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学生越近,心里越踏实——重庆市第三十七中校长伍平伟的教育追梦故事

1999年10月,我还是一名政治专业的大四学生。巴蜀中学到重师招教师,心怀“军装梦”的我,并未多留心此事。然而,经不住朋友的劝说,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我捎上一本自制的相册作为自荐书参加了面试。这本与众不同的自荐书及其大学四年的积累与努力,让我成为学院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人,从此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缘。
大四下学期,还未毕业的我因学校需要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踌躅满志的迎来了教师生涯的第一届学生。也许是因为同是“学生”的角色,我和自己的学生们相处非常融洽。他们会向我倾诉学习与生活的苦恼,我也会跟他们聊自己的中学往事和大学的新鲜见闻。平等的交流中,鼓励他们树立目标、认真学习、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常常听到大家说“伍老师真好!上他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初出茅庐的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情感回馈,很开心、也很幸福。
初2003级7班,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学生,也是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作为班主任唯一一届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的班级。最初,家长对我这个小毛头心存疑虑,而我却不敢妄自菲薄,总是坦诚而耐心的与家长们沟通:“虽然我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可是我年轻,我有足够的精力!”于是,在那段时间里,自己勤奋的学习,拼命的工作。学习他人经验,反思教学问题,创新教育方式;开通师生信箱,组建自律委员会,搭建家长沟通平台,点点滴滴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泡班”,最终让我成为了学生信赖、家长认可的7班“老大”。
那三年里,有一件事让我记忆尤为深刻。正式工作不久,一次学校青年教师赛课,我让学生们自觉上好自习。赛课结果差强人意,心灰意冷的我想:再接再厉吧,只要孩子们能够表现好就行!没想到临近教室时,隐约听到班上很大的吵闹声音,一位“通风报信”的学生,大叫了一声“伍平伟来了!”那一刻,我内心非常酸涩。自己如此认真待他们,就期盼孩子们能听我的话,能恭恭谨谨叫我“伍老师”。此情此景,一种很强的挫败感油然而生,不禁潸然泪下……自己还行吗?自己能当好一名老师吗?自己能带好这帮既可爱又有点调皮的孩子们吗……若干年后,都还在庆幸,那一天,我勇敢地选择了面对。我走到他们中间,心平气和地召开了一次临时而特别的班会。没有师生的身份差别,有的是朋友式的对等交流;没有暴风骤雨的严厉苛责,有的是情感交融的换位思考。我知道,他们是在用心听、用心感受。这次交流,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融洽了。记得我结婚的那天,已毕业的他们不请自来,赠送了一本厚厚的留言册,里面满满记录着孩子们最美好的祝福。
多年后,当我从教学一线到行政机关管理,再到教育管理一线,教育最初的故事让我深深领会到:离学生越近,心就越踏实。
校长小档案:伍平伟,现任重庆市三十七中校长。2000年正式走上讲台授课,于重庆市巴蜀中学连续任教13年,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以及家长、学校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从普通教师、年级主任、教务处副主任、教委副主任再到校长,他不改初衷,时刻将素质教育的责任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