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让学生学有所成——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校长金凤的教育追梦故事
1988年,我从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大学期间就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长,经常组织、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一毕业就来到了重庆三十中担任团队干部,组织学生排练节目。
至今,我都记得刚到三十中时,训练学生教师节为老师献花献词的情景,虽然当时的身份是新老师,但对在大学就经历了锻炼的我来说并不是难事。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节当天,孩子们表演得很成功,我也被领导表扬了一番。但他们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一瞬,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演出成功,老师和学生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为了不耽误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各种活动都是利用课余或者周末进行的,由于住得比较远,我就住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晚上下班后就自己用煤油炉子做饭吃。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很快乐。
虽然担任团队干部能发挥我的特长,但我发现只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或管理团干工作,对学生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团干工作,接触的都是比较优秀或者听话的学生,对其他类型的学生知之甚少。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各种各样的学生,我觉得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这样,对学生的了解才足够深入,才更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教初1996级(3)班时,我担任了班主任,三年的班主任体验让我对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其中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正确引导学生是何等的重要。
“周六哪个同学有时间把窗帘带回去洗一洗?”周五快放学的时候,我见教室里的窗帘很脏,便问同学们。但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吱声。
于是我率先点了班干部的名,“我周六要学钢琴”、“我要补课”……他们都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我为同学们淡漠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感到心寒。
而后,我语重心长地和同学们谈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集体中生存等问题。虽然他们都有触动,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正确引导他们树立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
那天之后,我和班干部商量制定了班级评价制度,对于表现好的、积极的就实行加分制度,反之亦然。虽然制度是同学们自己讨论制定的,但还是存在部分同学不遵守制度的情况。
按照班规,迟到三次的同学需要做清洁一次,但这对邓静(化名)并不奏效,一次本来该他做清洁,但是他称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做,自己都没做过,到学校自然也不想做。
我是一个比较较真儿的人,我说:“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你享受了班级的待遇,也要履行做清洁的义务,既然在家里是爸爸妈妈做,那我跟你回家,把你爸爸妈妈请来帮你做吧。”邓静拗不过我,最后只得乖乖做了。通过正确的引导,慢慢地他也改变了观点,之后都积极完成相应的清洁任务。
20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然觉得,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教好学生。
2010年,我调到四十二中,从普通老师到一校之长,我的许多理念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老师的努力,让学生成长、成才。
校长小档案:金凤,现任重庆第四十二中学校长。1988年走上讲台,从教20余年,从历史老师,到德育副主任、到教导主任、到副校长、校长,一路走来,她将“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让学生学有所成”作为毕生的教育追求,在工作中她“勤勉、务实、积极、阳光”。她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师,更是一名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并敢于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