任过学校德育主任(兼教导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兼招生办主任)、行政后勤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兼工会主席)、教学副校长、学校党委委员等职务。
2011年7月-2014年1月任重庆市南坪中学校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党总支副书记。
2014年1月至今任重庆市南坪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