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路小学:“家校一体”课让家长成教育参与者
华龙网讯(何艺)每个教学日,青龙路小学的校园里都有两名家长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查看大课间的出操情况,或是任意推开一间教室听课,或是巡查各班教室的清洁卫生……他们是各班级推荐出来的家长代表,作为校长助理进行督学,而这仅仅是青龙路小学家校一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2009年建校以来,青龙路小学就特别重视家校共育,2013年南岸区正式启动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带动下青龙路小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家校共育,逐步探索出“家校一体,全员、全程、全面育人”课程建构。
好吃学生发邀请 家长来开烘焙课
每周四下午,青龙路小学的食堂都会飘出一阵阵“挑逗”味蕾的喷香,那是烤制糕点的香味。在宽敞的食堂里,可以看到30位学生正在制作纸杯蛋糕。
负责教学的老师胡义是一位家长,从2013年成立烘焙社团开始讲课到现在,已带了第四期学生。
来学校上课源于女儿同学们的邀请,“他们吃了女儿带去的点心都说好吃,想学,我也觉得多和孩子接触能与女儿有更多共同语言。”第一期烘焙课,学校缺少制作工具,胡义将自家的烤箱、饼干模具等都搬到了学校食堂,无偿供学生使用。
虽然胡义此前没有当老师的经验,她却很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要制作成功率高的糕点,让孩子们容易找到满足感”,所以开课初期胡义会选择动物饼干、蛋挞等易学易成的糕点,到了后期才逐渐增加难度。
除了胡义的烘培课,目前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发挥家长资源,开设有缝纫、舞蹈、乒乓球、手工等社团课。胡义的女儿就参加了手工社团课,“现在她会做发卡、头花、剪纸,相比以前女儿更细心更耐心了。”
在青龙路小学,家长不仅可以上课,还有另外一项重要职责。周四的上午,家长石贤中也会来到学校“办公”,他是青龙路小学的一名家长督学。在督学过程中,石贤中充分利用自己工程师的专业特长,研发了全校安全设施检查细则,共有30余项,每学期都要依此在全校开展安全专项检查。
在检查中,石贤中对学校照明路线、光线强度、安全指示灯、安全出口设置、消防管道老化等方面都提出了专业的建议,还调派了自己公司的水电工来帮助维修相关设施。“因为学校对家长的开放和信任,作为家长就更想多尽一份力。”
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鲶鱼效应”激活教师思维
由于每天有家长担任的校长助理巡查教学情况,家长推门听课在青龙路小学已经成为了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任课老师们也都欢迎家长听课后提出改进建议。然而刚开始实行家长推门课时,老师们的反应却是抵触的,“觉得家长所站的角度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听不进听不懂”,数学老师杨娜娜说。
虽然心中抵触,杨娜娜还是更用心地准备了课件,“毕竟多了一层监督,心里更紧张了。”即便如此,家长们听完课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娜娜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家长提出自己孩子很喜爱数学,但家庭作业难度低了,不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对此,杨娜娜发动高段数学老师共同研究,对本已分层次的数学作业又进一步分层,能力强的孩子作业难度更高了,能力弱点的孩子作业的趣味性更高。
也是源于此,青龙路小学的家庭作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如整合学科培养综合能力,将语文、数学和美术相整合绘制知识手抄报;如参加实践活动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带着孩子们到马路边用秒表测算汽车的速度。
“家长的建议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在传统的教师与学生构建的教学世界里,往往能激起一层层的涟漪,帮助老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副校长周鹏说家长“就是沙丁鱼中的那条鲶鱼”。
家长的推门监督让全校老师对每节课都不敢怠慢,经过几年的被听课,老师们都深感自身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家长听得多了已经很专业了,我们老师只有加强学习,拿出更好的课来,更贴切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新闻纵深>>>
家长与学校相融相生
共筑未来教育
“家校共育”是许多中小学提出来的办学思路,然而共育要做到哪种程度哪种深度呢?青龙路小学给出了她的答案——“家校一体化”,不再将学校与家庭作为两个角色来对待,而是相融相生。
从查看教案到参与学情校情分析、从巡查卫生到专项安全检查、从听课到开课……在青龙路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家长的身影无处不在,家长的智慧深深浸入,家长的资源有效发挥。学校还专为家长督学、校级家委会设立了办公室,为家长社团开展课程及活动划出了场地,让家长进驻甚至常驻学校,家长已然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又一主体。
即便如此,青龙路小学对于家校一体的建设并不感到满足,正如校长陈雅琳所说,“我们致力于探索一条未来教育之路,家校共建、家校共育、家校一体化发展,突破教育的疆界,打造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教育新空间。”