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记忆里永不凋谢的花——南岸区川益小学校长唐敬平的教育追梦故事


1988年,走出重庆第一师范学校的大门,我来到了一个只有四个年级四个班的农村小学,那一年,我18岁。
在众人眼中,我是不理智的,明明有机会到北碚区所在的公认的名校去任教,但我却怀着一股坚韧劲做了另外一种选择,在同学唏嘘声中,家人的不解中,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乡村育人之路。那是一片让我至今都尤为怀念的土地,淳朴的民风,有天真可爱的孩子,更有我美好的教书第一年的种种经历。
至今我都记得那一天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欢愉,那也是我去学校报到的日子。迎着阳光,带着笑脸,哼着歌儿,背上行囊,在经历了一个半小时的崎岖的山间小路后我到达了目的地——北碚区廖家湾小学。
虽然做好了迎接新学校的准备,但是眼前的一幕,着实让我惊呆了,这是一所只能被称为农家小院的学校,低矮破旧的教学楼,迈开步子还能扬起灰尘的操场,还有鸡和狗在其中穿梭…但是这一切在我眼中却是无比新奇和美好的,哦,还有几十个小小的身影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也算是正式见面吧,我笑着冲他们挥挥手“你们好”,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齐声说着“老师好”。
学校只有几个乡村教师,他们在这里有不但有自己的家,还有自己的庄稼地,而我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局面,由于离家太远不能每天回家,于是我成为了唯一一个住校教师,我拥有一个打开窗就能触摸到竹叶的属于自己的单间小屋。
白天上课,语文课堂上孩子们乖巧听话。课间和他们玩耍,我教他们唱歌,从最基础的“abcd”音序歌开始,他们欢快地拍着手掌,认真唱着歌儿的样子真是可爱。
时间长了,与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了,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群孩子了,慢慢喜欢上他们,喜欢他们的天马行空,喜欢他们可爱的笑脸,喜欢他们一声声甜甜的“唐老师”。偶尔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会为我制造小小的惊喜,送上一捧亲手摘的小雏菊,或者一些不知名的却形态颜色各异的野花,还有一些孩子送来瓜果蔬菜…
晚上看书、备课,并与书信往来间的师姐进行教学交流,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她指导我如何做优秀的教案,如何保障高效的课堂效率,夜深后便随着乡间的静谧安然入睡。
这样的日子有序又有趣地进行着,实践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一年片区统考,我班上的孩子们考出了片区第一的好成绩。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我离校那一天的场景,依然是在那条熟悉的山间小路上,几十个家长和孩子为我送别,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有的还拉着我的手说不要我走,走走停停,一路上我红着眼眶向他们挥手,告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与幸福。
时光如流沙,虽然后来我去过不同的学校,有过不一样的教育经历,但是初为人师的那段任教经历依然是开在我心间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校长小档案:唐敬平,现任川益小学校长。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科研型校长,重庆市骨干教师;曾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主持、主研了多个市区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